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定命運,張作霖兩拜把兄弟,一和善下場悽慘,一剛直卻得善終

性格定命運,張作霖兩拜把兄弟,一和善下場悽慘,一剛直卻得善終

前文說了張作霖因為鬥不過金壽山,逃亡到了八角臺。在這個地方,張作霖結識了張景惠和張作相,三人結為兄弟。因為都姓“張”,所以三人合稱“三張”,三張雖然義結金蘭,但性格卻大不一樣,張作霖粗中有細、張景惠溫和友善、張作相剛直不阿,性格上的差別,造就了三人迥異的人生,讀來耐人尋味。

性格定命運,張作霖兩拜把兄弟,一和善下場悽慘,一剛直卻得善終

前言所述,張作霖逃到了八角臺,散財聚人,廣交人緣,在這期間他結識了張景惠。張景惠是八角臺本地人,早年開了一間豆腐坊,手裡有點錢後開始出入賭檔,要知道檔子裡魚龍混雜,大部分都不是善茬。張景惠在這裡認識了不少馬賊,以此為人脈基礎,於甲午戰爭後組織了一支近200人的保險隊,後來跟當地商務會長張紫雲混熟後,兩人兵合一處,組成了新的保險大隊,張景惠任隊長。這個八角臺位於遼河西岸,清末以來就是法外之地,據傳說當地有上百個匪幫和馬賊團伙,江洋惡徒達3000名以上。

性格定命運,張作霖兩拜把兄弟,一和善下場悽慘,一剛直卻得善終

儘管張作霖是個扎眼的外來者,但因為善於應變,手又比較松,慢慢讓當地人接受了他,還給了他一個外號“萬人喜”。從這外號也能看出張作霖八面玲瓏的手段。張景惠跟張作霖接觸後,覺得這個小自己四歲的老弟前途無量,於是主動讓位,提張作霖當保險隊的頭目,自己當了二把手。因為這層關係,兩人成了一輩子的鐵哥們。

性格定命運,張作霖兩拜把兄弟,一和善下場悽慘,一剛直卻得善終

張景惠讓位給張作霖,並不是說張景惠是個窩囊廢,相反,張景惠也是個有野心的人。馬賊們為了爭奪保險區,經常會發生火併,張作霖就是因為打不過金壽山,保不住自己的保險區,才逃到了八角臺。張景惠明白實力需要積累,所以每收滿1000兩保險費,並沒有花天酒地,而是先去補充槍支彈藥,招兵買馬,正是因為如此,他的保險隊才能吞併周圍七個保險隊,成為當地勢力最大的馬賊團伙。牌子響亮以後,張作霖的另一個兄弟,張作相慕名拜了山頭。

性格定命運,張作霖兩拜把兄弟,一和善下場悽慘,一剛直卻得善終

張作相與張作霖一樣,祖籍河北,爺爺那一代闖關東,後來定居東北。張作相有俠氣,16歲就出外打工,當了個建築鐵路的工人。有一天,他跟一同打工的親戚回老家,不想途中遇到匪幫,親戚被一個馬賊殺了。為了替親戚報仇,他四處打聽那名馬賊的名字,然後獨自一人幹掉了仇人,由於背了一條人命,張作相逃往了法外之地八角臺。憑著一股俠氣和狠勁,張作相拉起一支20多人的隊伍,因為之前就認識張作霖,他便帶著手下投靠了張作霖。

三張在當馬賊的歲月裡關係愈加緊密,感情很好,張景惠年齡最大,張作霖次之,張作相最小,後來三人都成了一番事業。

性格定命運,張作霖兩拜把兄弟,一和善下場悽慘,一剛直卻得善終

偽滿成立後,張景惠當了偽國務總理,因為遇事總是說“好、好”,因此得了個“好好閣下”的外號。在電影《末代皇帝》中張景惠也有戲份,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詢問其他人的來歷,其中最失魂落魄的人就是張景惠。日本戰敗後,張景惠被捕,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因為在偽滿的經歷,他被定為“漢奸”,最後病死在戰犯管理所內。

性格定命運,張作霖兩拜把兄弟,一和善下場悽慘,一剛直卻得善終

與張景惠相反,無論偽滿如何威逼利誘,張作相一概回絕。抗戰勝利後,他向國府提議釋放張學良,但未被採納。解放戰爭時期,張作相被解放軍逮捕,但因為此前不與國府合作的態度而獲釋。據說國府有鑑於張作相在舊東北的威望,希望他能撤退到島上,但張作相拒絕了,他之後回到津門隱居。張作相從來沒有被指責為漢奸,人民政府曾考慮請他擔任職務,但因為他病死才作罷。

性格定命運,張作霖兩拜把兄弟,一和善下場悽慘,一剛直卻得善終

回顧張景惠與張作相的人生,會發現兩人的性格迥異,人生也拐上了不同的道路。張景惠性格溫和、為人友善、和事佬的外表下其實缺乏個人主見,所以晚節不保;相反地,張作相為人重情重義,血氣方剛,堅持樸素的民族觀、價值觀,大是大非面前能保證大節不虧,最終獲得了善終。

你對二張因性格差異而下場不同怎麼看,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