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323家公司涉併購重組 詳解三大重組多發地潛力

近期,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優化併購重組的政策,分析人士認為,併購重組有回暖趨勢。《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10月份以來,共有323家上市公司發生併購重組事項,從行業佔比來看,休閒服務、計算機、電子等三類申萬一級行業併購重組事件頻發。

休閒服務 雲南旅遊等2家公司年報業績預喜

數據統計發現,10月份以來,共有5家休閒服務行業上市公佈了併購重組公告,佔行業內成份股總數比例達16.13%,位居28類申萬一級行業中首位,涉及公司分別為雲南旅遊、西安飲食、西安旅遊、騰邦國際、*ST雲網。

其中,雲南旅遊10月25日發佈併購重組公告稱,公司購買深圳華僑城文化旅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獲國務院國資委批准。標的資產交易作價金額為20.17億元,根據本次重組的交易方式,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股份發行數量為2.79億股,此外現金支付金額為1.61億元。本次交易標的資產文旅科技100%股權的評估價值為20.17億元,發行股份價格不低於6.65元/股。通過置入文旅科技,公司將在文化旅遊領域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再將業務延伸至旅遊園區策劃設計、高科技遊樂設備研發生產、工程代建等的同時,利用文旅科技的科技創新能力,以科技為支持,對景區進行優化和改造,實現雲南旅遊傳統旅遊模式的轉型升級,加速推進公司實現全域旅遊綜合服務商的戰略目標。

對此,市場人士指出,雲南旅遊公司的股東資源雄厚,在資產注入整合的趨勢下,公司未來盈利能力將得到有力提升,業務範圍與資源整合將得到進一步的拓展與完善,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再上新臺階。

事實上,上述5家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業績表現有望進一步改善,截至目前,已有3家公司率先披露了2018年年報業績預告,雲南旅遊、西安飲食等兩家公司2018年全年業績預喜。值得一提的是,雲南旅遊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出現大幅下降逾九成,而2018年年報業績預告顯示卻出現大幅增長,具體來看,公司預計2018年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6000萬元至490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變動幅度為:542.95%至584.88%。業績變動原因:2018年,公司經營狀況正常,部分子公司業務轉型導致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較上年同期下降;為聚焦旅遊主營業務,公司目前正在籌劃轉讓世博興雲55%股權事宜,經公司初步測算,本次交易產生的淨利潤可能佔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淨利潤的100%以上(最終淨利潤以審計認定金額為準)。

與此同時,西安飲食今年1月份至9月份淨利潤虧損417.46萬元,同比下降4.74%,預計2018年全年淨利潤為-1125.29萬元至1150萬元,可能實現扭虧為盈,同比增長率則為202.20%至231.52%。對此,西安飲食解釋為,報告期公司將完成所屬分公司桃李村飯店房屋的拆遷補償工作。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管理層10月份以來對併購重組監管政策的鬆綁與支持,市場併購重組熱情將有顯著回升,預計併購重組規模也將明顯上升,併購重組對於業績虧損企業扭虧為盈,以及大中型企業維持較高盈利增速有著重要意義,政策鬆綁有助於中小創企業估值重塑。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推動休閒服務行業上市公司併購重組進一步做優做大做強,促進相關上市公司改善盈利能力,利好相關企業估值抬升,部分有明確重組預期的個股有望迎來佈局機會。

二級市場方面,上述5只個股,除騰邦國際停牌之外,其餘4只個股11月份以來股價全部實現上漲,分別為西安旅遊(40.93%)、*ST雲網(9.27%)、西安飲食(6.31%)和雲南旅遊(5.21%)。

對於板塊的後市投資機會方面,國聯證券(港股01456)表示,國內旅遊市場增長平穩,將迎來結構化投資機會。回顧2018年,國內旅遊市場整體增長相對穩定,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次達到了28.26億人次,同比增長11.4%,實現旅遊收入2.45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出境旅遊復甦態勢明朗,2018年上半年出境旅遊人次達到了7131萬人次,同比增長15%。在目前宏觀背景下,各個子板塊逐步出現分化,演藝、酒店依舊是行業增長的主要動力,其中,酒店行業調整升級持續,中端依舊是發展主方向。目前酒店行業外延併購暫告一段落,內生增長力量在中端酒店領域蓄勢待發。建議關注:宋城演藝、錦江股份、中國國旅等龍頭標的。(吳 珊 任小雨)

計算機 機構看好三大細分領域

數據統計發現,四季度以來,共有29家計算機行業上市公司發佈了類型為“進行中”和“已完成”的併購重組相關公告,佔行業上市公司總數的比例達到13.68%,在28類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二。

市場表現方面,上述29只併購重組概念股中,共有12只個股期間股價累計實現上漲,其中,朗新科技(28.59%)、天夏智慧(17.04%)兩隻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居前,均達到15%以上,立思辰(9.82%)、天津磁卡(9.14%)、南天信息(7.68%)、金證股份(6.84%)、大智慧(5.59%)、 御銀股份(5.33%)等6只個股緊隨其後,期間也均累計上漲超過5%。

資金面上,10月份以來,上述29只個股中,僅有5只個股期間累計實現大單資金淨流入。其中,朗新科技(1759.81萬元)、金證股份(1672.32萬元)兩隻個股均累計受到1000萬元以上大單資金搶籌,大智慧(870.55萬元)、運達科技(558.56萬元)、數字認證(179.53萬元)等3只個股期間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也均超過100萬元。

對於四季度以來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居首的朗新科技,中信建投證券(港股06066)指出,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公用事業領域業務信息化系統的技術與服務提供商。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把電力行業信息化建設作為企業最重要的發展戰略,公司服務於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共計22個網省,承建了12個網省的營銷系統平臺項目,目前市場覆蓋全國約40%電力用戶。公司業務主要集中於電力信息化行業的用電領域,目前縱向上覆蓋輸電、配電及電力調度智能化業務領域;橫向上已進入燃氣、水務及其他公用事業領域。在全國電力行業信息化投資規模保持增長,電力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廣闊的前提下,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業績方面,上述29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4家公司三季報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金證股份(233.77%)報告期內淨利潤實現同比翻番,中海達(84.47%)、依米康(65.84%)、中新賽克(64.04%)、 證通電子(56.94%)等4家公司三季報淨利潤也均同比增長超過50%。

從年報業績預告來看,已有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報業績預告,其中6家公司業績預喜,中新賽克(70.00%)、易華錄(80.00%)、證通電子(40.00%)等3家公司年報淨利潤均有望在三季報的良好基礎上繼續實現同比增長。

機構評級方面,近30日內,上述29只個股中,共有10只個股受到機構推薦,其中中新賽克(10家)、航天信息(9家)、易華錄(5家)等3只個股期間均受到5家及以上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太極股份(4家)、久遠銀海(3家)、立思辰(2家)等3只個股期間機構看好評級家數也均達到或超過2家,上述6只個股近期受到機構集體青睞,後市表現值得關注。

對於計算機板塊未來投資策略,華創證券表示,尋找IT需求較為旺盛的細分領域。主要看好三大細分領域:一是特定部門的政務信息化。機構改革給政務信息化帶來新機會,隨著中央及地方機構設置的撤併整合和職能調整陸續完成,政務信息化的新增需求和升級需求有望逐漸釋放;二是醫療信息化。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推動下,醫療信息化正迎來新一輪景氣週期。三是雲計算。儘管從最新財報數據觀察到亞馬遜AWS、微軟Azure雲、阿里雲業務增速均略有放緩,但仍保持相對高速增長,認為雲計算的趨勢並沒有發生變化,在“企業上雲”政策推動下,國內雲計算市場有望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建議將雲計算領域作為投資方向加以關注。(王 珂)

電子 六成併購重組概念股跑贏同期大盤

日前,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將持續推進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發揮上市公司兼併重組對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並表示以“同行業、上下游”資產為目標的產業併購佔比不斷上升,佔已審結併購重組申請的71.88%,已成為市場主流。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一系列有關政策的落地,核心是繼續深化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激發和提升市場活力,支持上市公司依託併購重組做優做大做強,後市重組概念股或將迎來機遇,尤其是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有望提升外延發展的機會,進而優化改變市場生態。

數據統計發現,10月份以來,共有323家上市公司發佈了併購重組完成或正在進行的相關公告,其中涉及電子行業的公司家數達25家,佔行業內成份股總數比例達11.06%,位居28類申萬一級行業中第三名。進一步梳理發現,行業內25家公司中,涉及主板上市公司5家,中小板上市公司9家,創業板上市公司11家。

二級市場方面,上述電子行業25只併購重組概念股中,共有15只個股10月份以來市場表現跑贏同期大盤(滬指期間累計下跌8.57%),佔比60.00%。其中,弘信電子(14.24%)、共達電聲(11.65%)、春興精工(6.13%)、光韻達(3.63%)等4只個股實現逆市上漲,期間累計漲幅逾3%。

資金面上,僅有光韻達、易德龍兩隻個股10月份以來呈現大單資金淨流入態勢,期間累計大單淨額分別為:534.97萬元、512.70萬元。

業績方面,已有1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家數達6家。其中,歐菲科技(150.00%)、春興精工(122.28%)、共達電聲(111.43%)3家公司報告期內淨利潤有望實現同比翻番。

對於歐菲科技,公司預計2018年1月份至12月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80000萬元至2050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變動幅度為:120%至150%。業績變動原因說明:1.公司光學影像業務的產業優勢繼續擴大,業績增長迅速,雙攝/三攝模組出貨佔比顯著提升,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2.國際大客戶相關業務盈利能力提升,新項目順利導入帶動公司利潤水平持續改善。

機構評級方面,共有10只併購重組概念股近30日內被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億緯鋰能、歐菲科技、歌爾股份3只個股被機構集中看好,機構看好評級家數分別為:10家、6家、5家。

對於億緯鋰能,國海證券表示,預計公司2018年至2020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分別為4.9億元、6.4億元、8.3億元。公司在鋰原電池、消費鋰電以及電子煙等領域具有堅實的業績基礎,同時在動力電池方面快速推進,未來成果值得期待,綜合考慮公司成長性以及當前估值,上調至“買入”評級。

華泰證券對於電子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則表示,全球半導體在人工智能、汽車電子等應用的持續推動下銷售額屢創新高。受益於全球產業轉移、國產政策等因素,半導體行業將誕生一批優秀的公司。同時半導體產業鏈佈局日趨完善,展望2019年,國內廠商會不斷投資建設,國家政策仍然會利好電子行業,建議關注技術領先、持續研發的公司。推薦相關標的:利亞德、海康威視。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