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呆使人不断进步,偷闲促进工作效率

——诶,是你的手机在响吗?

——我看下,不是我的。

——也不是我的。

你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工作繁忙的时候,在拥挤吵闹的电梯里总感觉手机隐约发出声响,在走路的时候又感觉手机在包里不断震动,不由自主掏出手机查看却发现,没有啊,没有电话也没有信息。据说都市人群中有68%的人患有这种所谓的“幽灵振动综合症”。

心理学家大卫·拉勒米认为,这种幻听症,其实是一种轻度的焦虑。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好像习惯了时刻做好和他人随时交流的准备,一呼百应地去回应电话那边提出的要求。

发呆使人不断进步,偷闲促进工作效率

这或许是一种职场的“讨好型人格”吧。这种焦虑的重灾区是销售、咨询、公关广告行业的朋友们。毕竟手机一响,就代表活儿来了,谁都不想错过重要讯息,得罪金主爸爸。

所以我们接到骚扰电话才会那么生气,我那么情绪饱满的“喂~~~~”,你在耍我?

我们正处于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迫切感每时每刻都追上我们,只能全力奔跑,深怕留在原地。即便是这样,我们还不忘透支自己的同时再预支焦虑。大到担心全球局势和经济泡沫,小至纠结今天早上出门前是否被拔起的插头。

被焦虑追着累不累?

有点。

如何放松?

不知道。

学会分清生活、平衡生活,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路。每一个人的生活可以划成以三个P——Public Life(公共生活)、Personal Life(个人生活)、以及Private Life(隐私生活)。

公共生活是白天的通勤时光,穿着正式、谈吐专业。

发呆使人不断进步,偷闲促进工作效率

隐私生活是在洗手间里、卧室里渡过的私密时光。

发呆使人不断进步,偷闲促进工作效率

个人生活,则是下班后天还没转黑之前的这段时间,是换上便装的Happy Hour(快乐时光)。总之,一天内最惬意、舒畅的轻松一刻。

发呆使人不断进步,偷闲促进工作效率

没有个人生活的日子,是无比乏味的。

很多男人说,他们开车回家后都喜欢在车里多呆几分钟,也喜欢在角落里自己打游戏,喜欢捣鼓他们价格堪比名牌手袋的各式模型手办。有米爸也是这样,这是中年微胖男子们的个人生活。

我也会在缝隙里找点方法缓解焦虑,我喜欢出门走走。

一天忙完,饭后带狗子去楼下逛逛。入夜之后,天气不像白天那么热了,蝉鸣还在,江风微微。在户外透气的时候,我会感觉到自己终于从网络抽离了,再穿过热情洋溢的广场舞群,感觉自己像是被插上了极速快充,那种放空是无可替代的。那些“意外”得来的时间,竟携裹着无法言说的轻松感。

发呆使人不断进步,偷闲促进工作效率

“不是不想好好拍狗子”系列作品

出去走走,放松一下,常常让人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说苦苦组织了一个下午的文章,此刻莫名地就有了新的灵感;那些让我感到烦心的事情,在那心安理得的罅隙里,竟有了清晰的脉络,让我明白哪些是不值一提的琐事,应该剔除。

这几年,各种各样的“慢理念”成为生活显学,有一个“5125”的新理念值得了解一下,它是这样提倡的:

每天5分钟发呆时间

户外运动1小时

掌握1项运动技巧

加入1个运动社群

每天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

每周摄入25种食物

“5125”要坚持做到不易,不过核心很简单,就是让自己上得紧紧的发条有放松的一刻。每个人都需要让自己走出家门、离开办公室,无忧无虑,无视时间,吹着风,听着歌,在日落之后慵懒躺倒。

我们生活,不就为了这一刻吗?

发呆使人不断进步,偷闲促进工作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