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所言“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道家的思想精髓,意思怎樣解讀

​如果說歷史上哪個時代是文化跟思想最多,碰撞最強烈的,那麼肯定是先秦時代。先秦時期絕對是一個大師輩出、文化非常繁榮的時代,因為當時的言論、學術跟思想都非常的開明跟自由,給百家爭鳴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而且當時有許多的知識分子都腦洞大開,創造出許多的驚人思想學說。

莊子所言“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道家的思想精髓,意思怎樣解讀

這些思想學說經過後來的逐漸演變,成為了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許多都在為我們炎黃子孫的言行進行著指導跟修正。在這百家爭鳴的時代,脫穎而出的就有一位著名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就是莊子。

莊子所言“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道家的思想精髓,意思怎樣解讀

莊子著有一部以本人命名的著名學說《莊子》,全書有六萬五千字左右,但是內容卻包含的非常廣,涉及很多方面,政治、社會、人生、藝術、哲學、宇宙都在其中提及過,可謂是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很多讓你都認為這是一本哲學化了的文學鉅著,因為這本書的全書是把史料作為論述的主線,然後憑藉這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構建成了一篇思想性、邏輯性跟哲學性為一體的美文。

莊子所言“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道家的思想精髓,意思怎樣解讀

不知道看過莊子著作的人是否知道在《莊子·外篇·胠篋第十》有這樣一句話:夫谷虛而川竭,丘夷而淵實。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蹠也。而在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就是“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八個字,也就是這句話擁有著非常的知名度但同時也具有很大的爭議性,常常被許多文人墨客拿來解讀,而這些人的解讀中又有著許多的版本。如果說這句話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說,如果聖人不死,那麼那些盜賊也就不會從這個世界上滅絕。

莊子所言“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道家的思想精髓,意思怎樣解讀

莊子能夠說出這樣的話就有著他的道理。身為道家思想的傳承人,說話絕對不能信手捏來,甚至每句話都要體現出道家思想的精髓。我們都知道道家學說的創始人是他的前輩老子,而老子創建道家學說的時候給道家制定的核心思想可以用“道法自然”來概括,在老子的眼中,可以說時間的萬物都只受制於自身,而人們本身必須敬畏跟遵循天地自然形成的“道”,不然的話自身的有跟無就沒有本質的區別。

莊子所言“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道家的思想精髓,意思怎樣解讀

當道家思想發展到了莊子的手中之後,他總結出“齊物論”思想,既可以說是對道家思想的延續,也可以認為是對道家思想的重新定義。“齊物論”的思想就認為世間萬物沒有什麼貧富貴賤的等級區別,每個人在道德層面都是平等的。那麼如果是這樣的話,人們之間就不會產生誤解和矛盾的差異,更不會有道德綁架之類的說辭。如果真的在這樣的社會形態之下,聖人就是大盜,而大盜豈不也是聖人,因為世間萬物沒有了貧富、貴賤、高低的等級區別,所以對於社會帶來的作用跟影響,不論正面跟負面的也就都是一樣的。

莊子所言“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道家的思想精髓,意思怎樣解讀

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有著兩個極端,大盜的出現往往就會伴隨著許多聖人站在他們的對立面,同樣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形成一種對立之勢。而在這兩極之中的聖人跟大盜的言行都被人們約定俗成的主觀理解成了一套秩序,這兩極都各自是一種“道”,那麼如果把這兩極都消除,對社會造成的差異,對自然秩序的破壞,是沒有區別的,這也就是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意思,並不是說聖人真的死亡。人們建立相關的秩序跟約束是為了消解差異跟矛盾,但是建立秩序就破壞了他們主張的自然之道,也就違背了老子的“道法自然”跟莊子的“齊物論”初心,這也是莊子所提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深層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