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智盤”董事長董佳尉:一文讀懂團餐智能化背後的商業邏輯

提起“智盤”,團餐行業的從業者或經營者一定並不陌生。作為團餐智能化的踐行者,團餐智能領域最大的服務商之一,目前“智盤”不僅佔據了團餐智能硬件市場的頭把交椅,也在引領著團餐智能化的發展方向。

那麼在今年餐飲智能化“大熱”的趨勢之下,智能應用到底該如何賦能團餐行業?邊界又在哪?背後的商業邏輯又是什麼?

為此,我們在杭州專訪了雄偉科技董事長董佳尉,在與這位“智盤”締造者深入對話後,找到了一份“答案”。

1. 起家“自助”服務

見到董佳尉時,他剛開完公司高管周例會,幾個小時的會議下來,臉上並未露出疲態,反而神情顯得意猶未盡,開口打招呼第一句話,和我們開玩笑地說:今天,敞開聊。

董佳尉很自信。聊天中,既能透過複雜直抵問題本質,又能把抽象概念淺顯易懂的講出來,聊到興頭上,還會時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专访“智盘”董事长董佳尉:一文读懂团餐智能化背后的商业逻辑

董佳尉

他的自信源於他創業的第一個項目就引領了行業。

2001年,董佳尉創立雄偉科技,而當時中國內地洗衣行業正處於爆發增長期。

“當時很多臺灣、香港及國外的洗衣連鎖企業進到內地開展業務,加盟連鎖洗衣很熱,因為我本身是學管理的,而我創辦的又是一家科技公司,於是我覺得應該順勢而為,做些事情。”董佳尉回顧創業初期時說。

专访“智盘”董事长董佳尉:一文读懂团餐智能化背后的商业逻辑

於是他創新性的將洗衣會員卡,儲值化、智能化,幫助洗衣連鎖企業快速回籠資金。同時境外連鎖洗衣企業在中國拓展業務,普遍遇到軟件系統水土不服的情況,董佳尉又帶領團隊打造了適用於國內的連鎖前端支付收銀系統。

憑藉該創新技術,幾年的時間內,國內半數以上洗衣連鎖企業都在用董佳尉的軟件,這也讓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而洗衣智能卡的成功,並不是他的第一次發明。

早創業之前,1998年,他就發明出了現在早已在銀行、醫院普及的自動取號機,但由於沒有銷路被他扔進了庫房;而在洗衣智能卡大獲成功期間,他又自己弄出了一臺化驗單自助打印機,雖然沒給他帶來多少實際收入,但他樂在其中。

专访“智盘”董事长董佳尉:一文读懂团餐智能化背后的商业逻辑

問到他為何鍾情於“自助”服務的創新?

董佳尉說:“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我都比較重視效率,所以特別不愛排隊,在基礎服務上,自己能夠服務自己,才是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吧。”

於是2011年的某天,董佳尉在中式自助快餐順旺基排隊買飯時,他瞄上了“食堂”。

2 食堂的本質

1 剛需與痛點

在董佳尉看來,食堂的優勢在於便宜、便利、安全,痛點是單調、人多、擁擠。

解決食堂這類團餐效率的痛點,讓自助成為更好的服務,這正是董佳尉感興趣又擅長做的事。

另外,從商業的角度看,相比於燒錢重新創造需求和產品,選擇衣食住行這類剛需高頻的行業,顯然更有現實性。

而如今,董佳尉認為整個團餐行業正迎來發展的機遇期。

2 團餐行業的突變與現狀

“團餐行業這幾年出現的變化,其實是政策所致,但本身也是社會在進步。”董佳尉說。

专访“智盘”董事长董佳尉:一文读懂团餐智能化背后的商业逻辑

董佳尉所說的政策即2012年12月4日,中央出臺的 “八項規定”。之後中紀委又發佈文件明確規定了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類型,此後奢靡吃喝之風大為改觀,很多政企單位變得更願意建設好食堂。

還有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發佈,從國家層面開始越來越關注、重視人的健康,由此,在普遍認知食品安全性更高的食堂,重新迴歸到了大眾的視野。

3隱性福利

在政策、社會進步的推動之下,由此,近幾年食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前有“牛”過部委食堂的萬達食堂,後有阿里巴巴、騰訊、華為食堂顏值大比拼,秀一波自家食堂,成為了公司間差距的“直觀據證”,“別人家的食堂”更是頻頻登上熱搜。

专访“智盘”董事长董佳尉:一文读懂团餐智能化背后的商业逻辑

在“財大氣粗”、更加關注員工福利的國企及事業單位,為了讓員工有更好的體驗,也對食堂進行大規模投資改造。

“食堂已經成為了企業的隱性福利,以人為本的公司越來越多之後,這個行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拐點。”

而彼時,2012年前後,隨著盜版猖獗,他的洗衣軟件在網上“氾濫成災”,更有甚者,個別網站盜版軟件的銷售是他正版軟件的5倍,與此同時洗衣加盟連鎖風口已過,行業趨於穩定,為此他再次起航,切入團餐市場,推出“智盤”。

當聊起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董佳尉把它歸納於B to G的行業。

3 B to G

1 商業邏輯

B to G(Business to Group)即服務的客戶都是一些大型企業集團,這類客戶與To B的客戶不同,價格不是這類客戶考慮的第一要素,更關心是產品的穩定性,合作當中流程的規範化

同時他們的採購是連續性的。比如一個餐廳一個設備用得好,還會採購其它設備,而相應的其它餐廳會同樣採購這類設備。

专访“智盘”董事长董佳尉:一文读懂团餐智能化背后的商业逻辑

中國人民大學智慧食堂

因此,董佳尉把“智盤”的商業邏輯定位為“要深度,不要廣度”, 既人、貨、場一體的數字化餐飲管理智能平臺。

“所以我們才整合了結算臺、盤子、軟件、系統,一定要把它整合起來才能賣,不然這個商業邏輯它不存在。”董佳尉說。

2產品迭代

“智盤”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是解決智能結算的問題,提高效率讓員工能很快吃上飯;2015年又推出了智能備餐,主要用於加強食品營養的數據鏈的打通,讓員工能夠吃得更加健康。

2016年研發的智能收餐是3.0,可以對餐具進行自動回收、分揀、清洗、消毒,於2017年下半年正式上線。

而正在規劃的“智盤”4.0,將具有兩大應用理念:

一是內場服務外場化,即在食堂這樣封閉的空間,除了提供堂食外,還可以有預訂、送餐服務。

二是餐飲服務零售化,在食堂、餐廳等擺放一些智能零售櫃,給員工提供水果、飲料以及淨菜等商品,尤其是淨菜,讓員工下班後能帶回家自己加工。

3估值

目前“智盤”已經應用在全國2500多家學校、企業園區、機關單位食堂,日交易流水超過2億元。而且因為在餐飲智能化領域的獨特優勢,雄偉科技已經完成了三輪融資,目前估值5.5億元。

而由於手握食堂數據終端入口,這些數據該如何利用?是否已經實現數據變現?

董佳尉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4 數據變現?

在董佳尉看來,餐飲數據是有價值的,但如何有效應用尚未看到,數據變現更是遙遙無期。

“目前已經智能化的食堂,透過數據分析可以有效的“提效降費”,而且能夠為就餐人群提供有價值的膳食營養信息;但將數據放在更大範圍應用來看,因為食堂支付多是企業福利發放的形式,所以對於更大的平臺而言,這部分錢是‘假錢’,並無意義。”董佳尉說。

专访“智盘”董事长董佳尉:一文读懂团餐智能化背后的商业逻辑

某互聯網巨頭大數據部曾找到董佳尉,希望“智盤”能接入他們支付系統,但其部門通過預演發現,這些錢並非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最後合作不了了之。

同樣,還有另外一家互聯網巨頭想要以極低的價格買下這些數據,但接觸之後,也發現,並不知道如何更好的使用這些數據。

在他看來,數據目前只是對大平臺有優化搜索算法及行為分析的作用,到底數據怎麼變現,大家還沒有找出路徑。

有的大玩家只是想在數據價格還很便宜的階段,先佔其所有,但並沒有說有意願來花很高的代價獲取這些數據。

专访“智盘”董事长董佳尉:一文读懂团餐智能化背后的商业逻辑

“餐飲的數據肯定要有用,但究竟什麼用?整個社會也在探索階段;我們要看到吃飯是一個剛需,一個人的用餐需求是一定的,吃不下就是吃不下,它肯定擴大不了消費,只能說是基於健康或者基於膳食結構提出更優化的解決方案。”

特別是食堂跟街邊小吃不一樣,街邊小吃可以用數據驅動來拉新或者時刻召回,但是食堂並沒有這樣做的意義,食堂最多是不斷優化體驗。

對於今年開始“大熱”的餐飲智能應用,董佳尉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5 超級食堂

1 燈塔項目

作為海底撈智慧餐廳的供應商之一,董佳尉曾和張勇聊過。

“智慧餐廳、超級廚房這類項目,他們曾稱為燈塔項目,建這麼個東西,其實是來照亮前方的,只能跨出去這一步,後面才會慢慢明確起來。”

专访“智盘”董事长董佳尉:一文读懂团餐智能化背后的商业逻辑

海底撈首家智慧餐廳

從餐飲公司的角度來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三高一低”(高物料成本、高人力成本、高房租、低利潤的壓力)的問題,其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人的問題,而利用智能設備實現餐廳的無人化,將會大規模降低人耗。

對於大的互聯網公司而言,一是他們需要一個實驗場景來採集數據,修正、優化他們平臺的算法。

第二個是賦能,賦能他的合作伙伴。

而作為目前團餐智能化最大的服務商之一,董佳尉已經在浙江嘉興籌建“智盤”自己的未來食堂。

2“智盤”的超級食堂

他對“智盤”的未來食堂做了四點設想:

第一個叫吃飯不要錢,這其實是團餐食堂以人為本的服務本質。

第二個叫天天有新菜,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解決大廚的排菜難題。

第三個叫服務無邊界,打破食堂服務的時間和空間限制。

第四個叫營養又健康,用權威數據引導營養健康的食堂餐飲。

據董佳尉介紹,“智盤”的超級食堂最快將與今年年底與世人見面。

专访“智盘”董事长董佳尉:一文读懂团餐智能化背后的商业逻辑

“智盤”智慧食堂概念圖

“未來,食堂不在是一個吃飯的場所,而是區域服務的原點及重要的消費場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