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寫出金庸劇最具金庸小說神韻的歌,80年代只有他們倆!

著名的金庸小說研究家陳墨說,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一部影視劇能夠抓到金庸小說的精髓。想想,還真是差不多這樣。

即便是絕大多數人最為欣賞且奉為經典的83版《射鵰》,一直就有情節改動過大的非議,以及外景嚴重不合格的粗糙,儘管播出時萬人空巷,但是金庸卻不太滿意。


能寫出金庸劇最具金庸小說神韻的歌,80年代只有他們倆!

很多人認為改編相當出色的徐克電影《笑傲江湖》《東方不敗》則因其天馬行空的更改,氣得金庸直接取消了和他繼續合作。

真正抵達金庸水準的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實在寥若晨星,但是這些“不合格”的影視作品卻留下了大量的影視歌曲,很多佳作更是超越了影視作品,達到了金大俠的水平。

當仁不讓甚至可以說沒人能夠提出反對意見的自然是83版《射鵰》的系列主題曲。


時過境遷,《射鵰》翻拍過多次,甚至是每個時代的年輕觀眾都有一部自己鍾愛的《射鵰》。

但無論是幾零後都沒有對83版的歌曲提出過異議的,演唱者羅文、甄妮也是那一年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因此歌最風光的人物。


能寫出金庸劇最具金庸小說神韻的歌,80年代只有他們倆!


83版的三部59集,有多首主題曲及插曲,《鐵血丹心》《一生有意義》《世間始終你好》三首片頭曲是其中的佼佼者,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尤其是《鐵血丹心》,每一次大提琴的前奏一響,就有頭皮發麻的心癢難耐。

他們的曲作者都是顧嘉輝,有著香港樂壇教父之稱,而三首歌中有兩首歌詞是他的金牌搭檔黃霑所作,二人的合作被稱為“輝黃”。


能寫出金庸劇最具金庸小說神韻的歌,80年代只有他們倆!


他們二人幾乎是聯手開創了金庸武俠劇主題曲在樂壇成為流行歌曲主流的時代。

TVB版第一套金庸劇是76版《書劍恩仇錄》,二人聯創的同名主題曲是鄭少秋演唱的。

金庸的第一部小說無論是小說還是影視劇都沒引起太大波瀾,輝黃的主題曲照之後二人的作品水準也相差有距離,倒是一人分飾陳家洛、乾隆、福康安三個角色的鄭少秋得到金庸認可並開始大紅大紫,霍青桐的扮演者、如今的阿姐汪明荃也由此被稱為鄭少秋的最佳熒幕情侶。


能寫出金庸劇最具金庸小說神韻的歌,80年代只有他們倆!

同年由當時在武俠劇製作方面力壓TVB一頭的佳視拍攝的76版《射鵰》也火爆一時,曾經創下了香港熒幕的第一個百萬收視紀錄。

可惜這部劇已經絕版了,據傳是後來佳視倒閉後,它的所有作品都被TVB收購,但是拒絕製作成錄像帶流到社會上去以免影響自己出品的劇集。


能寫出金庸劇最具金庸小說神韻的歌,80年代只有他們倆!

這香港歷史第一個被公眾認可的黃蓉是由米雪出演的,而讓米雪更火的自然有它的主題曲一份功勞,而主題曲就是由黃霑一手包辦的。這首主題曲《誰是大英雄》當時的演唱者是林穆。

雖說歲月久遠,但是觀眾並不生疏。

1992年王家衛拍攝《東邪西毒》時嚴重超支,好友劉鎮偉趕來救場用原班人馬套拍了經典喜劇《東成西就》,它的主題曲是張學友演唱的《誰是大英雄》。


能寫出金庸劇最具金庸小說神韻的歌,80年代只有他們倆!

輝黃創作的金庸劇主題曲引起轟動的,是1978年開播的《倚天屠龍記》,同樣是由鄭少秋、汪明荃主演張無忌和趙明(即趙敏)。同名主題曲也依舊由秋官演唱,這一次這首歌算上紅遍香港大街小巷。

1978年香港流行音樂分量最重、歷史最悠久的十大中文金曲開始了第一屆,鄭少秋成為最風光的人,他上榜了兩首歌曲,也都是輝黃作品。


能寫出金庸劇最具金庸小說神韻的歌,80年代只有他們倆!

一個是《陸小鳳》的主題曲《誓要上刀山》,另一首就是《倚天屠龍記》,輝黃也由此成為金字招牌。

在83版《射鵰》的幾首主題曲風靡海內外之前,輝黃創作的另一部金庸劇82版《天龍八部》的兩首片頭曲已經達到了經典的高度,這就是《兩忘煙水裡》和《萬水千山縱橫》。

這兩首歌也都被評為1982年十大中文金曲,前一首更是黃霑一生最滿意的創作。後一首則作為我的手機鈴聲用了將近20年!


82版《天龍八部》同樣是因改動過大而爭議非常大的金庸劇,但客觀說無論劇情設置還是角色安排,最重要的音樂的搭配,如果能同83版《射鵰》在大陸一樣被引進,那麼它的地位一定要遠遠超過後來被85後、90後奉為經典的97版《天龍八部》。

這兩首歌的演唱者是關正傑和關菊英,同樣都是那個時代電視劇歌曲演唱的明星,尤其是前者,曾是後來被捧為歌神的張學友的偶像。

輝黃創作過很多經典歌曲,但83版《射鵰》成為二人合作的巔峰。1984年周潤發主演的《笑傲江湖》的同名主題曲則是二人合作金庸劇的最後精品。

同是在1984年播出的《鹿鼎記》,主題曲是由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張國榮演唱的二人創作的《始終會行運》,依然很動聽,但是距離經典就有了一丟丟的距離。

84版《鹿鼎記》也成為當時無線五虎將的梁朝偉和劉德華事業的一道分水嶺。


能寫出金庸劇最具金庸小說神韻的歌,80年代只有他們倆!

梁朝偉由此成為無線力捧的小生,1986年又主演了《倚天屠龍記》,與梅豔芳合唱了主題曲《劍伴誰在》,這已經是黃霑和樂壇的另一泰斗黎小田合作的作品。好聽,但還不夠經典。

1989年他又主演了最後一部電視劇《俠客行》,曾經與張學友並肩為雙子星的呂方演唱了主題曲《俠客無憾》,曲子依然是黎小田創作,但詞人已不再是黃霑,輝黃的金庸電視劇創作史就此完結。

梁朝偉圓滿地從TVB走向大銀幕,但與他同時期的五虎將劉德華則沒那麼幸運。

在《鹿鼎記》中劉德華只是演配角的康熙。

可那之後,華仔就因合同與TVB鬧翻而被雪藏,他一度灰心到想去做自己除了演戲外最擅長的理髮師。要知道在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有幾十部之多,能夠得到金庸認可的除了鄭少秋的《書劍恩仇錄》之外,就要屬劉德華主演的83版《神鵰俠侶》了。


能寫出金庸劇最具金庸小說神韻的歌,80年代只有他們倆!

這部50集的長劇,主題曲是由顧嘉輝創作,詞作者是《鐵血丹心》的詞作者鄧偉雄。片頭曲《何日再相見》和片尾曲《情義兩心堅》都是由後來登上春晚舞臺的張德蘭演唱。

80年代金庸的其他作品如《碧血劍》《雪山飛狐》《連城訣》《白馬嘯西風》也都被搬上熒幕,但並沒有引起如上幾部作品帶來的轟動效應,每個主題曲也都屬泛泛之作。

除了在整個華語圈內影響最大的TVB出品的金庸劇,臺灣也拍攝了多部金庸小說。


能寫出金庸劇最具金庸小說神韻的歌,80年代只有他們倆!

與梁朝偉版《鹿鼎記》同時推出的臺灣李小飛版,幾乎是完敗

可是在看慣了香港的製作後,臺灣的武俠劇無論是服飾設計、武打設計以及演員選取,都讓觀眾看不太上,能引起共鳴的佳作幾乎沒有,主題歌有影響力的更是基本沒有什麼印象。

輝黃創作引領的好看又好聽的金庸劇流行潮在顧嘉輝與黃霑結束共同創作後告一段落了。

白衣飄飄的80年代匆匆走過,誰也不會想到跌跌撞撞地走進90年代後,曾被香港武俠劇壓制的臺灣武俠劇打了翻身仗。輝黃在90年代也曾經合作過金庸劇的歌曲創作,但是水準和流行程度對比《兩忘煙水裡》《鐵血丹心》則差了不少。

但是一個痴迷李小龍的叫周華健的香港人,在去臺灣發展後,成為了金庸劇音樂的90年代最佳代言人。

臺灣武俠劇的春天也恰逢其時地迎來了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