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悲剧——性格中的软肋造成了他一生的愧疚

陆游的悲剧——性格中的软肋造成了他一生的愧疚

今天我想给大家谈一个爱国诗人,大文豪,一生都算伟大,一直受到历代文人墨客和多数国人的爱戴,但是他恰恰是个“妈宝男”。

现代人的价值观最明显得改变就是他比古人更喜欢分门别类,以前的很多总结都在前人的历史书籍里,或者民间习惯的里。

现在,网络发达,很有新名词很快就会占领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绿茶婊、心机婊、妈宝男、妈宝女。一旦被标签化了,基本上就会被定格在它这个词所涵盖的定义里。

陆游的悲剧——性格中的软肋造成了他一生的愧疚

人间有很多事情都是无法轻言对错的,但是有的事情是可以自己去避免的。无论你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无论你是平庸之辈还是名人大师,一旦你自己有了软肋,就极有可能给你带来一生的悲痛。我们现代人怎么定义妈宝男呢?用周杰伦的那首歌来表述非常贴切就是《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泛滥到就是啥都听妈妈的,妈妈的一切决定都是对的,一切要求都是应该满足的,本来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与娘亲,百善孝为先,对母亲的孝顺那是我们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该丢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过犹不及,什么东西做到极致,就会被反噬。你无条件的去保护一个人,难免就可能会伤害到其他人,同时也伤害到了自己。

陆游一生光明磊落,没有绯闻,不像其他文人骚客,虽然才华横溢,也忧国忧民,但个人问题有的却非常颓废,比如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杜牧,比如小白脸吃软饭的柳永。比如临老入花丛的袁枚。而陆先生倒是一样都不沾。他忧国忧民,最后死前那首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成为全国绝唱。

但是再伟大的人都有他愚昧和卑劣的一面,那就是自己第一任妻子。这个被多数后人委婉叹息的爱情故事,人们都在吊唁封建社会对他们造成的不幸,鞭策万恶的旧社会,但是我觉得事情真的是这样吗?他真多如同孔雀东南飞里,那对苦命鸳鸯,是被母亲的破坏吗?外部环境永远只是诱因,本质的懦弱或妥协才是悲剧的关键吧。

多年后再次相遇给原本的相思更增添了许多撕裂般的痛,又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爱情悲曲《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确实能看出这首词记录了从那次江南沈园的再度重逢,表达了他们之间的眷恋和相思情切。可是不知陆先生有没有反省过,造成这出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历史上的说法,当然就怪人家陆妈妈了,而且有两层意思,一是陆母看不惯这个侄女,儿子虽然娶了娇妻,他们相当恩爱,但是觉得夫妻二人整天恩恩爱爱,没事就秀恩爱认为早晚死得快。陆母觉得这样的儿子就知道沉迷女眷,终日欢愉,不思进取,自然觉得这样对儿子来说是天大的阻碍,必须把这个女人扫地出门。

第二个说法是这个唐婉没有生育,无后为大,要断陆家的后。我觉第一种说法还有点可信,在程朱理学的宋朝,灭人伦存天欲的时代,虽然是过来人,但是觉得天天儿子这样,老母亲可能也有一些恋子情结,而且她看到自己的儿子,整日厮混,但是话又说回来,年轻夫妻恩爱这是在正常不过了,婆媳自古不和,难道陆母果然是个不讲理的老太太。至于说到无后,你又反对他们厮混又怎么能抱孙子呢?

我想这里或许可以猜测一下,这个老太太就是不喜欢这个儿媳妇,或者在嫁入陆家后,她开始对她妒忌起来。不到三年,棒打鸳鸯。据说陆先生想过金屋藏娇,但陆母比他棋高一着,立即给儿子另娶王氏成妻,二人终于在母命难违的逼迫下,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音讯全无。大家在这里很多人对陆母怨恨不已。可是有没有想过,陆先生为什么都照他母亲要求而为呢?如果是因为孝道,那么陆母担心他荒废学业,那么他就该好好争口气,而且依照陆游自己具备的素质能力,不是不能成为有作为的人,你怕老妈不乐,那你争口气啊,干嘛要这样对你自己深爱的女人呢?最可怜的还是唐女士,情深缘浅怎么能够忘怀,女子的痴情如此,那个年代被休弃的女子,恐怕日子并不好过吧,好在后来嫁给赵士程,不过一直闷闷不乐。

这个赵士程倒是个洒脱之人,而且他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从来没有对唐婉嫌弃,这恐怕比之陆先生在爱情方面要指着的多。虽然我感觉赵对唐的爱是一厢情愿,因为重来就不曾对陆游放下,多年后的相遇却成了唐婉的断魂之约,三人尴尬的相遇还是最后得到了后者的支持,前任还是最大啊,大度的让他们两个重续旧情,虽然不能在一起,但是短暂的相遇,也算慰籍了多年唐婉苦闷的灵魂。回来不久后,她就撒手人寰了。只有老赵后来对自己亡妻无限的思念。陆游依然还是陆游,他爱国诗人情怀还可以继续,只是这段感情终于没入黄土,只有那首词还有人在传颂,他们的爱情悲剧在被人传说。历史总是留给后人评说,历史却从来没有拒绝重蹈覆辙。只是希望我们应该有前车之鉴,让一些可以避免的悲剧,尽量不再发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