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偉大的祖國站崗

“手握一杆鋼槍,身披萬道霞光,我守衛在邊防線上,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

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林區小鎮高音喇叭裡經常播放的革命歌曲,每天清晨上學,我們就是迎著朝陽、意氣風發、踏歌而行。

1974年黑龍江建設兵團的上海知青沈嘉蔚根據這首歌曲創作的油畫《我為偉大祖國站崗》入選“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五週年全國美展”,作品轟動一時,是七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美術作品,也是建國後重要的紅色經典作品之一。

一首好歌、一幅好畫,時年沈嘉蔚26歲。

四十四後的2018年9月,在上海龍美術館(右岸館)我才第一次真實地面對她。

1970年沈嘉蔚自願支邊到黑龍江建設兵團(兵團實際上是一支準軍事化部隊,隸屬瀋陽軍區),沈所在的42團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屬邊境地區(今密山857農場),並擔任兵團宣傳股美術幹事。《站崗》創作的七十年代初,中蘇珍寶島事件剛剛過去,儘管局勢有所緩和,邊境地區依然籠罩著緊張的氣氛,直到八十年代進出該地區還需辦理邊防證。

《站崗》場景取材於饒河中蘇邊境的邊防站瞭望塔,畫面處於一個險峻的高度之上,邊防戰士雕塑般地矗立,作品充滿革命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情懷。在創作過程中沈多次往返,大量寫生,數易其稿,終成此作。

《站崗》之後沈嘉蔚進入創作高峰期,先後完成了《過雪山》、《紅巖》和《紅星照耀中國》等大型油畫作品,1989年移居澳洲後又創作了多幅歷史性題材畫作,如《孫文見袁世凱》、《澳大利亞的瑪麗·麥格洛普》、《林則徐接見澳門總督》,其中為悉尼歷史性建築維多利亞女皇大廈繪製了三聯油畫《世紀轉換時》,描繪了一百多位澳大利亞歷史人物。

沈嘉蔚現在已是蜚聲海內外的肖像畫家、歷史畫家。他對革命和歷史題材的強烈興趣,足見當年成名作《站崗》對他今後藝術創作的深刻影響。不過陳丹青對沈嘉蔚評議也讓人玩味,“我看見嘉蔚至今熱愛我們少年時代的藝術,他珍惜而非逃離自己被愚弄的政治經驗,激烈地追問這場被背叛的革命,然後以歷史的熱情,試圖挽救,同時挽留革命繪畫,使之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我不知道他是否同意這是革命的、政治性的繪畫,但是看起來,他似乎情願和這種繪畫共存亡”。

沈嘉蔚初中畢業浙江嘉興一中,我們應該記得1921年在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試想當年一個南國翩翩少年,隻身來到冰天雪地的北大荒,可見其內心充滿著革命理想主義的熾熱之情,所以在沈嘉蔚身體裡革命的種子早已埋下,難說再見。

賈樟柯的那段話放在這也挺有趣,“不是沒有反省,沒有批判,而是他很難背叛他過去青春的選擇”,或許如此吧。

我為偉大的祖國站崗
我為偉大的祖國站崗
我為偉大的祖國站崗
我為偉大的祖國站崗
我為偉大的祖國站崗
我為偉大的祖國站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