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兩字,違揹他就會降臨災禍,現代社會也同樣適用

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問孔子,說:“老師,您覺得什麼時候一個國家最危險呢?”孔子思索一下,說:“禮崩樂壞的時候,禮崩樂壞,會導致天下大亂,國家就危險了。”孔子所說的禮就是以社會關係和諧為目的的日常行為規範,而樂是指利用對聲音的有秩序的排列組合達到動聽,進而達到淨化心靈的目的。禮崩意味著傳統秩序遭到破壞,社會發生動亂;而樂壞指的是通過吟唱靡靡之音,對心靈造成傷害。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孔子最看重的禮樂制度,並舉例說明他的重要性。

中國古代有兩字,違揹他就會降臨災禍,現代社會也同樣適用

孔子

君臣交往、臣臣交往,都需要規則,“禮”的義理非常重要,按照規範交往,君臣間、臣臣間互相保留一種應有的程序性敬意,可以起到豁免危機的效果。如果違背“禮”的交往規範,對國家,對個人都是不祥之兆。孔子倡導的“禮”,很大程度上是提醒士君子,在溝通與交流中,互相遵循約定俗成的規則。

第一個故事:君主失禮,慘遭滅國

在春秋時期,發生了一件因為國君失禮,而慘遭滅國的事。事情是這樣的:當時,晉國、魯國、衛國三國使者前往齊國拜見齊國國君齊頃公,齊頃公看見晉國的使者是個駝背的,魯國的使者又是個跛腳的,衛國的使者又是個獨眼龍,心裡暗暗發笑。齊頃公的母親失去丈夫後鬱鬱寡歡,齊頃公想設局召見三國使者,藉此博母親一笑。準備就緒後,齊頃公設私宴邀請三國使者,事先讓母親躲在三國使臣畢竟的高臺上,等使臣路過,可以偷偷觀看。齊頃公想想,覺得還不過癮,所以就創造性的提出:找了個駝背的人給晉國使臣駕車,找了個跛腳的人給魯國使臣駕車,找了個獨眼龍給衛國使臣駕車,馬車到達赴宴地點後,三對殘疾人正下車往臺上走,臺上的皇太后、太后、君主、妃嬪、宮女齊刷刷開始發笑,引起三國使臣極度不滿,而這三個使臣都是在所在國家極有威望的人,所以他們回國後,決心聯合起來,滅掉齊國。

中國古代有兩字,違揹他就會降臨災禍,現代社會也同樣適用

漫畫齊頃公與母親

第二個故事:忽視禮制,宰相被小人冤殺

在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的宰相任圜願意與皇帝身邊的紅人安重誨為伍,對安重誨,常常負氣任情,沒有按照傳統的“禮”約束自己,在“節制”和“當位”的“禮”方向上,掉以輕心。這樣的人,讓安重誨有所忌憚,所以動了殺機,假借皇上諭旨,讓任圜自行了斷,釀成了人間悲劇。

中國古代有兩字,違揹他就會降臨災禍,現代社會也同樣適用

任圜

在音樂教育上,孔子主張“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音樂審美評價標準 。孔子說:“君子之音是溫雅敦和,約之以禮的,小人之音則使人意亂心淫,甚至有可能導致靡亂風氣的出現,根本就不符合社會必需的禮法。”孔子從更廣闊的領域看音樂,認為善與美的結合是音樂審美的基本原則,這個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中國古代有兩字,違揹他就會降臨災禍,現代社會也同樣適用

從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可以領悟到,無論你是大人還是小朋友,做一個懂禮貌,知禮數,有禮行的人,都會對自己學習、職業、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另外在聽音樂放鬆身心的時候,也要注意多聽聽那些將善與美完美結合的君子之樂,不斷提高自我的人文修養和審美情操,做個讓所有人都感覺舒服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