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問百答」脫貧攻堅政策百問百答——其他行業扶貧類

「百问百答」脱贫攻坚政策百问百答——其他行业扶贫类

「百问百答」脱贫攻坚政策百问百答——其他行业扶贫类
「百问百答」脱贫攻坚政策百问百答——其他行业扶贫类

其他行業扶貧類

01

農村危房改造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答: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的安全住房。

02

建檔立卡貧困戶等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工作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答:

安全為本。牢牢把握脫貧攻堅目標要求,以實現4類重點對象住房安全有保障為目的,實施農村危房改造。

減輕負擔。加大政策傾斜支持力度,控制農村危房改造建築面積,推進加固改造,實施特困戶兜底政策,避免因建房返貧。

紮實推進。科學制定農村危房改造進度計劃,確保質量和效果,避免冒進,做好與相關規劃的銜接。

明確責任。地方承擔農村危房改造主體責任,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中央統籌指導並給予補助。

03

建檔立卡貧困戶等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工作推進適宜改造方式採取的有效措施都有哪些?

答:兜底解決特困戶住房安全。對於自籌資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極弱的特困戶,通過建設農村集體公租房、利用閒置農房和集體公房置換、提高補助資金額度等方式,兜底解決特困戶住房安全問題。

(二)大力推廣加固改造方式。優先選擇加固方式對危房進行改造,原則上C級危房必須採用加固方式改造。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組織動員科技人員,大力推廣造價低、工期短、安全可靠的農房加固技術。加強對加固改造益處的宣傳教育,制定鼓勵加固政策,建立有效的組織實施方式。

(三)開發推廣低造價農房建造技術。各地要研究推廣現代夯土農房等低造價、功能好、安全、綠色的農房建造技術,加強當地傳統建築材料的利用研究,傳承和改進傳統建造工法,探索符合標準的就地取材建房技術方案,節約改造資金,提高居住功能。

(四)嚴格控制建房面積。4類重點對象改造房屋的建築面積原則上1至3人戶控制在40-60平米以內,且1人戶不低於20平米、2人戶不低於30平米、3人戶不低於40平米;3人以上戶人均建築面積不超過18平米,不得低於13平米。各地可根據當地的民族習俗、氣候特點等實際情況。制定細化面積標準。對於自籌資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極弱、需要社保政策兜底脫貧的特困戶,改造房屋面積按下限標準控制。

(五)保障安全和基本衛生條件。4類重點對象的農村危房改造要執行最低建設要求,必須達到主要部件合格、結構安全。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的農房改造後應達到當地抗震設防標準。改造後的農房應具備衛生廁所、人畜分離等基本居住衛生條件。

04

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認定標準和程序是什麼?

答:建檔立卡貧困戶退出時住房應滿足以下基本質量要求:選址安全,地基堅實;基礎牢靠,結構穩定,強度滿足要求;抗震構造措施齊全、符合規定;圍護結構和非結構構件與主體結構連接牢固;建築材料質量合格。

05

錫林郭勒盟社會救助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答:(一)堅持兜住底線,應救盡救。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家庭認定辦法,加強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將符合社會救助政策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分別納入農村牧區低保、特困人員供養等社會救助範圍,保障其基本生活。

(二)堅持精準識別,應扶盡扶。完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認定機制,精準識別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將符合條件的農村牧區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全部納入扶貧建檔立卡範圍,給予政策扶持,幫助其脫貧致富。

(三)堅持動態管理,應退盡退。根據農村牧區低保、特困人員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經濟狀況、人口狀況變化情況,統籌做好農村牧區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動態管理、定期核查工作,及時調整社會救助或扶貧

支持政策。

(四)堅持統籌資源、綜合施策。統籌各類救助資源,將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扶貧政策支持、社會力量幫扶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自力更生相結合,形成脫貧攻堅整體合力,實現對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全面扶持。

06

烏蘭牧騎助力脫貧攻堅行動的重點內容有哪些?

答:(一)宣傳貫徹習近平扶貧思想。深入宣傳習近平扶貧開發重要戰略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脫貧攻堅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我區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生動展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使命擔當和堅定決心。

(二)宣傳脫貧攻堅政策措施。深入宣傳中央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體部署和我區貫徹落實的政策、舉措、目標,通過多種形式闡釋“六個精準”要求、“五個一批”途徑具體內容和駐村扶貧工作隊、資金投入、考核監督等脫貧攻堅保障政策措施,擴大決策部署、工作舉措的知曉面、參與度,引導全區廣大幹部群眾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和自治區部署上來。

(三)宣傳精準扶貧脫貧的進展成效。深入宣傳各地各部門主動作為,精準發力,推進精準扶貧脫貧的進展成效;積極宣傳我區在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社會扶貧、文化扶貧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績。

(四)宣傳突出典型和先進事蹟。深入挖掘扶貧工作中的各類典型事蹟和先進人物,大力宣傳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五個轉變”中湧現出的典型人物和案例、艱苦奮鬥勤勞致富擺脫貧困的脫貧戶事蹟、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巨大變化,以及弘揚“崇德向善、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營造勤勞致富、光榮脫貧氛圍。

(五)宣傳扶智扶志助力鄉風文明。宣傳各地區在加強“智志雙扶”,補齊精神短板,激發貧困群眾自主脫貧意願和內生動力的具體做法和典型事蹟。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美麗鄉村”為載體,引導貧困群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培養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消除“等靠要”思想,增強脫貧信心和勇氣,推動物質精神“雙脫貧”,助力貧困地區鄉風文明建設。

(六)宣傳扶貧領城作風建設。大力宣傳我區紮實推進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堅守“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立足實際,聚焦精準,杜絕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和各地、各部門關於加強脫貧攻堅作風建設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07

推普脫貧攻堅行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答:(一)堅持政府主導,健全機制。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貧困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向貧困地區轉移產能,形成“造血”能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將普通話普及率的提升納入地方扶貧部門、教育部門扶貧工作績效考核,列入駐村幹部和駐村第一書記的主要工作任務,力求實效。

(二)堅持精準聚焦,精準發力。綜合人口、經濟、教育、語言等基礎因素和條件保障,聚焦普通話普及率低的地區和青壯年勞動力人口,將普通話學習掌握情況記入貧困人口檔案卡,消除因語言不通而無法脫貧的情況發生。

(三)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綜合考慮地域差別和文化差異,制定適合不同地區、不同情況的具體推普措施,統籌規劃,穩步實施。“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要率先行動,統籌安排好普通話培訓所需經費,以確保攻堅目標如期實現。

(四)堅持統籌兼顧,融合發展。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在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同時,尊重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創造性地發展當地特色文化產業,促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08

推普脫貧攻堅行動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答:(一)組織開展青壯年農牧民普通話培訓。要創造學習條件,創新學習方式,結合當地旅遊服務、產業發展、勞務輸出等需求,對不具備普通話溝通能力的青壯年農牧民進行專項培訓,使其具有使用普通話進行基本溝通交流的能力。每個行政村舉辦“人人通”推普脫貧培訓班,由駐村幹部和村民委員會負責組織村民集中開展普通話專項學習培訓。鼓勵村民藉助信息化學習工具和資源自主學習普通話。由當地縣級教育(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協助組織師資定期給培訓班授課。經過培訓考試合格的學員,落實相關資助政策,並由扶貧部門優先推薦就業、學習機會。

(二)同步推進職業技術培訓與普通話推廣。在各級各類扶貧職業技能培訓項目中,要把學習掌握普通話作為培訓的重要內容,把普通話推廣與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顯著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職業技術技能水平,提高就業競爭力,促進就業脫貧。

(三)切實發揮公務員的表率作用。各級新錄用公務員應當具備相應的普通話水平,同時要加強基層幹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意識的培養和應用能力的培訓。採取多種措施,通過集中學習、“一對一”互幫互學等有效方式,對不具備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溝通能力的縣以下基層幹部進行專門培訓,力爭在“十三五”期內使所有在職幹部具備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四)大力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基本規範標準納入各級各類校長綜合培訓和教師業務培訓,強化校長、教師和學生自覺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自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意識。確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教育教學的基本用語用字,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學生接受本民族語言文字教育的權利,按期完成語言文字規範化達標建設任務,確保各民族中學畢業生具有較好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能夠熟練使用普通話進行溝通交流。

(五)嚴把教師語言關。新錄用的各級各類學校教師普通話水平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準。大力提升教師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通過脫產培訓、遠程自學、校本研修、幫扶結對等方式,使所有現任教師的普通話達標,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具有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行教育教學的能力,普通話水平達到相應等級。

(六)加強普通話培訓資源和培訓能力建設。支持各地教育(語言文字工作)部門組織編寫針對當地語言和語音特點的普通話培訓教材,免費向村民和有學習需要的人群發放。研究開發或引進普通話學習輔助學具或軟件,幫助提升學習效率。依託各地師範院校,加強培訓基地建設,確保學有所教、教有所據。

(七)加強對口地區語言文字工作支援。參與東西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建設的省市、高校和有關單位,要將語言文字工作列入援助工作的內容,摸清受援地教師、學生、幹部、青壯年農牧民的普通話培訓需求底數,制訂時間表和路線圖,保證人員和經費,力爭在“十三五”期內幫助受援地完成各項培訓任務,切實促進當地普通話普及率的提升。

(八)積極發揮各方面力量。積極發揮學校對社會和家庭的輻射帶動作用,鼓勵學生幫助家長學習提高普通話水平。制定政策,提供條件,鼓勵教師、播音員主持人、寒暑假返鄉大學生等積極參與“人人通”推普扶貧培訓工作。搭建平臺網絡,鼓勵和吸引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支持語言文字扶貧工作。

(九)加強督導檢查。教育部、國家語委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對各地執行情況進行不定期檢查或抽查,對行動迅速、措施得當、成效顯著的地區給予表揚,對推諉卸責、措施不力、進展緩慢的地區通報批評。

09

社會保障兜底的扶持政策有哪些?

答:將完全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符合農村牧區低保政策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範圍。對符合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特困供養範圍;對家庭成員患重病因病致貧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範圍;對於遭遇臨時性、突發性事件致使家庭基本生活暫時陷入困難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納入臨時救助範圍。

10

“十三五”期間農村危房改造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

答: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

11

社會扶貧主要形式是什麼?

答:(一)中央國家機關單位定點扶貧。

(二)京蒙扶貧協作。

(三)自治區盟市、旗縣直屬機關單位定點扶貧工作。

(四)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公民個人扶貧濟困。

12

4類重點對象改造房屋的建房面積有什麼要求?

答:4類重點對象改造房屋的建築面積原則上1至3人戶控制在40-60平米以內,且1人戶不低於20平米、2人戶不低於30平米、3人戶不低於40平米;3人以上戶人均建築面積不超過18平米,不得低於13平米。

13

自治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對基層幹部的保障方面有何規定?

答:不斷提升基層幹部保障水平。嚴格按照上年度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兩倍標準,全面提高和落實貧困嘎查村黨組織書記基本報酬。其中,嘎查村黨組織書記基本報酬2017年每人每年提高到23218元,嘎查村民委員會主任提高到22057元,“兩委”其他成員提高到18574元。按照每人每月800-1200元的標準,嚴格落實符合條件的離任嘎查村幹部生活補貼。

「百问百答」脱贫攻坚政策百问百答——其他行业扶贫类

來源<蘇尼特右旗微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