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的话语术


汪建的话语术

撰文:华祥名 贾贤康

题记: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巴菲特


深圳盐田,华大基因总部,每天上演着这样一幅奇景:

早上9点,华大的员工们陆续抵达了公司,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驻足在大厅的电梯前,反而走向侧面的楼梯,拾级而上,一时间人头攒动,脚声嘈杂。

原来电梯门口被拉上了一条红色的“警戒线”,还写着醒目的“健康”二字,在大楼的每一层楼梯上,都贴有卡路里提示线,告诉你爬一层楼消耗了多少卡路里,楼梯间还到处贴着“迈开腿,欣赏美”这样的标语。

除了这些,在华大你还能看到:随处摆放的体重秤,站着打字的员工……

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要回溯到去年5月的一次论坛上,华大基因董事长、创始人:汪建给华大基因定下的著名“三大纪律”之一:

“电梯统统关掉,上班爬楼梯,到处放体重秤。“三高”都不降,你的工资就别涨,你要死于心脑血管病就是我的耻辱,不允许心脏搭桥。” 规定还远不止上面这些,汪建还为员工定下了目标:“华大员工要活到100岁”。

“内部说法是要活到120岁,汪老师在公开场合要求员工活到100岁,算是说的比较克制了。”一位华大员工对我们袒露道。

为了实现自己给员工定下的100岁小目标,汪建干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

首先是建设华大独有的 “三好”文化,即 “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身体好”,不是指招体格强壮的员工,而是指加入华大后体质不能下降。

为了能掌握员工们身体状况,他不惜花重金买了两台3T核磁共振,专门让每个员工和家属都扫描血管。

他还要求所有孕妇都要筛查出生缺陷,“华二代”不能发生已知重大出生缺陷;要求所有已婚女性员工必须筛查HPV病毒,断绝宫颈癌;员工们刚开始还暗自高兴,心想这老板多体贴啊。但过了一阵子,就有人不满了。

因为“关爱员工”的汪建,一旦看到员工体脂率、“三高”等健康指标出现恶化,就会“怒不可遏”,多次在核心高管会议上强调高管必须带头爬楼运动,并强令把办公楼的客梯全部关掉了。

所有员工,特别是高管,体质下降要扣奖金,还影响晋升。

“三高”都不降,你的工资就别涨!”

那些不想爬楼梯的员工,就只能排队坐货梯,又慢又闷,感受不好,于是有人在BBS里抗议:“我们有坐电梯的权利!”

汪建面对这样的抗议,直接在楼梯里安了空调,然后

定期举办爬楼梯大赛——“老汪喊你来Party(爬梯)”,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员工坐电梯。

后来更是挖空心思在电梯口安上了人脸识别。汪建使出了浑身解数,连喊带叫,胡萝卜加大棒,恩威并用,逼得华大员工们不得不去运动。

为一己之私,屡立新规,使员工不堪其累。只是按照这样的方法,真的能确保员工活到100岁吗?、


“大家愿不愿意活到一百岁?”

“愿意!”台下群情激昂地回答道。

这是两年前在央视一套《开讲啦》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与观众的互动。

这期演讲嘉宾是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建,题目叫《一百岁的梦想》。汪建在舞台上深情地对大家说:“我活了60岁了,这是一半,我还有下一半,我在下半场等着你们。”一时间台下群情激昂 。

彼时的华大基因尚未上市,汪建的百岁言论也没有引起特别关注。

真正让这句话火起来的,是在今年5月的贵阳国际大数据博览会论坛上,坐在椅子上的汪建手持着话筒,自信满满地说道:

“公司所有员工都必须活到100岁。”“员工孩子不允许有出生缺陷。”“不允许比医院晚发现肿瘤。”“不允许放支架、心脏搭桥,即不能死于心脑血管病。”

这番话,传至网络上,引来无数网友的争论。

支持者认为,华大基因作为国内基因产业的龙头公司,创始人的话必有其科学根据。

批评者则认为华大基因就是一家传销公司,当前的技术根本就做不到以上几点。

如果说汪建是为了宣扬自家华大基因的技术而故意有所夸大,那他更早的一次发言,吃相就显得太难看了。

2017年12月,汪建在接受腾讯财经采访时,对于“民众赴境外接种HPV疫苗”这一话题,明确表示了反对:

“钱多了没事干可以打疫苗,普通老百姓还不如做个早期检测。”

此言一出,瞬间引发医学界的怒怼,知名医学自媒体“丁香医生”表示:

“有了检测就不打疫苗,这是逻辑有问题。宫颈癌疫苗的意义尤其不一般,因为宫颈癌是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癌症,99%的宫颈癌是HPV感染导致的。不打HPV疫苗的理由很多,比如对疫苗副作用的恐慌、错过最佳年龄,但拿基因检测就取代疫苗的说法来反对,就有点过了。”

知名妇产科医生王玉玲也发声认为汪建不尊重科学,“非常的气愤。”

“打假斗士”方舟子直言汪建“是为了推销基因检测而反对疫苗接种”,这样做是“要害死人的。”

面对外界有力的抨击,汪建的回答很简单:“你三年交我300块钱,如果你得宫颈癌,我赔你40万!”

难怪经济学家马光远感叹:

“在中国,骗子最多的领域,一是金融,二就是高科技领域,只要打着高科技的旗号,就让很多人不敢去质疑。”

当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屡屡对外贩卖着灵丹妙药似的技术时,技术也就成了话术。


2017年7月14日,华大基因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上市发行价13.64元/股。随后,市场展示了对这家独角兽的青睐,接连迎来了19个涨停,在11月14日股价暴涨至261.99元/股,市值突破千亿。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就在汪建志得意满,意气风发时,关于华大基因IPO数据造假的消息却悄然曝出。

华大基因于2015年12月11日报送的招股书申报稿显示,生育健康类服务2014年产量约为51.56万个,销量约为51.56万个。

而2017年3月14日报送的申报稿则显示,2014年产量约为42.51万个,销量约为42.51万个。

同时,招股说明书中涉及的相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数据又一致。数据出入如此明显,但华大基因并未在招股说明书中给出任何解释。

消息一出,华大基因股价应声下跌,仅三个交易日内,股价累计下降25.76%,市值随即蒸发超过250亿元。

其实,外界对华大基因的质疑声从未消停:华大基因是否有足够的技术来支撑其华丽的市值?事实上,华大基因在其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一直饱受诟病。

华大官网显示,2017年,华大基因研发费用仅为1.7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8.3%,同期华大基因的营销费用却高达4.02亿,是其研发费用的2倍多。反观它的竞争对手,illumina 近3年的研发总投入却超过90亿元。

7月13日,一篇《华大癌变》的网文再度将华大基因推上了风口浪尖。

该文指出华大基因主营业务无创产前DNA筛查未能帮用户起到筛查作用,最终生出带有生理缺陷儿童。称因受高商业利润驱动,华大基因及其代表的无创产前DNA筛查行业本身,诉诸孕妇“恐惧”,撬动整个医疗行业一起,逐渐放弃了一些传统筛查方法,比如唐筛、超声、羊水穿刺等,最终酝酿出悲剧。为此,华大基因不断陷入解释和澄清的漩涡。

尽管华大基因当天晚上就发了公告对该文章进行澄清,表示其严格遵守国家部门的法规要求,在相关知情同意书中明确告知了无创基因检测的适用范围和技术局限性。但该文章对华大基因的影响仍可见一斑。文章发出后的两个工作日内,华大基因均一字跌停。

无独有偶。10月26,深交所向国内基因测序界龙头华大基因(300676)下发问询函,要求说明科技部行政处罚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公司采取的整改措施及效果;并说明“14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项目是否与外方机构或个人存在合作,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等。


自2017年7月A股上市以来,华大基因的股价一度达到261.99元,成为当时仅次于贵州茅台的中国股市第二高价股,市值破了千亿。如今一年过去,华大基因的股价已跌破百元大关,市值相较高峰时的千亿,只剩下280亿左右了。

在华大股价暴跌之际,汪建又放出了话来,不屑地说:“天天盯着股价研究市值没意思,我们要的是为全人类做服务。”

如果汪建真能秉持“一切行为都是对生命负责”的原则,带领华大基因认真研发技术,那的确是全人类福音。

但汪建个人财富的增值,却不受其股价腰斩的带来的影响。

在今年5月发布的“2018新财富500富人榜”中,汪建以301.1亿元财富,排名第69位。而一年前的这个榜单中,他以99亿元位列278位——汪建的财富暴增了3倍。

我们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汪建和华大基因,只因“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如今的2018,只剩最后的两个月,当我们回顾全球经济这片风大浪急的海洋里发生的故事时,就会发现,在这一年里,帮助中国经济这条大船稳健驶向未来的,依然是那些熟悉的身影:任正非、张近东、马云……

熟悉的身影上也还是那些熟悉的特质:不打嘴炮,不炒作,脚踏实地,认真地做自己的产品……

那些喜欢到处忽悠,爱讲故事、搞“基因科学营销”的公司,不是变成了海水中的泡沫,就是在变成泡沫的路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