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騙子公司、皮包公司,才真正把顧客伺候得盡善盡美

只有騙子公司、皮包公司,才真正把顧客伺候得盡善盡美

昨天晚上去店裡轉了一下,恰巧碰到這樣一件事:一個顧客在試耳環的時候把其中一隻弄丟了,她對著店員大聲嚷著什麼。我讓她回憶一下把另外一隻放在哪裡了,她對著我暴跳如雷:“我怎麼知道?我是顧客,不見了我不知道,你叫你們店裡的人找啊,我都沒有出這個門,你懷疑我偷了你的耳環?”

一連串的責問,好像都是我們的責任。店員找遍了每一個角落就是沒有,我問她在什麼地方試的,有沒有掉到什麼地方,比如衣服上,提著的購物袋等等,她馬上反擊:“難道你想搜我的身?”

見到這樣的情況,你再爭論還有什麼用嗎?還要不要再做生意了?

我說:“算了,你走吧。”她說:“我是顧客,你趕我走?你怎麼做生意的?什麼態度?”

我承認,那時,我沒有控制住自己。我對她說:“尊敬的這位小姐,你是顧客,但你在這裡買什麼了?你這樣的顧客,不要也罷。你再不走,我叫保安請你走。”

她可能覺得下不了臺階,咕噥了幾句我沒聽懂的話,走了。

做零售就是這樣,考驗你的耐心和應急反應。顧客不是上帝,顧客就是人,都是普通的人。要將顧客放在一個對等的平臺上來對待,而不是顧客高高在上,企業要低低在下。只有處於一個平等的平臺之上,顧客才會得到來自內心的尊重。顧客就是上帝,是一種觀念,一種瞭解顧客心理、行為的思維方式,而不僅僅是落在口頭上的宣傳口號。

“服務”是現在零售業說得最多的詞彙,但往往被狹隘地理解了。誰的服務最好?首推那些打著服務、親情營銷的騙子公司、皮包公司,他們的“服務”是一流的,讓你成為售前和銷售過程中的“上帝”,但之後呢,可能會讓你掉進“十八層地獄”。  

因此,“服務”不是越熱情越好,越“無孔不入”越好。沃爾瑪說顧客永遠是對的,並不代表沃爾瑪毫無原則一味遷就顧客,也不見得就是一大堆營業員圍著一位顧客轉,而是體現在“人文的關懷、人性的尊重”方面,比如寬鬆的購物環境、齊全的商品品種、合理的價格、免費送貨等。

事實上,好服務未必就能帶來好的業績和銷量。我曾經碰到了這樣一位小店老闆,每次有客人到店,不管熟不熟,反正是誇讚得人家“完美無缺”,熱情得人家成了“上帝”,她的宗旨是:除非不進我的店,否則必定讓她掏腰包。  

一來二去,顧客就感覺到很可怕了:盛情之下,不買不好,買了自己又覺得浪費。最後,大家去了一兩次之後,就不敢再去了。這種“好”服務、“過度”的服務,只會讓人緊張,不自在,不自由,覺得受到了“騷擾”。

優秀的促銷人員無疑是能“搞定”顧客的人,這裡的“搞定”,意味著敢幫顧客做主。如果顧客一反對,你就馬上不敢說了,或者答應人家的要求,那這樣的促銷員是不會有好業績的。所以說,不要對顧客太好——尤其是那種短期和表面上的“好”。  

顧客雖然被尊為“上帝”,但是,某些真實需求,顧客自己並不知道,因此,只是聽顧客說需要什麼產品就去做什麼產品,該產品往往並不是顧客真正想要的。從顧客核心價值出發,挖掘產品的核心利益所在,這遠比熱情、微笑的表面服務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可持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