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地球,從配電創新談起

時間追溯到1970年4月22日。如果這天你恰好走在美國街頭,可能會被來往交織的人群捲入一場聲勢浩大的遊行。他們高舉著受汙染的地球模型、巨幅海報及畫作,示威並高呼口號:“所有人都行動起來吧,拯救和保護我們的地球!”

這就是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首個“地球日(Earth Day)”。經過了48年的發展,如今每年的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早已被賦予了更多目標和內涵,其中一大重要議題就是——“能源”。在全球聚焦綠色可持續的當下,人們開始探索更加低碳、環保的發展模式,希望通過獲取和使用安全可靠、可再生、彈性及高效的能源及供應方式,幫助應對21世紀嚴峻的能源挑戰。

然而,能源轉型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過去的配電系統側重於集中發電和無源負載,無法應對日益增加的能耗、電網複雜性及分散化發電需求,供電彈性不足,這造成了各種情形的斷電:在南澳大利亞,超強風暴摧毀輸電線路並造成斷電,9個風力發電站遭受襲擊,阿德萊德斷電長達8小時,企業損失高達3.67億美元;臺灣爆發史上大規模停電事故,臺灣電力公司收入損失1190萬美元,經濟部長引咎辭職;黑客盯上烏克蘭主要網絡控制中心,23萬居民斷電6小時,遠程控制癱瘓3個多月……作為這場能源轉型中受影響最為深遠的主體,配電企業如何能夠應對變革帶來的種種挑戰,在能源新世界中適應並茁壯成長?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領導者施耐德電氣給出了答案。

當前,可再生能源的滲透、客戶自有發電的增長以及需求側的變化正在動搖全球傳統配電企業模式的根基。配電企業需要跳脫其歷史核心的發電市場,從創新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中尋求新的增長點,同時開發適用於新市場環境的商業模式。在施耐德電氣看來,打造高效、可靠、智能的電網以充分釋放數字化配電潛力,能夠有效幫助配電企業挖掘在可再生能源和下游服務領域的新收入增長點,確保有效的資源配置,優化運營成本及全生命週期資產,同時建立客戶信任並保證最佳服務水平。

面對能源發展的新趨勢和挑戰,施耐德電氣正致力於通過EcoStruxureTM電網(EcoStruxureTM Grid),助力配網領域直面挑戰,讓靈活、高效、可靠、可持續的配電系統成為現實,輕鬆實現能源轉型。施耐德電氣的EcoStruxure電網是專門面向配電的開放且安全的架構,基於信息技術(IT)和運營技術(OT)的融合,幷包括了移動、傳感、雲、分析在內的物聯網特性,可通過設備的互聯互通,實現智能運營,並推動配電機構/企業在各個層面的創新。

在法國,施耐德電氣已經聯合了11個合作伙伴完成了首個全面智能電網示範項目GreenLys。該項目在里昂和格勒諾布爾市建立了一個實驗技術測試平臺,涵蓋1000個住宅用戶和40個商業建築工地。GreenLys項目測試了一系列能夠實現電能從產生到輸送至終端用戶的創新解決方案。

關愛地球,從配電創新談起


在電網層面,這些創新方案包括新的分析工具、新一代的變電站智能化設備Smart RMU、設備與客戶所在位置的智能電錶之間的通信等。基於以上解決方案,電網將能夠在遇故障時實現自愈,快速重新配置以維持電力供應。同時,這些解決方案也能夠整合基於可再生能源或天然氣的分佈式能源,以及電動汽車的儲能。在終端用戶層面,施耐德電氣則採用了一系列新技術服務於商業用戶以及住宅用戶。基於雲服務的物聯網需求側運營平臺能夠響應需求,在必要時為調整能源消耗提供資金激勵。這類項目能夠幫助能源用戶優化其能源使用的同時鼓勵節能行為。同時,為智能電網提供可靈活使用的能源也能夠幫助緩解高峰時段的需求,並能實現對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生產時的間歇性進行補償。

隨著數字化、低碳化、分散化趨勢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配電企業在能源轉型大潮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與挑戰,只有制定前瞻、有效的數字化戰略,才能將能源變革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施耐德電氣正綜合利用領先的物聯網、數據分析以及網絡安全能力,助力配電領域挖掘潛力,大膽創新,直面能源新世界。

能源轉型的未來已來,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