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美的經貿“合作”中得到三個經驗,這將又是一個開始

日美貿易摩擦是美國對日貿易產生逆差之後,1969年從紡織品開始,到七十年代的鋼鐵和彩電,八十年代又發展到汽車和農產品、半導體、計算機等,這些領域的產品暢銷美國,隨後成為美國政府制裁的對象。

每次日本政府都只能屈服於美國的壓力,接受限制規定,或是一些領域的公司搬倒美國生產。日本也不敢對美國報復性關稅。但結果卻發現,越是受到美國的壓制的產業,卻發展的越好,變得越強大。

從日美的經貿“合作”中得到三個經驗,這將又是一個開始


日本的汽車產業曾經被打壓的很厲害,如今在美國生產量為400萬輛,加上從日本、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地的日本廠家出口到美國的,在美國的日本汽車總銷售量達到670萬輛,佔到美國汽車銷售量的近四成。

還有農產品,在日本市場上,現在根本看不到美國的大米。日本的柑橘完全壓倒美國產柑橘。美國的大櫻桃儘管價格低廉,但在日本也是一敗塗地。同美國的牛肉相比,澳大利亞的牛肉更受歡迎,而日本本國產的牛肉也沒有減產。

從日美的經貿“合作”中得到三個經驗,這將又是一個開始


從日美貿易摩擦的歷史中,日本人得到三個經驗:一、美國必定會在政府談判層面取得勝利,這沒辦法,他是老大。二、即使美國政府達到目的,但美國的產業競爭力也不會得到提高,而且沒有這樣的先例,其實這都是國家發展的取向不同。三、受到美國壓制的產業往往更早實現全球化而變得更加強大。

美國肯定是從你的弱點入手壓制你,又或是從最擔心你的行業入手封鎖你的技術。每個國家發展都會有自身的弱點,美國一下就幫你清晰的指出了你最薄弱的節點,你最強勢的領域,於是你就有了新的發展方向。

從日美的經貿“合作”中得到三個經驗,這將又是一個開始


國家發展有時真的需要外力的推動,1999年我國以壯士斷腕的魄力與美國簽署協議加入世貿組織,卻贏來了近二十年的高速發展,到今天經濟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美國出現了,提高了十幾項技術出口門檻,並對我國芯片發展予以打擊,又一次指明我國的薄弱之處。

我們終於發現,我國工業體系大而全,但缺質量、附加值和原創。一旦世界出現貿易保護主義,或者失去部分市場,我國的工業體系就會發生即刻的危機。

從日美的經貿“合作”中得到三個經驗,這將又是一個開始


戰略層面過分相信經貿的密切關聯,不會導致衝突,其實現實世界是高貿易依存度不僅不能避免貿易摩擦,反而會促成貿易摩擦,重要的是貿易平衡。

中美關係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是需要全面的調整了,調整好了,就可以維持和平,調整不好,就會發生衝突,即人們所說的“修昔底德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