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學習|王燕文:深刻認識偉大社會革命的艱鉅性複雜性

党建学习|王燕文:深刻认识伟大社会革命的艰巨性复杂性

版權申明: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這一重要論述,從偉大社會革命的高度深刻揭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對於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強化革命意識、保持革命精神,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一、黨所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艱鉅而又複雜

近代以來,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國人民經歷了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無數仁人志士在社會革命中積極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和真理,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隨著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歷史與人民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我們黨不負歷史重任、不畏艱難險阻,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歷史時期奮力推進偉大社會革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一場以政治革命為主導的偉大社會革命。為了實現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任務,我們黨所面對的革命形勢十分險峻而又複雜。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奮鬥,我們迎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與新中國的成立,標誌著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是一場以探索發展道路為主導的偉大社會革命。由於面對的國際國內形勢異常複雜,加之對社會主義建設缺乏經驗,我們黨歷經了一段艱難的探索過程。在困難面前我們黨並沒有畏懼,而是不斷砥礪前行,成功實現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改革開放是一場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主導的偉大社會革命。“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面對傳統社會主義實踐模式的困境,打破思想層面的僵化狀態,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成為改革開放必須面臨的重大問題。我們黨勇於面對時代難題,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思想和體制障礙,成功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步伐,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是偉大社會革命的重要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重要成就,這些歷史性成就是黨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重要成果。

全方位的社會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行了全方位的社會變革,囊括了從生產力到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的整個社會運動系統,具體落實到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實現了社會總體的歷史性發展和歷史性飛躍。黨和國家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其涉及方面之多、領域之廣前所未有,成功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開創性的社會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巨大政治勇氣和強烈責任擔當,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在黨建層面,把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上升到自我革命高度。在法治層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突出解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等問題。在民生層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推進精準脫貧,實現從非均衡發展到全面協調共享發展的轉變。

深層次的社會革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走過了一個從易到難的改革發展過程,現階段面臨的矛盾疊加、難題叢生,“啃硬骨頭”已經成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直面的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直面“體制機制障礙”和“利益固化藩籬”等突出矛盾問題,推動思想持續解放、改革不斷深入、工作穩步落實,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施以大刀闊斧式的變革。

根本性的社會革命。經過實踐經驗的積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逐步實現從“摸著石頭過河”向“頂層設計”轉變,我們黨更加自覺地從總體性的高度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問題的認識達到了全新階段,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有了全新把握。

三、新時代一以貫之推進偉大社會革命任重而道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需要在深刻認識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之上,深刻把握處於不斷變動中的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以勇於革命、善於革命的意志品質不斷推動偉大社會革命的前進步伐。

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新時代新階段,改革將進一步觸及深層次利益格局的調整和制度體系的變革,改革的複雜性、敏感性、艱鉅性更加突出。比如,經濟領域的國企改革,壟斷行業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社會領域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司法領域制度改革,生態領域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改革,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考驗著共產黨人的勇氣、膽識、擔當,更關係改革事業的成敗。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產力水平明顯提升,但同時也存在著區域經濟增長不平衡、產業發展結構不平衡、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等突出問題,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任務依然十分艱鉅。這就需要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構建與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相適應的產業體系與經濟體制。

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引領社會思潮、凝聚思想共識的任務艱鉅複雜。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面臨多樣化社會思潮的挑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臨市場經濟逐利性的挑戰,傳統宣傳管理方式面臨迅猛發展的新媒體的挑戰,我國在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過程中面臨各種敵對勢力遏制和滲透的挑戰。這就需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當前,我國民生領域還存在著不少短板,社會呈現急速變革、複雜多樣的局面,任務更為繁重迫切。這就必然要求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我國環境保護總體上仍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環境汙染重、生態受損大、環境風險高,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突出短板。必須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盯環境保護重點領域、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的增長點。

(作者為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