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焦慮?其實,焦慮是件好事

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焦慮?其實,焦慮是件好事

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焦慮?其實,焦慮是件好事

一提到焦慮,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消極的,是壓力,會影響心情和心態。久而久之,還會對身體有影響。

其實,正確地認識焦慮和調整焦慮程度,它不僅不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反而對於我們有促進作用。

以前常說中年危機,是職業生涯的瓶頸期,是一家老小的生活壓力,是財務收入的危機,都壓在自已肩上,還沒有人可以分擔和傾訴。

現在還有人提到青年危機,當然不是指財務或職業上的危機,而是思維層面的認知危機。

現在的社會發展太快,稍有不努力、反應慢,就落後了。

有人把其總結為思想粗糙且遲鈍,有時候還不自知。對於時代的變化反應遲鈍,用落後的經驗過現在的生活,而當意識到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跟不上節奏了。

比如對新行業、新技術的不敏感,還用以前的老方法來處理工作上的事情。

不僅繁忙而且效率低下,也會因為不能勝任工作而被淘汰。或者因為行業被淘汰因為沒有任何準備而無所適從,唯有抱怨社會的不公和人生的無常。

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焦慮?其實,焦慮是件好事

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焦慮?其實,焦慮是件好事

那麼如何正確地認識焦慮呢?

大家知識,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更多的有效信息和資源,但是焦慮感卻要明顯強於二三線城市。難道是因為生活壓力、工作壓力等嗎?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焦慮的本質,我們更應該看作是:

知道自已不知道,想要改變的焦慮。

如果意識到了這一點,焦慮就是好事。但如果不自知,那才是更可怕的事情。

如何進一步認識這個問題呢?

第一,說明認識到了自已的不足,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有待提高,意識中想要學習、想要進步,來適應時代的發展。

第二,說明我們希望改變現狀,希望變成更好的自已,有更好的生活。

基於以上兩點,我們才會焦慮,才會有危機感。

但這種焦慮和危機感,會促進我們去學習,去提高效率和速度,有機會成為更優秀的人。

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焦慮?其實,焦慮是件好事

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焦慮?其實,焦慮是件好事

那麼我們該怎樣做呢?

首先,要深刻認識到認知是沒有終點的,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成長的路上,多花時間和金錢來投資自已、多做深度思考,堅持終身學習,終身成長。

其次,對於沒有家庭背景、沒有先天優勢的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心智和思維是唯一有提升空間的,而且習得後會伴隨我們終生。先去改變對世界和對自已的認識,接著我們就能改變自已的命運。

最後,不斷習得新技能,就像李笑來在《新生》一書中提到的,習得新技能,能拓展新的領域和發展空間,保持收入的持續和增長,從而獲得人生的改變。

當然,也要清醒地認識和把握這一點:

適當的焦慮,有促進作用;過度的焦慮,則只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所以,焦慮並不一定是消極的,擺正對它的態度,我們可以把它變成積極的促進因素,反而有利於我們的成長。而不是阻礙者。

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zhizhuo_wx,免費獲取精選的成長、知識變現、理財類電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