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第一支筆”的陳布雷,為何最終會選擇自殺結束生命?

林縣強


蔣介石集團太腐敗了!陳布雷理想信念破滅,心死,身死而已!

蔣介石一生中有四大秘書,分別是楊永泰,陶希聖,陳布雷,秦孝儀。這四個人,楊永泰死於cc派暗殺,陶希聖曾一度投降日寇,陳布雷則是信仰破滅後自殺,秦孝儀成為蔣介石遺囑起草人和監督人。

今天講講陳布雷的人生悲劇。

陳布雷是浙江慈溪人,生於1890年,1911年畢業於浙江高等學堂,就是今天的浙江大學。畢業後,長期從事新聞工作。蔣介石北伐成功後,陳布雷投入蔣介石集團的懷抱,通過自己的傑出才能,陳布雷逐漸成為蔣介石最信任的人。抗日戰爭中,陳布雷作為一個愛國者,寫下了很多慷慨激昂的話語,大大激勵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決心。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話如下:

我們的東四省失陷,已有六年之久……現在衝突地點已到了北平門口的盧溝橋。如盧溝橋可以受人壓迫強佔,我們五百年古都的北平,就要變成瀋陽第二,今日的冀察亦將成昔日的東四省,北平若變成瀋陽,南京又何嘗不可能變成北平……如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時候只有拼民族的性命,求最後的勝利。

陳布雷因為傑出的才能,在蔣介石集團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他被稱為國民黨的“領袖文膽”和“總裁智囊”,有著“國民黨第一支筆”之美譽。

作為蔣介石集團的御用文人,陳布雷也是很有良心的,比如在抗日戰爭中,他努力促使郭沫若回國,在解放戰爭中,蔣介石大肆屠殺進步人士和民主人士,陳布雷也曾經對蔣介石進行規勸。

但是蔣介石是一個與人民為敵的政治流氓,陳布雷不得不昧著良心做了很多壞事。比如西安事變中,張學良楊虎城為抗日而“兵諫”,蔣介石倉皇逃竄最終被捕。陳布雷按照蔣介石的要求把張、楊說成是犯上作亂的叛逆,美化了蔣介石在危難中鎮定自若,對下屬曉以大義,使之幡然悔悟,才得以轉危為安。

對於蔣介石為了建立獨裁統治而進行的恐怖政策,陳布雷受到了良心的譴責。抗戰期間,周恩來總理對他說:“對佈雷先生的道德文章,我們共產黨人欽佩;但希望他的筆不要只為一個人服務,而要為全中國四萬萬同胞服務。”這並沒有讓陳布雷離開蔣介石身邊,卻不能不讓陳布雷有所轉變。陳布雷自己也在“餘今日之言論思想,不能自作主張。軀殼和靈魂,已漸為他人一體。人生皆有本能,孰能甘於此哉!”他並多次表示,“不能用我的筆達我所言”,“為人捉刀是苦惱的”。

這樣有良心的一個御用文人,在解放戰爭後期發生了總爆發,良心最終戰勝了物慾,陳布雷嚮往民主獨立的新中國,卻不願意背叛蔣介石而去,他甚至不願意對蔣介石再說一句共產黨的好話。最終,他只能用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陳布雷有7子2女,以“正直平凡”四個字教導子女,他看透了政治的黑暗、官場的惡濁,因此嚴禁子女參與政治。長子陳遲成為農產品專家,次子陳過成為內科專家,三子陳適後來在武漢測繪學院任教授,四子陳邁任上海鐵路局工程師,六子陳遂畢業於清華大學理工專業。

陳布雷的孩子們都很成才,但最值得一說的是他的小女兒陳蓮。雖然陳布雷禁止孩子們從政,陳蓮卻有著一顆政治上的良心,早在高中期間就參加了共產黨。後來長期從事地下工作,他的丈夫袁永熙就是地下工作的同事。1947年,兩人不幸被捕,堅持鬥爭,沒有暴露。

陳布雷自殺前一個月,讓陳蓮夫婦陪他去拜謁了中山陵,這大概是他對孫中山先生最後的交代了。陳布雷對陳蓮夫婦的真實身份應該是心知肚明卻不敢說,陳布雷自殺,也許有保護這兩人的目的所在。


歷史知事


陳布雷,浙江人,被譽為國民黨稱為“領袖文膽”,“總裁智囊”,也被稱作國民黨“第一支筆”。1948年11月13日,陳布雷的自殺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陳布雷是一位報壇奇才,他不遺餘力的抨擊北洋政府,揭露其腐敗現象。他被鄒韜奮稱作“盡人民喉舌責任。”抗戰期間,蔣介石為招攬人才,表現出謙遜態度。陳布雷被感動加入國民黨。陳布雷為蔣介石起草的講話中一句“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曾如“抗戰宣言”一般影響全國。

作為知識分子陳布雷淡泊名利,感動於蔣介石對他的信任。作為權力中樞他又鄙夷政治政權奪勢。抗戰勝利後,他心中的“英雄”蔣介石成為眾矢之的,不得民心,政治軍事一敗再敗。經濟改革失敗國民黨人心不穩,改革的領頭人翁文灝是他推薦蔣介石任命的。或許正是對國民黨的失望,蔣介石現實作為和他內心中蔣介石地位的落差。他推薦人的失敗。多重因素這個文人再經受不住自殺了吧。


紅雨說歷史


陳布雷與陳誠並稱蔣介石的文膽武將,一生深受蔣介石的信任。而陳布雷對蔣介石也是忠心耿耿。始終站在蔣介石身後,淡泊名利。而且清廉自守。但最終自殺而亡。

陳布雷。原名訓恩。生於1890年,早年在各個報館做記者,以佈雷為筆名寫文章。1912年3月加入同盟會。927年加入國民黨。先後出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時事新報》主編。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等職。兼任復旦大學中國國文科新聞組(新聞系前身)負責人,長期負責國民黨的宣傳工作。1935年後歷任蔣介石侍從室第二處主任,就此陪伴蔣介石一生。負責蔣介石的文稿,講話始終是站在蔣介石身後的人。

陳布雷作為一介書生,不諳政治,面對國民黨的腐敗和貪婪是深惡痛絕,用他自己的話說,“耳聞目睹飽受刺激”正是他所信昂的主義和他敬重的領袖面對無可挽回的失敗。陳布雷信昂的坍塌才使他自殺據說,他和蔣介石提出的建議。引發蔣介石強烈不滿,蔣介石當場怒不可遏,並有些諷刺般陳布雷。作為一個要臉面的讀書人自然覺得無臉見人

除了面對國民黨無法挽回失敗之外,再就是身體極度衰弱,而且深度失眠。但最關鍵是在國民黨 危如累卵大廈將傾的形式下。而國民黨 上下卻還是彼此爭鬥,派系林立,不能精誠團結、患難與共,反而相互拆臺,陳布雷在這方面又沒有能力。各個方面又缺乏才幹,武不能帶兵打仗,文不能經濟財政。面對國民黨必須的失敗,自感沒有盡到責任。

一個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陳布雷 也只能“從一而終”為黨國捐軀了。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史論縱橫特別喜歡看的電影就是《大決戰》系列,在第一部《遼瀋戰役》和第二部《淮海戰役》中,對陳布雷先生均有表現,縱橫最開始對歷史的來源都是從軍事史開始,所以對蔣介石的幕僚並不太瞭解,直到在大決戰第二部中,陳布雷先生自殺後,才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人啊!

迷津喚不醒,請作佈雷鳴

早在辛亥革命時,陳布雷就用文章縱橫捭闔,拿筆作劍,抨擊清政府,介紹辛亥革命情況,為推翻滿清製造輿論,可以說,在當時的民國也算有一號的人物了。

1920年陳布雷加入《商報》,擔任主編,原來商報就是一個商界的文章,但是在陳布雷的帶領下,轉型成以時事評論文章吸引讀者的報紙,尤其是在曹錕賄選、段祺瑞執政時期,陳布雷深刻批判,使其名聲大噪,尤其是孫中山去世後,陳布雷寫長文《精神的死與形骸的死》吸引了老蔣的重視。

1926年蔣介石通過邵子力向陳布雷示好,陳布雷為蔣介石的這種求才若渴的精神所折服,對蔣有一定的好感,不得不說老蔣對文人還是有一套的,比如,魯迅誰都罵,但是從來沒有罵過老蔣,也是一件奇事。

出謀劃策,禮遇有加

在蔣介石的一再邀請下,陳布雷最終和蔣介石走在了一起,蔣介石始終對陳布雷不薄,陳布雷為了報答蔣介石的知遇之恩,也是出謀劃策,尤其是在寫文章方面,堪稱第一支筆,專門為蔣介石撰文發稿。

以前,史論縱橫看到蔣介石的電報,深以為蔣介石是一個很有文化的人,在對外宣言或者言談舉止方面都很有理念,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寫稿的就是陳布雷。

陳布雷在蔣介石寧漢分流的時候,為蔣介石撰文:餘之存在既非黨之利益,故餘毫不躊躇,即刻下野。

你看這小話說的多硬,明明是被汪精衛和李宗仁白崇禧聯合搞了下去,明明是各派相互攻擊的焦點,結果陳布雷這麼一寫,把蔣介石推向了道德的制高點,別人反倒成了不是,蔣介石因為顧全大局,反而為其復出做了鋪墊。

當然,陳布雷先生伴隨蔣介石很長時間,為蔣介石出謀劃策很多,尤其是在擔任幕僚長的時間裡,身體力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尤其是陳布雷為蔣介石在抗戰時寫的文章:“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由守土抗戰之責任”,簡直是膾炙人口。

第一支筆,油盡燈枯

作為國民政府的第一支筆,陳布雷是深受蔣介石信任的,在抗戰勝利後,陳布雷是相當高興的,並且希望藉此機會脫離政治,過那種真正淡泊明志的生活,才華這種東西,如果單純的為政治服務了,那麼,必然不能名垂千古。

陳布雷和魯迅就是截然不同的態度,雖然都在民國政府任職,但是魯迅就不參與政治,陳布雷卻受了蔣介石的知遇之恩,想不參與卻不行。

但是當蔣介石悍然發動內戰後,並且伴隨著軍事上的節節敗退,陳布雷反而想抽身也抽不出去了,在陳布雷看來,蔣介石就是他的“名主”,他要做的就是“盡忠”,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大概就是如此吧!

最後陳布雷向蔣介石進言,然而,此時軍事上陷入困境的蔣介石根本靜不下心來聽陳布雷說什麼,蔣介石竟然說:“你呀,是不是腦力衰弱得不夠用了?怎麼老是與我唱對臺戲,真是書生誤事。”

看到國民黨已經難以走出泥潭,加上蔣介石對其的失望,陳布雷自覺油盡燈枯,最後吞服了一瓶安眠藥,與世長辭。


史論縱橫


陳布雷(1890~1948)原名陳訓恩,和蔣介石是同鄉,浙江慈溪人。陳布雷是他常用的筆名,由此可見,陳就是一個文人,他辦過報紙,做出主編,20歲時就在報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陳布雷和兒子

陳布雷一生的轉機出現在1927年。當年37歲的他和潘公展一同去南昌見蔣介石,蔣介石知道二人都是人才,此時他很需要一個“御用筆桿”,作為自己的宣傳工具,通過考察和測試,陳布雷被蔣賞識,成了蔣的侍從室第二處主任,中央宣傳部部長。

到1947年,20餘年間,陳布雷亦步亦趨的追隨蔣介石身邊。為蔣介石寫了大量的時評和文章,蔣的所有講演稿都出自陳之手。陳的文章或煽情、或激昂、或謙卑皆出於蔣的喜怒哀樂。蔣的意志決定了陳的文章,說難聽點,陳就是蔣的一隻會叫的狗,蔣讓他咬誰就咬誰,蔣讓他誇誰他就誇誰,完全沒有自己的見解。陳在這20年間唯蔣馬首是瞻,忠心耿耿為蔣歌功頌德。

時間到了1948年,國共相爭結局已趨明朗化,國民黨敗逃臺灣已成定局,此時陳布雷卻做出了一件讓人意外的事情,11月13日,陳布雷在南京家中自殺身亡。陳布雷為什麼在人生巔峰自殺呢?

對陳布雷的自殺,國共有兩種不同的聲音,國民黨說他是“感激輕生,以死報國。”而有人定論為“死有餘辜,為蔣家王朝殉葬,”顯然蔣介石視之為忠臣。實際陳布雷人生就像對他的評價一樣,是矛盾的共同體。是正反兩極。

陳布雷是一箇舊世文人,忠君思想根深蒂固,然而當自己吹捧和讚揚的偶像失敗日,也是陳信仰崩潰時。審視自己的人生,一個文人,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把自己的前途壓在蔣的身上,而蔣介石敗退臺灣擊碎了他的美夢,同樣是筆桿子,郭沫若現在揚眉吐氣了,想當初他被蔣介石通緝逃到日本,想回來抗日還是陳布雷為郭沫若講情才回來的,蔣能逃到臺灣,陳覺得自己沒有了退路。

由於信仰的原因,陳布雷的家庭四分五裂,女兒投了共產黨,環顧左右,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其實也不能全怪女兒,陳的老婆生下女兒後得病死了,他把老婆的死,歸罪給了女兒,把剛出生不久的女兒從窗口就扔了出去,多虧了天蓬擋了一下,否則女兒早摔死了,後來把女兒送人了。



▲陳布雷和蔣介石

說實話,個人原因不能擊垮陳布雷,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抗戰勝利以後,陳布雷覺察到國民黨的政治黑暗,官吏腐敗,經濟凋敝,喪失民心。對現實的絕望,和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使陳布雷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他之前就有神經衰弱的症狀,有時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精神崩潰的狀態下,做出了不理智的舉動,這可能是最終導致他自殺的直接原因。


秉燭讀春秋


蔣介石稱陳布雷為“當代完人”,高度評價這位給自己寫了半輩子材料的大秘書,但蔣介石到最後也沒明白,陳布雷的死是他蔣氏王朝覆滅的前兆。


陳布雷,本名陳訓恩,筆名佈雷,1890年出生於浙江慈溪,他年紀輕輕便才華出眾,富有民主革命精神,20多歲就在報界享有盛譽,當初孫中山用英文起草的《對外宣言》,就由陳布雷翻譯成中文首先在《天鐸報》上發表。

北洋軍閥時期,陳布雷寫文章批判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用自己犀利的筆鋒,不遺餘力地傳播革命精神。

1927年,陳布雷遇見蔣介石,加入國民黨,此後成為蔣介石重要的左膀右臂,不但給蔣介石起草各種文稿,也為他籌謀劃策,逐漸成為蔣介石的重要智囊。

抗戰時期,陳布雷有感於國家危難,恨不能持槍趕赴現場,他用如椽之筆,寫出了多篇激揚民族誌氣的不朽文章,蔣介石那些慷慨激昂的演講、宣言等,都出於陳布雷的手筆,因此被稱為是國民黨的“領袖文膽”和“總裁智囊”,素有“國民黨第一支筆”之稱。

陳布雷才華了得,卻是一個書生氣過重的人,而且清廉自守,從不貪汙受賄,這在國民黨官場上屬於極為罕見的稀缺品。周恩來曾託人向他傳話,說過這樣一句話:

“對佈雷先生的道德文章,我們人欽佩;但希望他的筆不要只為一個人服務,而要為全中國四萬萬同胞服務。”

很明顯,這句話和陳布雷堅持的信念是高度吻合的,他當初之所以選擇追隨蔣介石,主要目的不是升官發財,而是想要跟著蔣介石一起革命、抗戰、奮鬥,共赴國家和民族的前途。


但“西安事變”中,陳布雷作為下屬,因無法違拗蔣介石甩鍋的旨意,寫了心口不一的文章,把罵名都給了張學良和楊虎城,洗白了蔣介石,事後陳布雷在日記中寫道:

“餘今日之言論思想,不能自作主張。軀殼和靈魂,已漸為他人一體。人生皆有本能,孰能甘於此哉!“不能用我的筆達我所言,為人捉刀是苦惱的”。

到解放戰爭時期,陳布雷進一步發現自己一向崇拜的蔣委員長,原來是一個草包,而且還頗為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不同意見,結果坐擁大半個中國,到了快被人趕下臺的地步。


1948年11月13日,陳布雷自殺身亡。關於他自殺的原因成謎。國民黨官方說他是“感激輕生,以死報國”;有人說他是為垂死的蔣氏政權“殉葬”,也有人說他是“以死明志”或是“死諫”。

實際上,陳布雷的捨生棄世是他幾十年人生道路走到盡頭的必然結果,是現實崩塌,理想破滅的必然結果,絕非一時衝動。

面對個人理想和殘酷現實的差距,陳布雷多少年來一直在天人交戰,心力交瘁。他看到了蔣氏王朝覆滅的命運,卻又無法通過吶喊、呼籲和筆鋒挽救,他更做不到棄暗投明,改換陣營。最終,倍受煎熬的他,選擇了堅持理想,逃避現實,以自殺結束生命——他不想看到為之奮鬥一生的政權覆滅的那一天。

陳布雷死後,蔣介石親筆篆書“當代完人”橫幅,這是別人不曾得到的高度評價。李宗仁則贈輓聯一副:“有筆如椽,讜論雄文驚一代;赤心謀國,淵謨忠藎炳千秋”,這是對一代文豪的最好寫照,可惜明珠暗投,否則何至如此?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陳布雷是“總裁智囊”,是“領袖文膽”,也被稱為“國民黨第一支筆”,不管他如何得蔣介石的信任,也不管他為蔣介石做了什麼,他在骨子裡始終是以文人自居,一個既保留了傳統 文人信仰、又夾帶著些許新時代文人氣息的文人。

他雖在廟堂,但是卻懷揣著在國家太平的時候擺脫政務對他的桎梏,以文章報國的理想,他想將心中那一篇篇氣壯山河的錦繡文章寫出來,只可惜生命不肯多給他一點時間。

1948年11月13日,陳布雷因服食過量安眠藥而停止了呼吸,他又為何會選擇以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呢?

陳布雷自殺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對蔣介石的絕對忠誠。

陳布雷生於1890年11月15日,字彥及,號畏壘,浙江慈溪人。實際上,佈雷只是他的筆名,他原名乃是訓恩,佈雷實為英語單詞“bread”的音譯,雖說他曾被同學稱為“麵包男孩”,後由同學為他取筆名為“佈雷”,但是他又何嘗不是希望天底下的人即便再苦,也能有面包吃?後來六指頭陀專門寫了“迷津喚不醒,請作佈雷鳴”兩句詩去解釋和昇華“佈雷”二字,實則也是時人對陳布雷的肯定。

1927年陳布雷奔赴南昌行營追隨蔣介石,此後20年便始終忠於蔣介石,從來沒有過背叛之心。當時蔣介石問他想做什麼官,他卻說想要從事新聞行業,如果不行的話便給蔣介石當個私人秘書。1927年他當上了《時事新報》的總主筆,為蔣喉舌,到了1928年便被蔣提為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從一介書生到一省高官,他的人生也從此註定不會平庸。蔣介石讓他當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他請辭;蔣介石讓他當軍事委員會秘書上,他也不肯,他既不是不識時務,也不是自視清高,而是因為他自知難以勝任,恐誤了蔣介石。

1936年,蔣介石讓他當了主管黨政的侍從室第二處主任,由此便可知蔣對陳的信任與看重,這個職位也非“忠臣”不可擔任。陳布雷對蔣的忠臣是毋庸置疑的,我曾經說過陳布雷是中國“儒家君臣政治體系”中的最後一位忠臣,這絕非虛言,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心純潔質直,除忠於我公之外,毫無其他私心”。

也正是因為他對蔣的忠,讓他走上了自殺的道路。

陳布雷在寫給蔣介石的遺書中寫到:“值此最艱危之時期,而自驗近來身心已毫無可以效命之能力,與其偷生尸位,使公誤計以為尚有一可供驅使之部下,因而貽誤公務,何如坦白承認自身已無能為役,而結束其無價值之一生。”在給妻子的遺書中也寫到:“我鑑於自身體力腦力之衰弱,實絕已不能在對國家非常時期作絲毫之貢獻,偷生人世,已無意義。”

他認為自己是“書生誤國,負國負公”,是他辜負了蔣對他的信任和期待,讓國民黨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竟然陷入了覆亡的危機中。可是,此時的他卻病重不能自理,更不用說為蔣出謀劃策、為蔣分憂了,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無法自拔。他既不能為蔣分憂,繼續擔任要職便是尸位素餐,可是蔣卻仍對他抱有期待,捨不得放棄他,所以他唯有一死,只有他死了,蔣介石才會找更有能力的人取代他曾經的位置,然後為蔣出謀劃策、助蔣度過危機。

既不能效命,便唯有一死!

陳布雷最後選擇自殺應當也有讓自己從病痛的折磨中解脫出來的原因。

1939年1月19日,陳布雷的同鄉好友、連襟何吟莒在陳家中吞服過量安眠藥自殺,誰又能想到9年後陳布雷也會選擇這種方式結束生命呢?

陳布雷坦言“入夏秋後,病象日增,神經極度衰弱,實已不堪勉強支持”,說明這時候陳布雷確實已經病入膏肓,他在病魔的折磨下甚至無法入睡,只能依靠安眠藥,所以擺脫病痛的折磨應當也是他自殺的一個原因。

陳布雷甚至已經為自己擬好了去世後所要發佈的公告:“從八月以後,患神經極度衰弱症,白天亦常服安眠藥,卒因服藥過量,不救而逝。”

如此陳布雷,真純人也,真純臣也。

陳布雷去世後,蔣介石高度評價他為“當代完人”。只是,陳布雷對蔣介石的忠又是不是愚忠?

如果從文,陳君必以文章激盪民國!


吾與吾國


藝嶼EYESVOT |陳布雷

《陳布雷:無可奈何之苦衷,萬不得已之心情!》

心路


忠心,愧疚,危急,進諫,誤解…

陳布雷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呢?

是精神極度緊張的抑鬱?感激輕生,以死報國?無門進諫,以死明志?“死諫”?還是苦於違心編造謊言,感慨書生無用?



陳布雷,蔣介石文字侍衛官,一代文膽,國策顧問,政壇不倒翁,從報館記者,以佈雷為筆名宣揚共和,聲名遠播,到北伐伊始,受蔣賞識,這支筆桿子為何要自殺呢?


近代有名的“文膽”陳布雷——蔣介石的御用謀士,時任國民黨代理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於1948年11月13日凌晨吞藥自殺(當時報紙言心臟病發),令人唏噓!

文膽


君不見,《告黃埔同學書》一鳴驚人,震耳發聵,劃時代意義的《廬山講話》千古名篇,皆出自陳布雷之手。

而到了寫《西安半月記》,問題的導火索便出現端倪了!為政治(西安事變)編寫謊言,這也不是第一次!內心的矛盾開始積鬱。

剛直不阿之人最怕言不由衷,違心之作!

遺書

留遺書一封,節選如下,



雖是萬不得已之舉,無能為力之感,

然而“自身已無能為役”絕對不是“結束其無價值之一生”的原因。
“我知其意而做不到……然而我不能控制我的腦筋”可見,自殺前的陳布雷不僅被失眠所困,而且因其精神上極度掙扎難熬!

陳布雷有嚴重的失眠症,100粒烈性安眠藥,結束其“文人”的一生。

愧疚

女兒陳璉,加入共產黨被抓,蔣介石網開一面,陳布雷自認為慚愧不已,因此,每次進諫屢屢欲言又止。

陳布雷雖然反帝反封建,但心底的“愚忠”思想,令他倍感苦惱。

直言進諫,忠心而敏感,換來的是“不忠”的駁斥,最後的一絲希望因此破碎…




總結

一,對國民黨的“恨鐵不成鋼”,內部腐敗,深惡痛絕,官員貪財斂錢,民不聊生,

二,對家族勢力干政的失望,大勢已去,無力迴天,

三,神經衰弱體力不支,

四,反感從政而又不得不為,

五,違心編造謊言的苦楚,文不由衷,

六,忠君思想,憂心不已,悲憤交加,信念倒塌,希望破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文|藝嶼EYESVOT

(內容參考紀錄片《死亡密碼之陳布雷自殺之謎》)

歷史讀後感,我是認真的!歡迎留言交流轉發點贊👇

藝嶼EYESVOT


可能是對國軍失望吧...首先,陳布雷不搭攀派系。國民黨上層的派系之多人所周知。蔣介石的嫡系就分四派:黨有C C派,政有政學系,財有孔宋系,軍有黃埔系。時常與蔣作難的其他派系則有胡漢民系、汪精衛系、太子系和西山會議派等,此外還有十幾家地方實力派。以上派系相互之間,明爭暗鬥爭吵不休,鬧得國民黨內亂無定權。如誰想坐穩交椅,就得選投山門,加入派系,以派系力量加強自己的地位。一次重慶《新民報》的女記者問陳布雷屬於國民黨中的哪一派系,陳回答道:“這個問題,好比待字閨中的少女。有人問他:‘你的愛人是誰?’他勢必難以答多。

我告訴你,國民黨中我的好朋友甚多。如張群先生、吳鐵城先生、陳果夫先生、陳立夫先生、陳誠先生、朱家驊舟生等都是。 陳布雷確是國民黨中無派自重的人。也許是因為他在蔣介石的身邊主事,無人能撼動這棵大樹,相反各派頭目都還想巴結他。但陳知 道,加入一派反而會受到限制,成為各派系攻擊的目標,還不如超然 處置,周旋於各派之間。每當國民黨內派系矛盾尖銳時,就利用自己 的有利地位加以調和,每當國民黨內權益分配時就建議蔣儘量照顧到各派的情緒,四處充善人。所以他的人緣極好。 其次,陳布雷從不拋頭露面。出人頭地者往往易遭人非議。陳熟 讀經書,深知歷史明訓,當然不蹈此轍。自當上“侍二處”主任後,還是當編輯時養成的習慣,喜好關起門來做文章。1 9 4 8年3月國民黨召開國民大會,他被浙江省的“代表”聯名推舉為主席團主席候選人。他知道後一口拒絕,最後連大會都是讓秘書代勞參加。其喜靜不為熱鬧的性格是政治上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蔣介石也為他好於官場不爭而感動,在陳5 0歲時親筆書幅:“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祝壽。 再次,陳布雷不取巧怠慢。陳的實幹苦幹,在國民黨內是出了名 的。蔣介石很難侍候,難就難在佈置任務時,從不考慮是否提供了足 夠的準備時間。陳布雷就有這般功夫,能在蔣介石規定的期限內,如數完成,這是一難。二難是蔣隨時都可能找他,從不分時間早晚白天黑夜。陳嚴陣以待,極少回家和妻兒團聚,吃住都在辦公地點,隨叫 隨到。三難是蔣介石很會挑剔,所提問題常令人莫名其妙,無所適從。可陳布雷能夠應付自如,及時完成任務不說,還保蔣滿意。 此外,陳布雷不奢侈豪華。陳對個人生活、家庭生活是很注意的。很有書生本色:不貪不沾不揮霍。他在蔣介石身邊服務,為集中精力 工作,一直與夫人王充默女士兩地分居,一個南京,一個上海,兩人離多聚少。儘管這樣,遊玩、逛街、煙花巷中從來看不到陳布雷。只 有他生病的時候,才把夫人接來或回家療養一陣。日常飯桌上也無宴 席時的場面。像陳布雷這樣的人,薪金不少,可撈錢的機會還是有的,隨便去哪個部門都會有人請他兼職,增加一筆收入,連秘書都會有車馬費。

甚至可以辦公司做生意,那更是一本萬利、財源茂盛。此種事在國民黨要人中間比比皆是。蔣介石見陳布雷清苦,不但勸陳同意兼職,而且還親自給陳聯繫。可陳只同意兼職中國文化服務社的董事長,因為此職是沒有兼職費的。為此他的秘書都有抱怨,失去撈外快的機會。 1 9 4 8年1 1月l 2目,陳布雷,這位個性軟弱,無政治遠見,受封建倫理羈勒甚重,如椽大筆終為蔣氏一人所用的“文膽”,在王朝末日之時,帶著“油盡燈枯”的悲嘆,棄世而去。殯殮之日,蔣介石誄之日“當代完人”。這從封建文人的角度來衡量,陳布雷的一生當之無愧。


李三萬的三萬裡


清宣統時有一份報紙,初時關心商業圈,逐步走向民族大義,廣州起義後傾向革命,為中華民族之復興鼓與呼,辛亥革命後,在南北議和期間激烈抨擊袁世凱,諷刺北洋軍閥,這份報紙叫《天鐸報》,主編是陳布雷。


佈雷是筆名,以雷霆霹靂喚醒人心,他的原名訓恩。《天鐸報》停刊後,陳布雷成為商報主編,《國聞週刊》主要撰稿人,兼任復旦大學教授。1927年,陳布雷見到蔣介石,交談之下極為心折,蔣也深相結納,一見中正誤終身,從此,成為國民黨的“領袖文膽”和“總裁智囊”。(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抗戰期間,為延攬人才,蔣介石在人前表現出極謙遜姿態,陳布雷為他起草了《告黃埔同學書》。又為他起草“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的演講稿,激發了萬眾一心的抗戰熱情。又多次援手拯救愛國志士不受國民政府迫害,人格文筆為各界所重,周總理曾託人對他說“對佈雷先生的道德文章,我們共產黨人欽佩;但希望他的筆不要只為一個人服務,而要為全中國四萬萬同胞服務”。


作為一個傳統知識分子,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的觀念深入骨子裡,人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深感蔣知遇之恩的陳布雷,在抗戰勝利後陷入深沉反思,理想與現實的反差,家國情仇,恩怨成敗,俱往矣!1948年11月13日,陳布雷在家自殺身亡,留給後人無數疑團。

以今人眼光審視逝去故事,鏡古燭今,我是南方鵬,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