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神轉折”,幫我打通寫材料“任督二脈”


三次“神轉折”,幫我打通寫材料“任督二脈”


從小我們就知道一句名言“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容易理解為,只要準備好了,機會自然就會到來。其實,現實中往往並非如此,機會很難“無中生有”,而要靠努力製造。

所謂“自助者天助”,製造機會的秘訣就是“主動主動再主動”。今天,跟大家分享對自己影響深刻的幾個小故事。

1

一次採訪的轉折

大三暑假,我來到某省報經濟部實習,當時正值大學生的實習“旺季”,報社採編部門到處“人滿為患”,僅在實習的經濟部,就有二十多省內外重點院校中文系或新聞系的實習生,自己是唯一來自“平民”院校的學生。

當時沒有專門指定實習老師,大家都翹首以待著記者“點號”。許多實習生跟記者又是“同門師兄弟”,自己沒有任何優勢。但是,一件偶然的機會讓事情發生逆轉。

有一天下午,經濟部一位領導從外面回來,正好在走廊上看到我,就說:“小何,我經過天河北路時,看到那裡的全聚德烤鴨店歇業了,你去看看是怎麼回事。”我滿腔熱情出去,灰溜溜回來,除了在現場告示上抄到一個電話號碼,別無所獲。


回到報社彙報情況後,領導就讓旁邊一位彭記者再帶我去看。彭記者帶我再次來到現場,憑藉著豐富的採訪經驗和技巧,很快就摸清楚了事件的來龍去脈。

採訪結束後,已是下午五點多,採訪地點離學校很近。彭記者說:“小何,我回報社寫稿,你自己搭車回學校吧”。我當時本能地說了一句話,應該是改變我人生道路的話:“彭老師,我想學點東西,想跟你一起回報社寫稿”。得到同意後,兩人就一起回到報社通宵奮戰。

靠著這次成功合作,彭老師和我建立了“師徒關係”,很多重要的採訪,包括暗訪、加班,我們都是“形影不離”,成為默契的“師徒拍檔”。

由於有“專屬”老師,我的採訪機會越來越多,新聞意識和寫稿水平也很快提高,實習期間共發表了200多篇報道,成為那批實習生中發稿最多的人,在畢業時派上了大用場。

2

一篇文章的逆襲

憑藉著那一疊發表的文章,我來到市公安局機關,負責團工作。由於自己的綜合能力不夠,沒幾個月就結束在機關的日子,被借調到看守所。對自信滿滿的我來說,突如其來的巨大落差,猶如當頭一棒。

“有期的犯人,無期的管教”,高牆電網下,終日與犯罪嫌疑人說話,加上旁人懷疑、輕視的目光,都讓我倍感失落,甚至生起了“拿一份工資,找一個老婆,生一個孩子,過這一輩子”的悲觀念頭。

雖然工作陷入低谷,前途變得迷茫,但我似乎始終沒有忘記自己讀的是“中文系”,對手中的筆還有一股信心和執著。那幾年的低谷,雖然放鬆了,但終究還沒有放棄,沒有丟掉觀察,沒有放下思考,沒有放棄總結,經常自己寫一些工作體會和心得。終於,機會來了!


2006年6月,公安部辦了一個培訓班,領導安排我和幾位同事去外地參觀學習。雖然只是一次普通的交流培訓,但我保持了實習時候的好習慣,用心聽、專心記、虛心問,並結合工作體會,上交了一篇學習報告。

後來我才知道,自己應該是幾批學員中唯一主動撰寫學習報告的學員。出乎意料地是,這篇不起眼的報告被省公安廳上報到公安部,並得到了公安部領導的批示表揚。

用廣東話的說法,這篇文章讓處在低谷的我“鹹魚翻身”,重新贏得認可、找回自信。

不久,我就從管教崗位調到政工部門,久別5年之後,終於拿起遲到的筆。兩年後,我調入市直機關,專門從事公文寫作。

3

一次修改的頓悟

2015年年底,我負責修改一位市領導在全省會議上的發言材料。週四下午接到任務,下週二就要用。

當晚就進入“白+黑”狀態,稿子前後五次推倒重寫,有兩次是自己覺得不滿意,寫到凌晨兩三點的時候,親自把稿子槍斃。週六深夜寫出第六稿,寫作思路也在一次又一次修改中逐漸清晰。

星期天上午,材料通過局長審核,終於可以上報。但我還是覺得有修改的空間,主動又花一天一夜打磨文字,光是兩百多字的結尾段,就花了一個下午。


文稿在週一早上送到市領導手中。大概上午十點半,接到市府辦通知,讓執筆的同志直接到市領導辦公室討論稿子。一想到,明天就要開會,如果稿子還要推倒重寫,不但自己要繼續熬夜,工作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我忐忑不安地來到市領導辦公室,剛剛坐下,就聽到市領導說:這篇稿子寫得很用心,語言生動活潑,不死板,希望其他部門也學習這種文風,但是在文字表述上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聽到這句話,心裡的大石頭總算放下來,起碼不會推倒重來。接著,市領導拿著材料,逐字逐句讀下去,提出修改意見。從領導辦公室出來,我沒有午休,午飯後接著又改了近五個小時,基本達到領導要求。

後來,我們局長說,這位領導原來就是省政府的大筆手,對材料要求很高,能得到他的表揚不容易。我心裡明白,領導表揚的不是這篇材料的水平,而是字裡行間滲透出的主動。


領導的表揚固然重要,但對我更重要的是,經過一遍又一遍用心打磨,以及市領導手把手指導修改,讓我“頓悟”——突然明白寫材料是怎麼回事?怎樣才算是一篇好材料?

我體會到,一篇好的材料,要有“三特”——時代特徵、部門特色和個人特點;要有三度,思想要有高度,業務要有深度,語言要有溫度。這些感悟,好像一下子打開任督二脈,從那以後,自己寫材料算是真正找到感覺。熬了四五年後,終於進入快車道。

寫材料就如體能訓練,每次都要挑戰極限,要練到自己動不了,然後再一點點加量,才能不斷突破極限、提高極限,厚積才能薄發,從量變到質變。


對我而言,這三段經歷很重要,也具有代表性,分別發生在不同的時間節點,其共通之處是“主動”。只有主動,贏得機會,才能讓機會“無中生有”。正如一句寫材料的行話——早寫是經驗,遲寫是任務。主動本身就是一種天賦。

有時候我還會想:如果自己一畢業就到文字工作崗位,不用折騰六七年,走一大圈彎路,現在會是怎麼樣?但也只是想想而已,況且我也挺滿足現狀。

因為,各人的出生、家庭、天賦和資源不盡相同,很可能別人腳下的地板,就是自己頭上的天花板,永遠無法到達。但是,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不用自怨自艾、茫然無措,只要足夠主動認真,就能贏得比大多數人更多的機會。

我相信,對大多數人而言,人生真正重要的不是起點,而是轉折點。主動的人,人生就會有一種踩在地上的自信和踏實感。對於目標,我們可能會遲到、晚到,但絕不會錯過或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