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在自己死的前一天,真的下令毒死光緒了嗎?

841574844


其實這事已經有定論了,人的屍體雖然容易腐化,但牙齒和頭髮卻是個例外,有專家在光緒帝的頭髮裡檢測出了嚴重超標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在歷史上毒藥界赫赫有名的砒霜。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砒霜有毒,光緒帝不可能自己拿著就吃了,而且是可以致死的嚴重超標的數量,從另一個層面說明了光緒皇帝的死不簡單,最重要的是不正常,不是正常生老病死的那種,而是死於意外,死於他殺,死於意外。

在整個紫禁城,由於慈禧太后的存在,如果她不想讓光緒皇帝死,光緒皇帝至少不會死到她前面,如果說那天光緒帝“咯嘣”死了,那麼殺他的人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慈禧太后,因為只有慈禧太后能要他的命,只有慈禧太后有殺他的理由。


這兩人說白了就是歡喜冤家,光緒皇帝從一開始就是被當做傀儡皇帝培養的,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實權皇帝是咸豐帝,自咸豐帝以後的同志、光緒和溥儀,充其量都是別人的提線木偶,這種局面是慈禧太后一手造成的,她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造成大全獨攬的局面。

那麼,慈禧太后生前一直把光緒皇帝放在皇帝的位子上,把封建時代維持政治機器運轉的皇帝留著,不僅保持了政局的穩定,還使得權利一直在自己手中握著,男全社會女人當家,本就不是一件易事,慈禧太后活著的時候當家還可以理解,既然人都要死了,為什麼還是容不下光緒皇帝當家?


這與慈禧太后對政治的理解有關,慈禧太后是一個十分好學的人,對於中國歷史尤其通透,知道一旦光緒帝上位,物極必反,到時候慈禧太后的身後事很可能就成了一件麻煩事,而他提拔的一些人,很可能就會受到打擊,慈禧太后並不想光緒皇帝掌權,他倆的積怨太深,一旦光緒皇帝秋後算賬,慈禧太后的墳都得被拔了。

因此,慈禧太后更願意在有能力的時候把光緒皇帝帶走!


歷史三日談


1908年11月,大清帝國的統治者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前後離世,兩人的死亡時間僅隔了一天。

按公開的說明,是光緒皇帝在前,慈禧太后在後,但事實上,未必。

從目前的各種考察證據來看,光緒皇帝雖然已經病入膏肓,但其死因,應該是被人為的用砒霜毒死。

如果真是這樣,這就引發了另一個重要問題:慈禧太后為什麼要這樣做?


有人說,這是因為在戊戌年後,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矛盾極大,為了防止報復,慈禧太后這才在臨死前下令毒死光緒。

不過,僅以兩人矛盾來解釋,似乎又有些過於簡單草率了。

道理很簡單,如果慈禧太后想要謀害光緒的話,在之前10年中,在任何時間都可以實行,又何必在兩人都已危在旦夕之時才進行呢?

而且,戊戌年的“圍園殺後”之謀,慈禧太后雖然懷疑光緒皇帝有所參與,但事實上,光緒是替康有為等人背了黑鍋,他對此是並不知情的。

更何況,從名分上來說,慈禧太后既是光緒的伯母,又是他的姨媽,將光緒從小一手帶到,要說兩人關係有多惡劣,也未必(不可偏聽偏信梁啟超之流的謠言)。


以此而言,如果慈禧太后與光緒的矛盾不足以要謀殺後者的話,那筆者大膽地推測:

慈禧太后之所以要用砒霜加速光緒的死亡,很可能是為了安排繼位的方便。而且,慈禧太后很有可能是先死,而提前安排秘不發喪。

其邏輯應該是這樣:鑑於光緒也即將不久於人世,而慈禧太后先行一步的話,清廷朝政很可能陷入到崩塌的境地。


正因為如此,慈禧太后必須在死前做出皇位繼承的重大安排,以便於朝政的正常過渡。而從這個意義上說,垂死並喪失了行政能力的光緒皇帝反成為這一過程中的重大障礙。

如此一來,為了讓攝政王載灃能夠名正言順的接管朝政,慈禧太后與光緒這兩個即將走向死亡的人,其同赴地府反而是一個合乎邏輯的選擇。

更詳細的解讀,可參考拙著:《天命所終:大清帝國的衰亡》。



坑爹史冊


慈禧毒死光緒這事以前是有歷史爭議的,許多歷史學家長篇累牘的論述光緒的死因,還煞有其事的給慈禧找了一堆臺階,論證慈禧不可能殺光緒,國家經費騙了不少,垃圾論文也發了不少,抵不過一紙科學證明。

2008年,“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對保留下來的光緒頭髮做了檢測,發現高濃度的砷,遠遠大於致死量,且樣本沒有受到外部環境汙染,可以斷定:光緒帝是被人毒死的,毒藥就是俗稱的:砒霜(三氧化二砷)。

即便沒有這個證據,只要具備正常生活經驗的人都可以想象的到:光緒絕對不可能是自然死亡,光緒死於1908年11月14日,慈禧死於1908年11月15日,是年光緒38歲,慈禧已經73歲了,世界上哪有這麼巧的事情,許多人說光緒被囚禁多年,抑鬱而終。這種說法也就騙騙小文青,人要是本身沒有疾病,38歲斷然不會暴斃,抑鬱而終這種說法不過是死因不明的一種文藝託詞罷了,即便得了抑鬱症,死也是死於自殺,單一的抑鬱症不會致死。

至於誰殺了光緒,各門各派說法眾多,一般認為有三種

(1)慈禧 (2)李蓮英 (3)袁世凱

我還是那個說法,只要有點腦子的人都明白,只有一個選項,就是慈禧!這種說法並非毫無實證,《啟功口述歷史》一書記載,其曾祖父任禮部尚書時正趕上兩宮駕崩,在宣佈慈禧臨死前,曾祖父看見一個太監端著一個蓋碗從樂壽堂出來。曾祖父出於責任問是何物,太監答是慈禧賞給光緒的酸奶。

熟悉歷史書法的朋友都知道:啟功先生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他的說法可信度極高,且這種秘聞根本無法從正史獲取,經歷這些事件人的記載反倒是最為可靠的記錄。

慈禧為什麼要殺光緒,原因太多了,

(1)雙方結怨太深,囚禁十年,廢掉大阿哥,虐殺珍妃。。。簡直是不共戴天,不死不休。

(2)慈禧心腸狠毒。從其一生所作所為來看,慈禧就是一個心地陰毒毫無底線的老妖婆,殺肅順,殺珍妃,為了過大壽不惜挪用海軍軍費,毫不客氣的說,她一個人縮短了滿清幾十年的壽命,這種人,毫無道德廉恥,只有自私自利,為了一己之私,殺光所有人都無所謂。

更有歷史記載:光緒聽說慈禧要死了,十分高興,結果被人告知慈禧,慈禧十分生氣,殺光緒也就變的順理成章。

你想看我死,那我先讓你死!

人性的卑劣被這個老妖婆展現的淋漓盡致。20年後,孫殿英把慈禧的東陵洗劫一空,尚未腐爛的慈禧被暴屍荒野,不能不說是一種報應!



日慕鄉關




2008年,“清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發佈研究報告,由光緒帝頭髮中的砷含量入手,利用一系列科學技術手段,最終確證光緒帝死因:系砒霜中毒而死。這個課題研究的成果與御醫屈桂庭的描述不謀而合,科學證明的結果勝過一切的人為材料記載。所以,光緒帝的確是被人毒死的,這個我覺得早已不是什麼歷史懸案了,沒什麼可爭論的。可光緒帝究竟被誰毒死的,史學界歷來爭論不休,眾說紛壇,有三個重大的嫌疑人——袁世凱、李蓮英、慈禧太后。其中最大的嫌疑人就是慈禧,但也不排除袁世凱和李蓮英作案的嫌疑,我們一個一個分析。



先說袁世凱,我個人認為不太可能。光緒病重時曾在日記中寫到:“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覺得老佛爺(指慈禧)一定會死在我之前。如果這樣,我要下令斬殺袁世凱和李蓮英。”不少人認為這就是袁世凱毒殺光緒的動機,光緒憤恨袁世凱反戈一擊,陷自己於萬劫不復之地,袁世凱害怕慈禧死後失去保護傘,光緒一定會報復,所以先下手為強。坦白來講,袁世凱殺人動機確實有的,如果光緒帝死在慈禧之後,他一定沒好果子吃,可他沒有下手的機會。此時的袁世凱遠在河南安陽,任何從宮外送來的食物,經過多道工序嚴格把關才可入口,袁世凱就是腦子進水了,也萬萬不會想這麼一個餿主意。



再說李蓮英,他和光緒矛盾很深,因為他是慈禧身邊的大紅人,慈禧大權獨攬,光緒做了一輩子傀儡,他豈能不恨李蓮英?李蓮英又豈能不知光緒恨他恨的牙癢癢?其實,光緒和李蓮英的矛盾遠沒有那麼深,矛盾是有,主要集中在光緒前期。李蓮英這個人比較低調,他雖然深受慈禧寵信,但從不恃寵而驕,而是事上以敬,事下以寬。慈禧就是再寵愛李蓮英,也是一個遲暮老人,總有撒手人寰的一天,而光緒青春年少,將來一旦親政,李蓮英能有好下場?所以深諳處世之道的李蓮英總是別有用心的化解光緒對他的敵意。李蓮英明著暗著沒少幫光緒,後期二人的相處還算融洽,如果沒有得到慈禧的授意,即使光緒再落魄失勢,借李蓮英一萬個膽子,也不敢弒君。



最後說慈禧,她是毒死光緒最大的嫌疑人。光緒的那篇日記被李蓮英看到,就報告了慈禧,慈禧恨恨說,絕不能讓他死在我後面。其實這篇日記到底有沒有,是不是有人杜撰出來的,我很懷疑。但慈禧殺光緒的理由就太多了,她也很明白,光緒對她恨之入骨,在她死後極有可能對她實施政治清算。以慈禧的性格,一定會千方百計的阻止光緒親政,那麼殺了他就是最好的辦法。當然,這種事慈禧不會親自下手,況且她還身患重病,所以李蓮英就是不二人選。我的觀點是,慈禧是主謀,李蓮英是執行者,二人陰謀殺了光緒。


西嶽頑石


有關光緒皇帝被毒死的猜想,現代的科學檢測已經給予了證實,數據顯示光緒在遺留下來的頭髮中,“砷”的含量大大超過了人體的致死量。我們日常接觸的“砷”,往往以砒霜的形式存在和使用,《水滸傳》裡潘金蓮和西門慶合謀毒殺武大郎用的毒藥,就是砒霜!


死因是清楚了,那毒殺光緒的兇手呢?兇手又是出於怎樣的動機下此毒手?

公認嫌疑最大的自然還是慈禧。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僅僅隔著一天先後離世,24小時都不到,哪有這麼巧合的事情?光緒才三四十歲的年紀,先前也沒病重不治的相關征兆,按道理也不該死在70多歲的慈禧前頭。因而,慈禧為杜絕光緒報復,臨死前毒殺光緒的說法盛行一時。


光緒雖然繼承的是咸豐皇帝的正統,與慈禧名義上以母子相稱,但真正從血緣上看,光緒只是慈禧妹妹所生的兒子。相傳慈禧與親生兒子同治之間尚且關係不睦,連懷著同治骨肉的親兒媳婦——皇后阿魯特氏都被逼吞金自殺,狠心如此的慈禧要說對光緒下得去手,倒也不讓人懷疑。

況且光緒與慈禧之間,圍繞著清末政治權力的爭奪,早已積累下了難以化解的仇怨。隨著光緒日漸長大,帝黨與後黨的角逐也日漸趨於激烈,以光緒生父醇親王和帝師翁同龢為首的帝黨勢力,對慈禧強硬的政治手腕頗為忌憚,因此一直採用較為溫和的“和平贖買”方式,比如積極修建慈禧養老的頤和園,希望實現政治權力由慈禧向光緒平穩得過渡。


然而權力的誘惑,是沒幾個人會不留戀的。成年的光緒儘管獲得了親政的機會,但是垂簾聽政多年的慈禧又搞出了一個“訓政”花頭,說來說去還是不願意徹底放棄手中的權力。“母子”兩個激烈的矛盾,只等一次強烈的刺激便就要全面爆發。

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慘敗,痛心國勢日衰的光緒,在康有為、梁啟超的鼓動下決心變法圖強。一系列變法舉措大大損害了滿蒙貴族以及士大夫階層的權益,自然要遭到封建頑固勢力的強烈抵制。而所有舊勢力的總代表,就是慈禧太后。

眼看變法運動舉步維艱,維新派中的激進勢力,如譚嗣同等人開始謀求通過發動政變穩固光緒的權力地位,進而推動戊戌變法徹底實行。槍桿子裡出政權,維新派把目光放在了手握兵權的袁世凱身上,希望由他帶兵出擊刺殺榮祿,然後兵圍頤和園逼迫慈禧交出最高權力。不成想,投機分子袁大頭一見帝黨這邊大部分是幫理想主義的書生,難以成事,於是轉過頭來就告密叛變、投靠了慈禧。


接下來,僅僅延續百來日的戊戌變法破產,以“戊戌六君子”為首的維新派紛紛被殺,康梁二人流亡國外,光緒也被囚禁瀛臺與外界隔絕。

光緒政壇初試身手,便遭逢如此大挫,人生最好的十年在軟禁中虛耗度過,時常感嘆處境連漢獻帝都不如。八國聯軍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出逃前,又指使崔玉貴把光緒心愛的珍妃扔到了井中溺斃而死。可見,圍繞著最高權力的爭奪,光緒與慈禧之間結下的仇恨,當真可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來形容。慈禧防著自己死後光緒反攻清算,殺人動機看起來倒也順理成章。


另一個被傳毒害光緒的嫌疑兇手,據說是在戊戌年叛變光緒的袁世凱。晚清年間,民間盛傳光緒對袁世凱深惡痛絕,在瀛臺射箭打發時間時,箭靶上也要寫著“袁世凱”三個大字,以此來發洩怨氣。光緒死後,他的弟弟——攝政王載灃去到哥哥生前住處,發現滿屋盡是光緒書寫的“殺袁”字跡。由此載灃一度想殺死袁世凱為哥哥光緒報仇,只不過礙於張之洞的求情,才不得已將袁世凱驅逐回鄉了事。

袁世凱為防止光緒掌權後,回過頭來清算當年自己的叛變行為,動機倒也充分。但不管是慈禧還是袁世凱,民間流傳執行毒殺光緒任務的,都異口同聲得指向同一個人——大太監李蓮英。


對於李蓮英,慈禧可以直接下令,袁世凱也可以重金收買,只不過李蓮英和光緒的關係,說起來也還是比較好的。庚子年光緒和慈禧西逃期間,一路上其他人都圍著慈禧獻殷勤,唯有李蓮英還想著照顧沒人理的光緒,見皇上夜間凍得瑟瑟發抖,趕忙哭著脫下身上的衣服給光緒禦寒。

李蓮英會毒殺光緒嗎?恐怕已經無處可以求證了。慈禧死後,李蓮英向隆裕太后自請出宮養老。一次出行路上,李蓮英遭受幾個不明身份的人襲擊,落得個身首異處的結局。當時就有說法,是袁世凱指使江朝宗殺的人滅的口,可背後真相究竟如何,已成難解之謎。


竹山清溪澗


慈禧得知光緒病危,流著眼淚說:“他的後事多未準備,他還沒有地呢!”

光緒和慈禧去世的時間也就相隔了20個小時,也就是說,慈禧在光緒死後,慈禧感覺到體力不支、頭腦昏沉,於是急忙召集大臣,商量大清後事,第二天慈禧便病逝。

(慈禧太后)

因此很多人認為光緒的死和慈禧脫不了關係,那麼實際情況究竟是什麼樣的?光緒為何年僅38歲就去世?究竟是死於謀殺還是正常死亡?

一:光緒、慈禧相繼去世

光緒可以說政治失意、心情極度壓抑,從小生長的環境就不好,因此精神一直處於緊繃的狀態,體質並不好。

(光緒皇帝)

戊戌變法之後更是被慈禧軟禁,受到凌辱和責罵,再加上之前珍妃的死對自己的打擊太大。

清宮脈案記載:1908年,光緒皇帝病情惡化,宮中御醫也是束手無策,同年10月16日,光緒召見大臣,連說話的生意都已經聽不清楚,此時在一旁的慈禧也是一臉病態。

19日光緒已經到了無法進食的地步,一度陷入昏迷,同年11月14日,光緒在中南海瀛臺的涵元殿逝世,享年38歲。

光緒去世之後,慈禧很快也召開會議,最後任命溥儀為新皇帝,之所以找溥儀,主要是為了更好的控制。這樣看來,慈禧對自己的身體還是很有把握的,誰曾想自己高估了自己的生命力,在光緒去世幾十個小時之後,慈禧也跟著一起撒手人寰。

享年73歲。

(光緒、慈禧相繼去世)

二:關於光緒皇帝的死因,外界一直流傳著好幾種說法

慈禧太后毒死的光緒帝;
袁世凱派人毒死了光緒帝;
李蓮英毒死了光緒帝;

仔細看了之後,會發現這幾個說法都是如出一轍,連故事情節都相差無幾,但是卻依然有很多人相信是慈禧毒死了光緒。

上世紀八十年代,有學者指出,光緒並非被人害死,而是正常死亡,在清宮脈案中保存的記錄來看,他們認為光緒從自身的病情推算來看,38歲去世時在情理之中的,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異常症狀。

(光緒脈案)

最後得出結論:“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合併急性感染死亡,並無中毒和其他傷害的徵象。”

這一結論得到廣泛認可,然而在近幾年,又有人開始對光緒的死因好奇起來,他們檢測光緒皇帝的遺骨、頭髮以及下葬的衣物,最後發現有高含量的三氧化二砷(砒霜),由此認定光緒死於急性砷中毒。

(光緒遺物、頭髮)

這一結論,又將慈禧毒殺光緒推向風口浪尖,只是這種結論很快又被推翻,他們聲稱如果慈禧真的要殺光緒,完全可以在光緒被軟禁的時候將其殺害,與其留一個禍患,還不如再推舉一個小孩做皇帝。

再加上光緒皇帝的遺體經過多年,附在遺骨、遺物上的坤含量真的還能檢測出來嗎,要知道光緒的陵墓還遭遇盜掘,地宮和遺體均被毀壞,早已經失去了檢測的條件。

下面是【羽評郡主】自己的一些觀點

個人認為慈禧並沒有毒死光緒,一是慈禧自己和光緒的關係;慈禧在自己的兒子同治去世後,因為沒有子嗣,還收了光緒作為養子。還有就是光緒可是自己胞妹婉貞的兒子,慈禧和妹妹婉貞的關係一直都很好,又怎麼可能殺了妹妹的兒子?

(光緒、慈禧劇照)

很多說慈禧毒殺光緒的一些故事,那都是沒有得到史料認證的,其實從簡單的推理上來看,慈禧完全沒必要殺了光緒。自己如果真感覺馬上歸天,自然也就放開了,再看看她最後叮囑的幾句話就知道,慈禧不可能做這樣的事。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羽評郡主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死於瀛臺,這位曾經頒下“明定國是”詔的皇帝,這位堅定的變法圖強的皇帝,這位認識到傳統政治和傳統文化有所不足的皇帝,在馬上就要掙脫慈禧陰影下的時刻,可謂之黎明之前最為黑暗的當口,被一碗摻雜了砒霜的酸奶奪去了年輕的生命,終年38歲,人生中最年富力強,最可能有所作為的年紀。

1908年11月15日,此時大清國的實際統治者-慈禧皇太后聽說了光緒皇帝之死的消息後,長舒了一口氣,也閉上了眼睛,皇帝和皇太后竟然死在了前後腳,就差一天,爾後,光緒帝被害死,是非正常死亡的傳言一直在民間流傳,苦於沒有直接證據,歷史學界也只能採信清宮光緒帝是病死的記載,但是這一切在前幾年對光緒帝遺骨的科學化驗檢查後,終於真相大白,經過北京法醫等機構的嚴謹的科學化驗,光緒帝正如傳言的那樣,死於大劑量砒霜中毒。死因的確認,讓新的問題出現了,慈禧在自己死的前一天,真的下令毒死光緒了嗎?

筆者認為及推斷,在當時能有能力殺死皇帝的,非慈禧莫屬,有種傳言是袁世凱僱人行兇,這種說法不值得推敲,袁世凱當時權利非常有限,他也不是碟中諜的湯姆克魯斯,是不可能實現殺皇帝這樣萬難之事的,慈禧在死前幾日,知道自己大限將至,肯定清楚光緒帝如果不死,在她死後重新執政後,肯定會對自己清算,這時候站在她的角度,只能把光緒一起帶走,只有這樣才可能使她免除後顧之憂。就慈禧的性格,她斷然不會讓光緒重新執政這種情況發生,辛酉政變早就把她磨練成心狠毒辣的人了。


老豬的碎碎念


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死,僅一天之隔,當時人以及後世史家均懷疑光緒是遭了慈禧的毒手,為其所害,此事至今無解,仍是晚清一大疑案。如果真的如此,慈禧之歹毒已超出人的想象,已經死到臨頭了,還要害人拉墊背的,可謂壞事做絕。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0月,光緒、慈禧前腳後腳接踵死去,前後僅相差一天。其實,壯年光緒不明不白的死去,早已顯露出種種不詳端倪。

光緒支持康有為等人所提出的一些變法措施,他力推新政,觸動了以慈禧為代表的後黨利益,遭到了這幫滿蒙親貴以及一切封建頑固勢力的強烈抵制與反對。因此,光緒的一道道變法詔書,大都淪為一紙空文,並且那些極力阻撓改革的頑固派暗中磨刀霍霍,加緊部署力量,準備發動政變。

光緒對外主張堅決抗擊列強入侵,對內又力挺變法,因此與慈禧等守舊派發生尖銳矛盾就不可避免,面對慈禧的步步緊逼,他曾說:“太后若仍不給朕事權,朕願退讓此位,不願做亡國之君”。然而, 在強大的慈禧既得利益集團極力阻撓下 ,戊戌變法僅僅實行百日便戛然而止,變法被扼殺,支持變法者被殺的殺、抓的抓、貶的貶,光緒本人也被囚禁於瀛臺。

據說光緒自幼體質羸弱,再加上變法失敗人又失去了自由,心情抑鬱,經常生病。慈禧不僅不給予關心,還變本加厲的進行迫害,被軟禁在瀛臺的光緒缺吃少穿,病病殃殃。1900年,慈禧命人把光緒寵愛的珍妃投入井中溺斃,光緒精神上再遭重創。正因為如此,慈禧在預感到自己將死之際,派人毒死了光緒,以免自己死後遭到光緒的報復。

史載,1908年11月14日傍晚,年僅38歲的光緒帝載湉在瀛臺涵元殿內突然崩逝。次日中午,清朝的實際掌權者、垂簾聽政長達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也病死於中南海儀鸞殿中。

聯想到兩人生前複雜而詭譎的關係,以及如此巧合的死亡時間,人們難免發出如此疑問:“光緒是正常死亡的嗎”?很多人相信光緒是被害死的。

清末帝溥儀(宣統)在《我的前半生》中引用一位老太監的話,說光緒死的前一天還活蹦亂跳的,但服了一劑藥後就不行了。至於在藥中下毒的人,自然是慈禧授意李蓮英或袁世凱所為,這幾人的嫌疑最大。光緒是咸豐之弟醇親王之子,慈禧和他有親緣關係,他之所以能登基是慈禧一手促成的,但兩人又是針尖麥芒、誓不兩立的政治對頭。因此,光緒的突然死亡,慈禧脫不了干係。

《清宮雜記》中說光緒是被活活餓死的;他只是身體虛弱,但並無大病,因慈禧故意刁難、虐待,臥床休養期間飲食無法保證,偶爾送進來的食物不是餿的就是臭的,最後幾天甚至被斷了供,得不到任何飲食,光緒餓的兩眼發綠,奄奄一息,最終恨恨地離開人世。

一位曾經為光緒治過病的太醫也說光緒是被毒死的,他在《瑣談錄》中敘述道:“皇帝的病情本已逐漸好轉,後來又突然惡化,在床上滾來滾去,終日慘呼不絕,大叫頭痛、肚子痛,如此痛不欲生拖延了3天 ,終於氣絕身亡”。看來,光緒死狀極慘,而且死的蹊蹺。

然而,官修正史裡的記載與此截然相反,比如《清史稿》就說他久病不愈,身體虛弱,到1908年時病入膏肓,無藥可治,終至駕崩,屬於正常死亡。

有人查閱清宮醫療檔案後證實了以上說法:光緒長期患有癆瘵(指癆病)痼疾,肺腑皆壞,最終心肺衰竭而死。與此同時, 慈禧也因年老多病而臥床不起。當聽說光緒薨逝,正在為自己身後事擔心、緊張(主要擔心死後遭光緒報復、清算)的老太后心下一鬆,隨即“忽然暈厥” ,翌日也散手人寰,追隨光緒而去。這種說法雖然出自清宮檔案(原始醫案,相當於太醫開的病例),但在慈禧獨掌朝政、隻手遮天的情況下有多大可信度?因此,光緒非正常死亡或被慈禧毒殺身亡的傳聞仍無法湮滅。

【寫作不易 嚴禁剽竊】【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1908年11月,38歲的光緒和74歲的慈禧於14日和15日先後去世,死亡時間相距不到20個小時,究竟是巧合,還是另有隱情呢?在當時社會上就一直有傳言說光緒是慈禧毒死,不過由於缺乏證據,

光緒之死還是晚清一大疑案。這裡面其實涉及到兩個問題,第一就是光緒是不是毒死,第二個便是光緒是誰毒死的。

對於第一個問題來說,2003年的時候中央電視臺、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鑑定中心、清西陵文物管理處等單位組成了光緒帝死因研究專題組。歷時五年之久,最終得出結論是光緒死於急性腸胃型砒霜中毒。第一個問題終於算是塵埃落地了。

剩下的便是第二個問題了,到底是誰殺了光緒?首先來弄清楚光緒和慈禧的關係,光緒是咸豐皇帝同父異母的弟弟的兒子,同時又是慈禧胞妹所生,可以說光緒既是慈禧的侄子,同時又是慈禧的外甥,可謂是有雙重的血緣關係。在咸豐去世以後,由於無後,當時4歲的光緒便被慈禧扶上了大清的帝位。

後來在戊戌變法之中,以光緒為首的帝黨和以慈禧為首的後黨產生了巨大的衝突。康有為等人計劃“謀圍頤和園,劫制皇太后”,光緒並不知情,不過最後二人關係徹底決裂。慈禧是想過廢掉光緒的,不過由於外國列強和中外臣工的反對,慈禧另立新君的計劃並未實現。不過,光緒還是被囚禁在南海的贏臺之上。

其實在當時社會上早已經流傳著慈禧駕崩之日,便是光緒身上禍起之時了。那麼,謀害光緒最大的嫌疑人就必然是慈禧了。至於說慈禧為什麼要毒死光緒,一方面來說是為了防止光緒報復自己,另一方面來講則是為了大清平穩的過渡。戊戌變法失敗以後,支持光緒的政治勢力受到了致命的打擊,而背叛光緒袁世凱等人卻在政壇崛起。即使光緒復出,也是很難收拾殘局的,因為那個時候袁世凱的北洋軍已經牢牢在自己手中了。


歷史是什麼


這個問題有意思,大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兩人僅在短短2天之內,前腳跟著後腳,雙雙駕崩了!有這麼巧?



根據現代科學檢測結果顯示,光緒帝保留下來的頭髮中,含有大量高濃度的砷,且遠大於致死量。光緒帝是死於“三氧化二砷”中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砒霜中毒!

沒錯,光緒帝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

誰毒死的?誰敢毒害皇帝?有人說是袁世凱,有人說是李蓮英,當然更多人說是慈禧太后!

袁世凱因光緒帝在“戊戌變法”中,告密背叛光緒帝,致使變法中途流產,光緒帝自己也被慈禧太后囚禁瀛臺,從此失去人身自由,暗無天日,淪為階下囚,長達10年。

光緒帝曾說要重用袁世凱,希望袁世凱站在自己這邊,可是袁世凱不僅向慈禧太后告了密,還助慈禧太后大肆撲殺維新派。可以說,光緒帝對叛賊袁世凱恨之入骨。袁世凱擔心慈禧太后一死,靠山沒了,光緒帝重新掌權,自己往後的下場可想而知……

那麼,難道就是袁世凱毒殺了光緒帝?


△北洋大臣 袁世凱


答案是否定的。

袁世凱或許有這個賊心,也可能有這個賊膽,但是沒有毒殺光緒帝的條件。為什麼?

因為在“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是被慈禧太后囚禁在了北京瀛臺的一個小島上,處於與外界“隔絕”的狀態。外人想接觸這個“天字號犯人”,若沒有慈禧太后的點頭或懿旨,連只鳥都別想進去!

光緒帝吃喝用度,都是慈禧太后的人嚴密安排的。光緒帝可是“天字號犯人”,光緒帝但凡能夠接觸到的人,都是經過慈禧太后同意,或親自懿旨派去的人。慈禧太后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派兵嚴加監控。光緒帝的一言一行、吃喝拉撒睡,都在慈禧太后的監控之下。

△光緒帝(畫像)


袁世凱想毒殺光緒帝,除非慈禧太后暗許,否則,袁世凱只能痴心妄想。再說了,光緒帝好歹也是一國之君,是愛新覺羅皇族的人,就算要殺也輪不到袁世凱一個漢臣殺。不是什麼人的手,都配沾皇族的血!要殺也是皇族自家的事兒。

說是太監總管李蓮英毒殺了光緒帝,李蓮英是慈禧太后的鐵桿親信,只是一個奴才,若沒有得到慈禧太后的授意,借李蓮英十個膽也不敢擅自毒殺皇帝。

所以,最終毒殺光緒帝的,只會是慈禧太后。如果是李蓮英或袁世凱,他們頂多也是執行者。

慈禧太后為什麼要死前毒殺光緒帝?

△慈禧太后、光緒帝死亡


73歲的慈禧太后眼見自己快不行了,而38歲的光緒帝還活的好好的,就用法子讓光緒帝先自己一天掛了。隨後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掛了。所以,哪有這麼巧的事?帝后二人幾乎同一時間段死亡?不言而喻,必然是慈禧用了特殊手段。慈禧太后,為何會狠心殺了親侄光緒帝?

1、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結怨太深。

慈禧太后囚禁了光緒帝十年,又害死了光緒帝最愛的珍妃,光緒帝從小到大生活在慈禧太后的專權淫威的陰影下,成長中壓抑、憤怒、親情、矛盾等種種複雜因素雜糅,愛恨交織,心結難解,矛盾已不可調和……慈禧太后,深知光緒帝嫉恨自己,斷然不會留著光緒帝。慈禧太后一死,恐怕就沒誰能壓住光緒帝了。



2、為欽定的新接班人掃平障礙。

慈禧太后死前,就已經安排好了大清的新接班人,由親侄女隆裕太后代替自己,立皇族子弟溥儀為新君,由攝政王載灃監國攝政。既然慈禧太后生前就已安排好新君,那麼光緒帝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試想:若留著光緒帝,必會成為新君即位的阻礙。慈禧太后也擔心光緒帝這個隱患,打亂了自己生前的計劃安排。

3、康有為曾企圖計劃“圍園殺後”。

在“戊戌變法”中,康有為企圖拉攏袁世凱“圍園殺後”一出,在慈禧太后心裡是一道難以邁過去的坎兒,雖不是光緒帝所為,光緒帝也沒想要殺慈禧太后,但是此事因光緒帝引起,光緒帝是維新派名義上的首領,遷怒於光緒帝,再在所難免。

另外,有一件事。慈禧太后病重、眼看快不行了,光緒帝覺得終於熬出頭了,表現歡喜之色。監視者報告了慈禧太后,把老慈禧氣得夠嗆……

慈禧太后:你想看著我死,我讓你先死!

綜上,大清帝國最高統治“母子”組合,光緒帝、慈禧太后,雙雙前後腳一命嗚呼。生時恩怨母子,死後一切只能煙消雲散了。

【原創:峰子哥;點關注 趣事隨時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