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迅14歲女兒被曝“早戀”,家長應該如何看待孩子的早戀問題?

陳奕迅14歲女兒被曝“早戀”,家長應該如何看待孩子的早戀問題?

早戀,一個青春期無法迴避的字眼,也是父母長輩心中的洪水猛獸。但它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你的那段青春回憶怎麼樣?無論酸、甜、青、澀,都是人生體驗。


陳奕迅14歲女兒被曝“早戀”,他之前回應的這句話太讚了

最近,陳奕迅14歲女兒被拍到和一個男生舉動親密。

兩個人手牽手出門,逛街相互靠著,女孩還時不時撐著男生的肩膀,跳起來歡呼雀躍。

在一家商店試完衣服後,因為害怕被人發現,她害羞地躲到男生身後。

男生也會細心幫她整理揹包。

而陳奕迅,沒對女兒的“戀情”做出任何回應。

不由得想起他曾說的,不會干涉女兒的私生活,會

給她充足的私人空間。

“她想說就說,如果女兒想要公開男友的話,自然就會告訴我,我對這件事保持開放態度。”


陳奕迅14歲女兒被曝“早戀”,家長應該如何看待孩子的早戀問題?

01、世界上根本沒有“早戀”這回事


只是可惜,陳奕迅口中的“開放”二字,大多是中國家長教育中的偽命題。

一邊催促孩子畢業結婚,一邊把“早戀”看成洪水猛獸。

於是,世界上少了很多 “早戀”的懵懂少年,卻多了不少“晚婚”的青年。

但其實,世界上根本沒有“早戀”這回事。

就連“早戀”的發明,是長輩為了管住小輩,讓他們不“分心”,而製造的名詞。

瀋陽某高中女孩的爸爸,為了防止孩子“早戀”,初二就有意讓女兒增加飲食,慢慢發胖。

“我就怕女兒早戀,一旦早戀可咋整?女孩太單純,家長一定得看管嚴嘍。”

直到高中,女兒委屈地問他:“別的女生都有男生追,怎麼沒人追我呢?”

他才猶豫著停手。

很多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戀愛”是抑制不住的,他們的孩子早晚要體驗這個過程。

就像電影《怦然心動》中朱莉所說:“當我見到布萊斯第一眼,我就怦然心動了。”

青春期的戀愛給了孩子一次機會,讓他們學習如何愛一個人,也用懵懂和青澀給了他們最大的保護。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早戀該不該支持”,楊瀾大方承認自己最後悔的事就是沒有早戀。

回憶起當年的暗戀往事,她說自己當時喜歡一個男生,數次暗示都沒有回應。

後來男生給她傳了一張小紙條,正當欣喜時,卻看到上面寫了句與少女心事不相干的 話:“這道題應該是選A還是選B?”

但楊瀾還是表示支持自己女兒戀愛,並開導其他父母:

“以我的角度看來,支持早戀是對愛的一種接納和尊重。早戀是一種朦朧的、單純的、相互的愛慕和欣賞而已,它油然而生非常純潔。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橫加阻止,這是在逼她走向極端,並且這種感情不就是人生中應該追求的麼?我們需要的只是正確的引導。”

戀愛是一場懵懂的賭博,你無法決定自己何時出生,同樣也無法決定自己會何時愛上一個人。

所以世界上沒有“早戀”,所謂的“早戀”,只不過是早了一點開始的一種人生體驗。

事實上,無論何時戀愛,都是人生的必修課。

不少年少規規矩矩的孩子,長大後卻發現,自己面臨和異性溝通的難題。

關係心理學專家Jeanne Segal在《感受愛》中說,感受被他人所愛,對我們的生活有非比尋常的影響。

遺憾的是,我們並不是總能感受到愛的。這種能力會退化,也有可能被阻礙。

就像人生的很多必經之路一樣,戀愛這條路並不容易,甚至要付出更大的勇氣和真心。

陳奕迅14歲女兒被曝“早戀”,家長應該如何看待孩子的早戀問題?

02、對孩子學生時代的戀愛,父母要做的是這些

幫孩子形成正確的戀愛觀,是教育道路上舉足輕重的一關。

孩子青春期未形成完整的戀愛觀,無法把握好分寸。這時家長“過來人”的身份就顯得尤為重要。

心理學家李玫瑾做過關於青春期戀愛的分享:

“現在的孩子戀愛多是從文學上來的,從電視電影上學來的,但大部分影視劇都是誇張的,他們卻信以為真了。”

而孩子盲從背後,恰巧表明了父母在兩性關係教育上的缺失。

李玫瑾指出,父母要在孩子初中階段讓他們懂得男女之間的區別,以及學會辨別品質的好壞,這兩點,在幫孩子樹立戀愛觀上至關重要。

其中,教孩子保護好自己、避免上當受騙很必要。

青春期的孩子擅長“一意孤行”,也擅長“先入為主”。

有時候收到一顆糖,便覺得對方是真的好。

除此之外,底線教育也不可少。

網上有位父親在得知女兒戀愛後,給她確立了兩條底線:

一是確保不影響學習,二是不隨便發生性行為。

在女兒未能很好權衡利弊時,作為家長明確提出學習和性的兩點相關。

原則不可廢。

害怕影響學業不多說,第二點也很容易理解:孩子對性的認知與對“早戀”的認知一樣,太過朦朧不清。

幾乎公認“性教育缺失”的社會現狀,導致孩子忽視了背後隱藏的危機。

正如《奇葩說》現場說的一句話:現在鋪天蓋地是流產的廣告,避孕套卻很少。


03、孩子本身就是父母的必修課

李玫瑾談到早戀時,曾說到早戀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家庭缺愛。

自己的女兒將一份愛意寄託在同齡男生身上,可能便是因為,她的父親沒有作為一個好的榜樣。

而這段戀愛,或許就是這份榜樣缺失的代替品。

“一個孩子的世界,其實充滿了父母教育的影子”,這話一點不錯。

給予陪伴與關愛,並做一名好榜樣。

孩子自然能從中學到道理。

孩子從來不是一件私有物。

他們有著自己的天性,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也有自己人生的走向。

這一點,梁家輝做到極致。

被問到女兒找男朋友最明智的方法,他說:

“我是從來不管,我女兒十四歲就開始拍拖了。”

被問到這個男孩自己不喜歡怎麼辦,他說:

“又不是我嫁給他。”

被問到不擔心男孩為人等更深入的問題,他的觀點也沒變:

“這很難講,因為我當年為人也不怎麼樣;我老婆的父親也不知道我的夢想啥的。”

表情到位,不按套路出牌的梁家輝,才是完全把孩子當成了獨立的個體。

在許多地方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正是為了將來。

每一份屬於他們的成長經歷,都是獨特的人生體驗,是他們自身的一部分。

在這個維度上,所謂“早戀”,也並沒有什麼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