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微信中的上百個群進行分類?你可以有5種選擇

社群經濟可分為興趣型社群,產品型社群,營銷型社群,服務型社群,最重要的是以人為聯接點的【IP社群】

以上社群,要麼以產品為中心、要麼以興趣為中心、要麼以營銷為中心、要麼以服務為中心,15年後,隨著網紅經濟的崛起,以人為中心、為聯接點的社群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這就是【IP社群】

【社群經濟】的前世今生

最早的社群經濟在十幾年前PC互聯時代就有了,那時候很多福建、雲南的茶商依託QQ群,來和各地的茶友互動買茶,很多遊戲玩家在各大論壇和BBS交流自己的作戰心得,交換、買賣各種裝備。

2011年以後,智能手機取代傳統手機,移動互聯網取代PC互聯網,隨著微博、微信、淘寶、優酷、花椒等社交APP的全面普及,加上國內網絡環境的優化,依託各大線上社交平臺,產生了形形色色的不同類型的社群,而其中以淘寶網紅構成的社群現象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在這些社群裡,根據社群成員的【入群訴求】,我們把現階段的主流社群分為以下幾大類:興趣型社群、產品型社群、營銷類社群、服務型社群以及我們要重點講的【IP社群】

如何將微信中的上百個群進行分類?你可以有5種選擇

紛繁多樣的社群經濟

興趣型社群:

從旅行到美食,從烘焙到集郵,從爬山到跑步,只要你能想到的興趣愛好,在各大論壇、在微信群裡、在微博上、在公眾號上,幾乎總能找到你想要尋找的興趣型社群。比如【跑步者說】這個公眾號,就是一個典型的跑步社群,上面的【百人百天跑步計劃】活動吸引了不少跑步初學者加入。

如何將微信中的上百個群進行分類?你可以有5種選擇

產品型社群:

圍繞某款產品的研發、生產、營銷與粉絲展開深度互動,讓粉絲獲得參與感,建立強聯接後把粉絲轉變為用戶,甚至“夢想贊助商”。小米是產品型社群的集大成者也是首創者,最早的MIUI,每天都在和自己的天使用戶在進行互動,然後通過天使用戶的反饋,每週升級迭代一次,完美的闡釋了互聯網公司“小步快跑 快讀迭代”的MVP產品開發邏輯。

營銷型社群:

大部分的微商,從面膜、女士內衣、到水果海參、到金融理財產品等等,不一而論全部是這種類型。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甚至登峰造極,有的融資好幾億差點上市。有的在群裡團購,有的通過分銷發展5級甚

如何將微信中的上百個群進行分類?你可以有5種選擇

至10級分銷。這些營銷型社群很多走火入魔發展成為傳銷組織。

服務型社群:

比如,你買了一款摺疊鍵盤或者某款軟件,他們的產品說明書會引導你加入一個微信群或者QQ群,進去後發現裡面有各種使用心得、大招,此外還有廠家的客服和技術人員。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你可 和其他用戶進行交流,遇到疑難雜症,廠商人員會很快做出相應,提升了客戶的滿意度。

如何將微信中的上百個群進行分類?你可以有5種選擇

以人為聯接點的【IP社群】

以上社群,要麼以產品為中心、要麼以興趣為中心、要麼以營銷為中心、要麼以服務為中心,15年後,隨著網紅經濟的崛起,以人為中心、為聯接點的社群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這就是【IP社群】

【IP社群】是指:在某一個行業或者領域內,粉絲基於對某個關鍵意見領袖的認可和追隨,通過線上社交平臺形成的有特定【社區信仰】的社群。而這種社區信仰,很大程度上來自IP的性格特質和個人價值觀。

【IP社群】的聯接點既不是產品,也不是服務,而是IP,即關鍵意見領袖。正是基於IP的人格魅力和【社區信仰】,讓這種社群聯接更強,更持久,裂變時的能量也更具爆發力。

拿【羅輯思維】來講吧,在2016年之前,羅輯思維公眾號的800多萬粉絲,大部分是靠羅胖個人持續內容輸出,在2013年羅胖進行第一次會員招募的時候,公然打出了“史上最無理的會員招募——愛就保養 不愛就觀望”。基於對羅胖個人的信賴,粉絲們不但買過他的書,還買過他的月餅、柳桃還有各種年貨,不但自己成為會員,並且幫他推薦新會員加入。

2017年,羅輯思維團隊的中心轉移到【得到】APP,更是通過吳軍、薛兆豐、李笑來、吳伯凡、劉潤等各個行業的IP開設各類付費訂閱專欄,將這些IP自身所攜裹的流量與羅輯思維本身的流量進行了完美融合,產生了巨大的商業價值。

截止2018年2月12日,目前【得到】APP有32個訂閱專欄,每個專欄每年199元每年,僅北大國發院的薛兆豐老師一人的專欄《薛兆豐的經濟學課》訂閱數就達到238358之多,而且還在不斷增長,也就是說薛兆豐老師一個人的訂閱專欄目前的營收就超過4000多萬人民幣,比一家中型企業一年的銷售額還高。

如何將微信中的上百個群進行分類?你可以有5種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