中國書法是修身養性的極品,關鍵就在這個字上……

中國書法是修身養性的極品,關鍵就在這個字上……

詩詞書畫,俱能修身養性,而這些當中,尤以書法見長。

據有人統計,從古至今,在這些文藝人士當中,書畫家多長壽,比詩人詞人活得久。

無論是現代,還是在古代,書畫作品都比詩詞作品值錢。所以明朝的唐伯虎才能靠賣書畫為生,而詩詞只是他的喜歡情趣罷了。

而今,書畫的價值比詩詞的價值更是高得離譜,簡直是天壤之別。一幅書畫有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上千萬的,可一首詩呢,稿費少得簡直是可憐之極,沒法形容。

書法不僅能陶冶人的情操,還能鍛鍊人的身體。在書法創作過程中,全身都得聚精會神,而修身養性的關鍵就在於,一個“靜”字。

古人云:寧靜致遠。

人們在寫書法時,最講究的就是入靜,需要凝神靜氣。通常,書法家都喜歡寂居山林之中,因為山中或林中比較寧靜,方便創作。

靜方能修心,而書法家的長壽也在於這個“靜”字。

為什麼呢?

中國書法是修身養性的極品,關鍵就在這個字上……

大家都知道千百王八萬年龜,它們之所以長壽,就在於一個“靜”,保持呼吸均勻。在武俠小說裡,有一種功夫,叫“龜息大法”,武功高的人,可以學習龜,裝死,能躲過災難。

王八或烏龜,靠靜得以長壽。書法家,保持身心的寧靜,靠書法追求心靈的自由與靜謐,也能延年益壽。

唐朝時,著名書法家虞世南就十分重視“靜”字,他在練書法時,就講究“收視返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

不過,身處滾滾紅塵當中,書法家出名之後,很難保持安靜之心,經受不住名與利的誘惑,紛紛在鬧市與名利場上表演與贏利。

有一些不入流的書法家,或者偽書法家,更是那裡熱鬧去那,當眾創作,實則是當眾獻醜!

比如一些醜書藝人,或者行為書法家,他們正常的字寫不好,就胡寫八道,或者用拳頭寫,用頭髮寫,用腳寫……以達到譁眾取寵的地步,無非就是為了吸引人的眼球,搏得大眾的觀眾,出名後不管字好不好,都能賣上價錢的。

只是,他們的這種作法,不僅誤導了書法愛好者,也擾亂了書法市場,更破壞了傳統書法的精神。

中國書法是修身養性的極品,關鍵就在這個字上……

想必大家明白,中國書法體現的是性情,它在其本質上更接近道家的精神,看重的是虛靜。一幅好的作品,必定要有虛靜處。倘若不虛,就是房子沒有窗,就是沒有內部空間一樣。而房子不虛,那就沒法用,也就不叫房子了。

在傳統書法中,如果沒有虛靜處,則會密不透風,太壓抑死板了,便顯得沒有生命力。尤其在行草書上,這點最為重要與明顯。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古訓是不會錯的。在我們的書法作品裡,要讓人感覺到實,但是要某一處,忽然出現的虛靜,會給人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就是靜的魅力。

在武俠小說裡,武功的最高境界其中有一個便是“以靜致動”,以無形制有形。人在靜處的狀態下,才能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從而出全力打擊對方。書法創作過程裡也是如此,保持靜的狀態,才能天人合一,才能用心用力寫出好字。

書法不僅僅是一門藝術,更是我們追求精神食糧與長壽的不二法門。

有天賦有水平的,不妨多練練書法,沒天賦沒水平的,可以欣賞,多看看書法薰陶一下。就像英雄一樣,並不是人人可以當得了的,但大部分人可以充當坐在路邊給英雄鼓掌的人。

更多精彩,請關注“遇見詩書畫”(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