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員的俸祿到底有多少呢?縣長年收入23萬,親王年收入535萬

清朝官員的俸祿分為俸銀與祿米兩種,每年春秋兩季發給。由於官員的年俸並不高,難以維持其龐大的家族開銷,所以還存在所謂的養廉銀製度,其中京官的養廉銀由國庫支出,一般很少,主要要年俸,而外官的養廉銀則要遠高於其工資。另外清朝領取俸祿的人員大體可分為3類——文官、武官和皇族宗室(即王爺、公主等人)。根據本博客前文——《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清朝1兩銀子相當於現在175元左右,清代一斛米約為現在200斤,現在的米價大約為1.8元/斤,據此本文進一步計算了各級年俸相當於現在的工資水平。下面就請諸公欣賞。 (注:每品級均包含哪些官職,以及這些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可參見博文《明朝官職列表》和《古今官職對比》)

清朝官員的俸祿到底有多少呢?縣長年收入23萬,親王年收入535萬

(一)文官 年俸 祿米 養廉銀 收入(元/年)

一品 180兩 180斛 16000兩(總督) 290萬

二品 155兩 155斛 13000兩(巡撫) 236萬

三品 130兩 130斛 6000兩(按察史) 112萬

四品 105兩 105斛 3700兩(道員) 70萬

五品 80兩 80斛 2400兩(從四品知府) 46萬

六品 60兩 60斛 1250兩(從五品知州) 25萬

七品 45兩 45斛 1200兩(知縣) 23萬

八品 40兩 40斛 2萬1千

九品 33兩1.14錢 33斛1.14鬥 1萬8千

未入流 31兩5錢 31斛5鬥 1萬1千

評:從工資來看,相當於現在縣長年收入23萬,市長年收入46萬,省長年收入236萬。與目前我國各級幹部的實際收入(正當收入)應當差不多。但這裡面已經包含了養廉銀,所以目前再提“高薪養廉”似乎不太合適了。

清朝官員的俸祿到底有多少呢?縣長年收入23萬,親王年收入535萬

(二)武官 年俸 蔬菜燭炭銀 燈紅紙張銀 養廉銀(內地) 收入(元/年)

一品 609兩 180兩 200兩(提督) 2000兩 52.3萬

二品 599兩 140兩 160兩(總兵) 1500兩 42.0萬

三品 243兩 48兩 38兩(參將) 500兩 14.5萬

四品 141兩 18兩 24兩(都司) 260兩 7.8萬

五品 90兩 12兩 12兩(守備) 200兩 5.5萬

六品 49兩 (千總) 120兩 3.0萬

七品 36兩 (把總) 90兩 2.2萬

八品 40兩 7千

九品 33.114兩 5千8百

評:與文官相比,武官的收入要遜色得多了,相當於現在團長年收入2萬,師長7.8萬,軍長42萬,集團軍司令52萬。本文對軍隊情況幾乎一無所知,所以現在具體收入如何還無法比較。

清朝官員的俸祿到底有多少呢?縣長年收入23萬,親王年收入535萬

(三)皇族宗親

清朝皇室成員的爵位大致分10級,從高到低依次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另外一種排列依次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這些爵位每傳一代降一級,比如某親王,傳到兒子應賜爵某郡王,到孫子為某貝勒,依次降低,但最多降4級,也就是說親王的子孫降爵位到鎮國公後,就不再降低,一直為鎮國公;而郡王子孫最低到輔國公;依此類推。但是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朝廷特批,例如欽賜“世襲罔替”,也就是所謂的“鐵帽子王”,他的子孫將永遠保持親王的爵位。

宗親 年俸 祿米 收入(元/年)

親王 10000兩 10000斛 535萬

郡王 5000兩 5000斛 268萬

貝勒 2500兩 2500斛 134萬

貝子 1300兩 1300斛 70萬

鎮國公 700兩 700斛 37萬

輔國公 500兩 500斛 27萬

鎮國將軍 410兩 410斛 22萬

輔國將軍 310兩 310斛 17萬

奉國將軍 210兩 210斛 11萬

奉恩將軍 110兩 110斛 6萬

清朝官員的俸祿到底有多少呢?縣長年收入23萬,親王年收入535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