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我去黎巴嫩是為了從這裡陸路進入敘利亞,因為黎巴嫩緊鄰敘利亞的西南部,這裡去往敘利亞是最便捷的通道,除此以外,敘利亞與其它鄰國的口岸均已關閉。 當微信朋友圈有一些人看到我在黎巴嫩時,他們表示很驚訝,有人留言說:我從小就是黎巴嫩在打仗,戰亂國家你也敢去? 還有人留言問:這個國家比較窮吧?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其實,在歷史上黎巴嫩是一個非常悠久的地區,早在2000多年前,腓尼基人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腓尼基人是第一個環非洲航行的民族,發明了腓尼基文字。公元前64年,古羅馬佔領了黎巴嫩,並修建了舉世聞名的巴爾貝克神廟,該神廟是世界上保存最為完整的最大的羅馬古建築之一。由於黎巴嫩扼守亞非歐戰略要道,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羅馬等都相繼統治過這裡;7至16世紀初成為阿拉伯帝國一部分。1517年被奧斯曼帝國佔領。一戰後淪為法國的委任統治地。1943年11月22日獨立後,於1975年爆發了一場持續近15年的內戰,所以,我們小時候看新聞總是有黎巴嫩戰爭的消息,以至於我們腦海裡至今仍把它與“天天打仗”聯繫在一起。 那黎巴嫩現在到底是什麼狀況呢?下面我帶你一起了解一個真實的黎巴嫩。

一、貝魯特:中國維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在首都貝魯特市,我看到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與基督教堂毗鄰。 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建於2002至2007年間,是由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捐建的。這座清真寺的藍色圓頂很像伊斯坦布爾的藍色清真寺。在黎巴嫩內戰之前,阿敏大清真寺還沒有建立,這裡只有一座規模比較小的清真寺。 黎巴嫩主要有兩大教派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這裡1/3為遜尼派穆斯林,其他還有亞美尼亞正教、東正教、天主教、什葉派穆斯林等,他們每個派系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政治勢力,內部矛盾眾多,導致黎巴嫩民族、宗教問題複雜。歷史上曾因為宗教衝突發生過長達15年的內戰。十五年的內戰結束後,穆斯林的勢力在黎巴嫩不斷擴大,阿明大清真寺就此誕生了。前總理哈里里遇刺後被葬在了清真寺的旁邊,哈里里的遇刺激起了全體黎巴嫩民眾反對敘利亞以維和的名義繼續駐軍黎巴嫩,迫使敘利亞從黎巴嫩撤出了全部駐軍,結束了二十多年的被敘利亞佔領的事實。 現在,伊斯蘭教、基督教以及同一宗教不同教派基本能和平共處,教堂和清真寺並肩而立,穆斯林和基督等宗教信仰者也能把手言歡,稱兄道弟。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與阿明清真寺毗鄰的聖喬治大教堂,是一個基督教馬龍派的教堂,由意大利建築師朱塞佩設計,1884年在舊教堂原址上興建,1894年建造完成。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在清真寺附近可以看到,歷經15年的內戰傷疤至今未完全消失,城市一些建築仍留有炮火的記憶,戰爭時留下的彈坑,提醒著人們當年內戰的殘酷。 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爆發了一場持續了15年的內戰,嚴重破壞了黎巴嫩的經濟,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據估計,有15萬人遇難,20萬人受傷,全國450萬人有約90萬人流離失所。1990年,各方簽署塔伊夫協議(Taif Agreement),組建了包括所有主要政治派別的聯合政府,實現了國內和平,但黎巴嫩的很多地方因內戰而成為一片廢墟。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黎巴嫩是一個非常善於經商的國度,長達15年的內戰雖結束後,他們經過不到20年的戰後重建,首都貝魯特已儼然成為一個很現代化、時尚的發達城市,物價已是中東最高的城市之一,雖然人均汽車擁有數量居世界前列,但出租車價格很高,市區起步價張口都是10美元,手機話費、上網是中國的差不多十倍,酒店住宿費直追歐美,蔬菜水果價格不菲,一棵白菜也要幾十塊人民幣。貝魯特在世界城市生活費用排名中處於第52位。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在這個礦產貧乏,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為什麼經濟恢復的那麼快? 經過了解才知道,戰爭結束後,黎巴嫩得到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慈善會USD10億的捐贈;海灣國家USD8億,歐盟USD5000萬,和美國USD2.3億和世界銀行USD4000萬的貸款。其次,黎巴嫩擁有數目龐大的海外移民,他們在內戰時跑到世界各地去發展,在國外的人數超過了國內居住的人口,這些海外移民在國外發展,他們帶回的大量資金或匯款傾注在這個只有1萬平方公里的小國裡,從而使黎巴嫩經經濟快速發展,行成了一個個富人區。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經濟發展迅速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黎巴嫩有宜人的氣候和很多歷史上著名的地標建築以及世界遺產的景點,不斷吸引著大批旅遊者來此觀光,拉動了經濟發展。上圖就是著名景點“鴿子巖”,位於貝魯特城市邊緣地中海上凸立的兩座石頭,像小島一樣,岩石有著波浪狀的條紋,其中一塊上面有洞,如同一座石拱門一般。每當夕陽西下時分,很多當地人和遊客來到這裡欣賞日落。景點附近坐落有高級餐廳和酒吧,看完日出的人們可以在這裡享受浪漫的晚餐或午夜派對。沿濱海大道的15路公交車可以經過這裡。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經濟的發展使地產商製造的“水泥森林”正沿著地中海岸蔓延...... 我在貝魯特沿海一些地方,看到很多正在建設的房地產項目,但很多項目似乎已經停滯,難道他們的經濟也是靠房地產拉動的? 那些海外移民和旅遊賺來的錢最終很多被用於了購置房產,這導致了沿海一帶有大量的空置房產存在,沿海可以看到很多房屋正在建設或無人居住,我擔心這種盲目擴張的房地產未來可能會是毀掉黎巴嫩經濟的一個地雷。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這個酒店項目似乎已經停滯很久,並且沒有開工的跡象。爛尾樓上面寫著:STOP SOLIDERE。Solidere是一個公司的名字,它是中東最著名的地產開發商之一,是已故前首相拉菲克·哈里里於1994年建立的,它對貝魯特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該公司是中心城區的主要規劃者,其中建設的時髦地區目前有很多奢侈品商店,附近歷史悠久、建於法國委任統治時期的Place de L’Etoile也是這樣。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步行街和鐘塔附近的咖啡廳、餐廳和商店中都擠滿了本地人和遊客。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每到下午晚些時候,有很多人來到這些時髦的消費區,約三五好友或一家人坐在廣場周圍的露天咖啡館裡消磨時光。他們或看足球或聊天或喝茶、喝咖啡時,同時他們基本都會點一壺水煙來抽。抽阿拉伯水煙是黎巴嫩人的傳統,這種水煙並不含尼古丁,壺裡放的是檸檬和冰水,而上邊燃燒的則是薄荷葉和香料,有不同口味的,不僅不會上癮,還可以讓人放鬆情緒。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黎巴嫩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在被法國殖民統治期間,當地的文化和當地人的生活習慣都受到了法國人的影響,現在黎巴嫩人會說法語和英語,再加上官方語言阿拉伯語,也就是說大部分人會三種語言。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相比,黎巴嫩女性很多都不戴頭巾的,甚至穿著性感,有的戴頭巾也只是一種裝飾。 她們開放大膽的程度讓人驚奇,我在市中心走路時,迎面碰見一群姑娘,她們熱情的給我打招呼,擺出不同惹火的姿勢給我拍照合影,還大喊到:我愛中國男人!引得路人觀看,我不好意思的趕緊離開了。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黎巴嫩女孩有的含羞、靦腆,有的大膽和火辣,普遍擁有姣好身材喝面孔,個頭高挑。 黎巴嫩女子為何好看? 首先是基因的優勢。歷史上黎巴嫩先後被腓尼基人、羅馬人、馬姆魯克人、馬其頓人和奧斯曼人征服過,通婚現象十分普遍。另外,黎巴嫩還有亞美尼亞人、車臣人等少數民族,擁有混血基因的人非常普遍,這為當地女子擁有姣好身材和容貌奠定了基礎。 二是地理和氣候因素使然。黎巴嫩是中東唯一以山區為主的國家,四季分明,景色宜人,冬天還能看見其它阿拉伯國家見不到的雪,地中海沿海地區潮溼、溫潤的氣候特點,也有利於滋潤皮膚。 三是良好的飲食習慣。黎巴嫩飲食中主要以奶製品、橄欖油、魚類和牛羊肉為主,這類食品對身體發育和健康成長大有裨益。 四是黎巴嫩社會開放程度高,不少女子接受整容,普遍追逐時尚,注重生活品味。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置身於這裡,彷彿不是在一個穆斯林國家,彷彿不是在中東,而是在法國的巴黎。黎巴嫩街頭的大幅宣傳牌彰顯。某中國手機的牌牌也很搶眼。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行走在貝魯特城市中並沒有感覺到緊張的氣氛,這裡如同很多大城市一樣,人來人往,車流不息,感覺很安全。但街頭仍有一些軍事武裝執勤和巡邏,很多街頭會有持槍士兵站崗,有些路邊還有軍事堡壘存在,裡面的士兵時刻觀察著過往的行人車輛,這說明戰爭的威脅和不安全因素至今猶存。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街頭巡邏的士兵。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我在貝魯特烈士廣場遇到幾個來自穿著軍裝的中國年輕人,當時他們正在那裡拍照,經過詢問才知道,他們是駐在黎巴嫩南部某地區的聯合國維和士兵,借休息的機會來遊玩的。 我問他們:這裡看起來很安全,為什麼聯合國還派來維和士兵? 其中一個士兵說:這裡表面看起來安全,但各種勢力暗流湧動,還是要注意安全的。 經過了解得知,2006年以來,中國應聯合國請求已向黎巴嫩派駐數千人次維和人員。這些中國軍人被部署在黎巴嫩南部地區,主要擔負掃雷排爆、“藍線”栽樁、工程建設與維護、醫療救治、人道主義救援等任務。 我遇到的中國維和士兵應該是中國第17批赴黎的維和部隊,他們自2018年5月底部署到黎巴嫩,主要任務是清排雷場、防衛工程建設、醫療救治等。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貝魯特城市一角,街頭橋底下賣畫的中年男子。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下圖貝魯特沿海休閒帶,每到傍晚就會有很多人前來散步、運動。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貝魯特城市交通非常方便,路上有很多私人公交車,以類似小中巴和小金盃大小的比較多,中巴有的有編號,類似於金盃的公交一般都沒有標識,站在馬路邊等車,車停下來時,只要問一下是否可以到你的目的地就可以,市內範圍內一般費用是1000鎊,給多了大多數司機也不會主動找零。出租車價格很高,一般市內範圍內都是10000鎊或開口要價10美元。 貝魯特的繁榮與富裕讓人驚奇,貝魯特的奢華與開放讓人詫異,然而,我離開貝魯特前往黎巴嫩其它城市看到的卻是,另一個世界!

二、的黎波里:黎巴嫩的另一面

世界上有兩個被翻譯成的黎波里的城市,另外一個是利比亞的首都Tarabulus,而黎巴嫩的的黎波里英文名字是Tripoli。它始建於公元前800年,12世紀達到一定的輝煌,是當時地中海東岸最繁華的商業城市。1909年修建了通往敘利亞霍姆斯的鐵路,其後得到大力發展。歷史上曾是腓尼基人的活動基地,曾先後被波斯人、羅馬人和奧斯曼人等統治。 1099~1109 年被十字軍圍困,1517年受奧斯曼帝國統治。1918年被法國佔領,1943年國家獨立後收回。現除作為黎巴嫩的出海口之一外,還服務於敘利亞北部地區的出口業務,同時也是來自伊拉克基爾庫克油田的油管的終點站之一。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從貝魯特乘坐公交車約2個小時就可以到達黎巴嫩的北部城市的黎波里,它距離首都貝魯特不足200公里,是黎巴嫩第二大港口城市,人口約50萬,是黎巴嫩北方的商業、工業和旅遊中心。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從貝魯特到的黎波里的長途大巴停靠在進入的黎波里的這個環島旁,這個環島是進入的黎波里的交通樞紐。從貝魯特來到的黎波里,彷彿時光穿越,貝魯特的奢華氣派、時尚高雅的高樓大廈和街道變成了眼前古老、傳統又顯得有些混亂的場面,很多破舊的樓房散發出久遠的年代感,大街上跑的那些奔馳老爺車又彷彿到了中世紀的歐洲,雜亂無章的電線彷彿讓我回到了八十年代的中國。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這個鐘樓位於的黎波里老城最繁華的市中心,這裡是的黎波里的心臟。鐘樓周圍有古老的街道、休閒公園、餐飲店、百貨店。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我在鐘樓旁邊的公園裡品嚐街頭咖啡。這裡的人喜歡喝茶、咖啡,街頭有很多茶攤,100鎊就可以喝上一小杯。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的黎波里的老城區,歷史要追溯到14、15世紀時候的馬穆魯克時期。老城區大多是非常窄的小路、市場、浴室、伊斯蘭大學、和一些古宅子。這裡的工匠們仍然保留著他們已經做了好幾個世紀的工藝,比如裁縫、肥皂製作、珠寶打造、銅器製造。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的黎波里是靠近敘利亞的城市,來自敘利亞的難民比較多,他們大多在菜市場以販賣蔬菜水果謀生。這裡有一個很古老的集市,集市每天人潮湧動,商品繁多,過去的商隊驛站仍隱藏於市場之中,迷失其中,讓人恍然若夢!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傳統的手工藝品店,出售的很多東西都很有年代感。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香水店裡出售各種香水,老闆應該來自敘利亞。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買手工皂的商店。這個商店位於的黎波里老城中心集市裡一座古老的奧斯曼時期城堡裡,裡面有數家橄欖皂家庭作坊和銷售店鋪,這裡被人稱為“肥皂市場”。據說,黎巴嫩是世界上最早生產香皂的國家,這種香皂是查爾斯當年訪問中東時意外發現的。此後,黎巴嫩香皂開始揚名世界。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老城區裡賣麵包的在老城區裡沒有固定的店鋪,他隨身攜帶一個支架,走到哪裡就把支架放下,把麵包擺在上面售賣,賣一會再換一個地方。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賣椰棗的攤販。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我在街上看到兩個男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很親密的舉動,他說他們是兄弟,應該是那種很好的朋友。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其實,表面上看似繁華熱鬧而又祥和的的黎波里並不平靜,是各恐怖組織的活躍地帶。敘利亞政府在此的支持勢力和敵對勢力經常發生衝突,isis、阿卜杜拉-阿扎姆等恐怖組織在這裡也很活躍。 在的黎波里,有一條大街名叫“敘利亞大街”,這條大街分隔著巴卜塔巴奈和賈巴穆森這兩個社區,他們是黎巴嫩最貧困的社區,失業率很高。這兩個毗鄰社區在政治路線以及對待敘利亞衝突的立場上都存在分歧,他們之間頻發的爆發武裝暴力。如今,兩個社區之間的最後一次衝突結束已有三年,但居民們仍處於復原的過程中,街頭大量的持槍武警和坦克裝甲車等讓人覺得目前安全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我走著走著就看到了一個古老的城堡,歷史上這是一座軍事要塞,長140米,寬70米,始建於10世紀,19世紀經最後擴建就是現在看到的樣子。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這座軍事城堡目前仍被重兵看守,城堡入口、裡面及牆外有士兵、坦克大炮守衛,不允許對著他們拍照。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城堡很高,層層疊疊好幾層樓高,內部完全是一座小規模的城市,裡面有很多各種功能的房間、炮臺、瞭望塔。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在城堡內部有一個小博物館,好像是新開不久的 ,裡面零星的擺放了一些文物。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博物館裡的炮彈,應該是十字軍時使用的。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的黎波里街頭執行任務的士兵。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的黎波里作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貿易港口城市,在中國“一帶一路”的倡議下,黎巴嫩和中國之間開通了海上航線,的黎波里港將成為中國在地中海過境的中心港口,在此,我們也衷心的希望的黎波里能擁有一個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搭上中國“一帶一路”的順風車,助力經濟發展,實現持久和平!

三、賽達:黎巴嫩最讓我喜歡的城市

我從貝魯特Cola汽車站乘坐私人小公共汽車一個小時就來到了黎巴嫩的南部海港城市賽達,賽達也稱西頓,同樣位於地中海沿岸。在海邊下車,沿著海岸線就可以欣賞這座美麗古韻的城市。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賽達約建於公元前2000年代初,是腓尼基人的主要城市之一。2000年代後期向海上殖民,公元前六世紀被波斯統治,公元前333年被馬其頓亞歷山大佔領,公元前64年併入羅馬。公元前351年,賽達屬波斯。數百年後,這座城市三次被十字軍擄去,又三次敗於回教軍手中,1840年,這裡被英、法、土艦隊炮擊。但不久,賽達又繁盛起來。現在賽達有20,000多人,雖然多經血戰,但未被滅絕。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賽達海港與古老的城市連在一起。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在海邊漫步,遠遠的就可以看到離海岸不遠的海上漂浮著一座城堡,它就是賽達古堡,賽達古堡是該市最具有歷史性的古建築物之一。它位於海岸80米的島嶼上,於1228年在十字軍第六次東征時在腓尼基神廟遺址上修建。十字軍東征自公元1096年起,一共發動了9次,是以西歐領主和騎士為主力,在羅馬天主教教皇准許下對中東穆斯林的征伐。十字軍東征推動了中世紀後的歐洲文藝復興,也為近代的中東民族、宗教衝突投下了陰影。公元1291年十字軍在馬穆魯克的打擊下喪失了在中東的所有城市,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征宣告結束,該城堡也被馬穆魯克摧毀。後來馬木魯克人為防止十字軍重返本地,搗毀了這座城堡,後又重建,所以又帶有伊斯蘭風格。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整個城堡都是由石頭建造的,城堡的規模不是很大,也不是很高,遊客可以通過臺階輕鬆的進入城堡,古堡裡面很涼快,還可以透過不同方向的狹窄縫隙看外面,古堡上面有平臺,下面離海很近的也有平臺,不遠處就是來往港口的輪船。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登上城堡的頂部,可以一覽港口和古老的賽達城。今天的城堡主要由牆壁連接的兩座塔樓組成,還可以看到當時建造的防禦工事。西塔樓是保存較好的一個。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走出城堡,在馬路對面就是賽達古老的城市,在這個古老的城市漫步是最愜意的享受,這座古老的商旅客棧至今保存完好,客棧上下兩層,房間眾多,遊客可以免費參觀,看護人只是登記一下游客來自哪裡。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歷史上留下來的老城區依然生機勃勃,人們在這裡生活、買賣,傳統的手工店鋪比比皆是,那些古代商旅客棧、基督教堂、香皂作坊等都隱藏在其中,在錯綜複雜的巷道里尋找它們便是一種樂趣。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居民們坐在狹窄的巷道里悠閒的抽菸、喝茶。這裡的人很友好,目光溫和,他們看到遊客會熱情的打招呼,問從哪裡來,也沒有騷擾遊客的行為。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巷道里有的出入口非常低矮,這可能是為了防止敵人入侵而設計的。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年輕的婦女在門口邊哄孩子邊玩手機,這種傳統與現代的視覺充滿了藝術感。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我好不容易才轉出老城區,在路邊的一個飲料店要了一杯芒果汁,黎巴嫩的芒果汁很好喝。店門口坐著幾個閒聊的當地人,其中一個說自己和店主是兄弟,信仰基督教,而店主是信仰穆斯林的,語言不通,但是他用動作表達著。意思是他是基督徒,店主是穆斯林,在他受傷的時候,店主輸血給他,救了他,所以他們雖然信仰不同,但就是兄弟一樣。 我聽了這個故事,能感受到他發自內心的感動,也觸動了我的內心深處。宗教應該是為了讓我們人人向善,而不是為了割裂我們的世界,無論信仰、無論民族,與人為善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信仰。 一個地方不是因為它的景有多美而讓我留戀,而是因為那裡的人有多美而讓我依依不捨,賽達就是因為那裡的人處處充滿善意而成為讓我依依不捨,讓我懷念的地方。

四、巴勒貝克:曾經羅馬帝國的聖地

巴勒貝克古城距貝魯特東北86公里處,位於貝卡谷地,是中東地區保存最完好的遺址,也是世界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建築群,堪比土耳其的以弗所古城。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這裡的神廟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最早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歷史。整個貝卡山谷是真主黨的大本營,恐怖分子、派系暴力鬥爭時有發生,所以來這裡的遊客不多,也許是長久以來都有外國遊客被綁架的事件發生。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我從貝魯特的機場大橋下面尋找前往巴勒貝克的公交車,這裡有一些私人中巴車開往巴勒貝克地區,費用5000至7000鎊。車子翻過黎巴嫩山脈,經過狹長的貝卡谷地,耗時2個多小時可達巴勒貝克,我乘坐的這個車沒有直接到巴勒貝克古城,而是到了距離巴勒貝克鎮還有2公里的地方把我放下了,他們繼續前行,我又花費2000鎊打車到達古城。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這座古城規模超乎想象,其雄偉氣勢堪比土耳其的以弗所。這裡有碩大無比的巨石廟宇,巍峨雄壯的圍城,高大粗壯的圓柱,古老神秘的文字…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巴勒貝克”意為“太陽城”,公元前2000多年腓尼基人崇拜太陽神巴勒而修建了這座神廟,使之成為祭祀中心。公元前64年,巴勒貝克被羅馬征服。在此後的200多年內,羅馬人在這裡建造了著名的宗教建築群,巴勒貝克的神殿建築規模宏大。當時,羅馬帝國時代的皇帝奧古斯都徵召2萬名奴隸,在腓尼基神廟原址上繼續擴建。此後,又經2~3個世紀的增修,今日可見的神廟群才正式形成,氣勢恢宏,蔚為壯觀。巴勒貝克因此成為羅馬帝國的聖地。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巴勒貝克給人震撼的場景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但由於地處敘利亞邊境不遠,外國遊客相當稀少。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緊挨巴勒貝克古城的巴勒貝克小鎮擁有人口10萬,這裡受敘利亞危機外溢影響,安全局勢經常受到威脅。“伊斯蘭國”、“支持陣線”等極端組織的武裝分子時常從敘利亞潛入這裡發動襲擊和進行恐怖活動,造成眾多軍人和平民傷亡。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另外這裡也是世界重要的毒貨交易中心,這裡種植有大片的罌粟地,被幾大勢力壟斷,很多時候政府也是束手無策。這裡不僅自產毒貨,整個歐洲的毒貨也會經過這裡中轉。極端勢力因為爭奪毒貨控制權也經常發生戰鬥。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巴勒貝克街頭為了安全而戒備,不僅有士兵巡邏,還有坦克壓陣。我在小鎮轉了一圈,感覺除了巴勒貝克古城以外沒有什麼值得參觀的,為了安全就匆匆的返回了貝魯特。

五、比布魯斯:地中海沿岸的“小麗江”

比布魯斯位於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以北約40公里處,在貝魯特與的黎波里之間的地中海沿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居民點之一。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比布魯斯小城環境優美,是一個旅遊小鎮,這裡不同於北方的黎波里和南方賽達,那裡遊客非常稀少,但這裡遊客絡繹不絕,有點麗江的小感覺。 公元前3000年,比布魯斯成為地中海東岸木材貿易最重要的港口。公元前2800年,此布魯斯的黃金時代來臨了,迦南人在此建都,在城市四周修築了防禦城牆,並興建了城市的排水系統,比布魯斯成為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兩大文明的交匯點與貿易中心。古代埃及人視比布魯斯為上帝的海岸。此布魯斯的記憶連接著黎巴嫩整條海岸線。埃及人、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都曾經佔領過此地。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來到此地,開始了其希臘化統治。在公元前63年,比布魯斯歸入羅馬統治,此後不斷改朝換代成為東方各國主要的宗教中心之一。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這一中世紀城鎮至今仍保存有12世紀羅馬式施洗者聖約翰教堂、可以追溯到拜占庭時代的巨大拱座支撐的小型正教教堂和壯麗的十字軍城堡。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這座這座始建於12世紀的十字軍城堡,坐落在埃及法蒂瑪王朝建於9世紀的一座建築物的遺址上,高聳的主體俯視著全城。建城堡用的石塊取自腓尼基和羅馬的紀念性建築物。在隨後的數百年間不斷修葺改建過的堡壘,有多個巨大的拱形大廳。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比布魯斯人發明了腓尼基字母表。由於這裡是商貿中心城市,為滿足商人們迅速訂立契約,簽發貨物清單的需要,比布魯斯的繕寫員們發明了一份只有22個字母簡易字母表及其書寫規則。希臘人和羅馬人襲用了這份字母表,並把它傳播到了東西方各國,這就是所有西方字母表的直系祖先---腓尼基字母表。 比布魯斯雖然環境優美,文化底蘊豐厚,但是它和大多數旅遊小鎮一樣,並沒有給我太多驚喜,這裡餐館裡擠滿了遊客,小店原本500鎊一瓶的礦泉水會賣到1000鎊,步行街兩邊排滿旅遊紀念品商店,這種熟悉的場景似乎在很多地方都看到過。 經過幾天的旅行,感覺黎巴嫩總體來講還算安全。由於整個國家面積不大,來黎巴嫩旅行完全可以住在首都貝魯特,由於交通很方便,去每一個城市都可以當天往返。

貼士:

簽證:黎巴嫩是對中國免籤國家,在機場持護照蓋章就可以出入境,但要提供酒店名城或地址。 住宿:網上可以預定。

匯率:黎巴嫩匯率比較穩定,長期穩定在1美元兌換1500黎巴嫩鎊。 市內交通:公交市內1000鎊,機場、市郊2000鎊,出租10000鎊。

長途小巴:根據遠近2000--3000鎊,去巴勒貝克5000-7000鎊。司機一般都不主動找零,自備零錢。去南部城市在Cola汽車站乘車,去北部城市可以在沿海大道攔車,也可以在Helou汽車站乘車,去巴勒貝克在機場大橋(去機場的小巴經過機場大橋)下面乘車。前往巴勒貝克請關注實時安全。

注意:對敏感建築物、軍事設施、士兵拍照,可能面臨審查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