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港近7噸“碳九”洩漏 專家:有毒性但非劇毒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作者 | 柯懷鴻 謝開飛 李濤 戴幼卿 李偉欣


福建泉港近7噸“碳九”洩漏 專家:有毒性但非劇毒


昔日熱鬧的肖厝碼頭,如今人煙稀少,空氣中仍能聞到刺鼻的異味,漁民們忙於加固漁排。陳龍山攝(圖片來源:中新網)

福建泉港海域11月4日發生碳九洩漏,雖然海域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但當地漁民們仍談“碳九”色變。該事件的“元兇”碳九究竟是什麼?對人體及生物健康有何影響?

“有一定毒性,但也不是劇毒。”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研究員吳立新7日對記者表示,因其主要成分不是易揮發性的物質,因此不太會吸入中毒,主要還是通過汙染食物中毒。

另據東港石化碳九洩漏事件處置情況最新通報稱:11月5日,泉港區空氣自動監測子站各項空氣指標持續正常,受影響海域大氣VOCs(揮發性有機物)為0.0574mg/m3(4.0mg/m3以下為安全值),海水水質監測點石油類含量均符合第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化學需氧量均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符合養殖水質要求)。


福建泉港近7噸“碳九”洩漏 專家:有毒性但非劇毒


肖宇金正忙碌著往漁排上運載泡沫浮球,在他和工人的努力下,漁排終於浮出水面。陳龍山攝(圖片來源:中新網)

軟管老化致6.97噸碳九洩漏

此前,有媒體報道,11月4日凌晨3時起,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上西村及峰前村、峰尾鎮區域空氣出現異味,並隨著風向及風速飄移在主城區一帶擴散,部分海域出現黃褐色油汙狀洩漏物。經初步調查,事件源於4日凌晨1時14分,福建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執行碳九裝船的寧波一一天桐1#船舶與碼頭連接軟管處發生洩漏,共造成6.97噸碳九洩漏。

據泉州市泉港區環境保護局對外通報稱,“系其油船連接至碼頭的軟管法蘭墊片老化、破損,導致部分油品洩漏”。碳九洩漏後,泉港區立即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成立現場處置、群眾工作、海洋影響、事件調查等工作小組,迅速開展應急處置工作。截至4日18時,碳九洩漏海域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


福建泉港近7噸“碳九”洩漏 專家:有毒性但非劇毒


58歲的肖車明站在碼頭上,手指向不遠處的自家漁排,對今後的日子充滿無奈。 陳龍山攝(圖片來源:中新網)

“元兇”碳九揭秘

這一事件的“元兇”碳九是什麼?吳立新研究員告訴記者,碳九是一種聚合混合物,是石油經過催化重整以及裂解後副產品中含有九個碳原子芳烴的餾分在酸性催化劑存在下縮合而得,主要包含三甲苯、異丙苯、正丙苯、乙基甲苯等。

由於聞到空氣中的異味,當地村民擔心吸入瀰漫在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會影響身體健康,對於這個問題,吳立新告訴記者,碳九屬於易燃危險品,對水體、土壤和大氣可造成汙染;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吸入、接觸高濃度本品蒸汽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會引起眼鼻喉和肺刺激,頭痛、頭暈等中樞神經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狀,長期反覆接觸可致皮膚脫脂;同時食用被碳九汙染過的動植物海產品,還有中毒、致癌等風險。


福建泉港近7噸“碳九”洩漏 專家:有毒性但非劇毒


受事故影響,不少漁排上的泡沫浮材被腐蝕,造成漁排下沉,當地漁民損失嚴重。陳龍山攝(圖片來源:中新網)

個人應該如何防護

那麼,對於居住在臨近碳九洩漏區的村民來說,有何防護措施?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副院長鄭輝東提醒,如果居住地離洩漏位置很近,需要佩戴含活性炭過濾的口罩,避免吸入風險;避免食用被汙染的動植物海產品,一旦誤食,立即漱口,發現唇、口、舌感覺異常或麻木,並伴有頭痛和頭暈症狀時,應及時就醫;如果是皮膚,衣服接觸到,先用水清洗,再用洗滌液、肥皂徹底清洗並就醫。

泉州師院高級實驗師陳楷翰表示,目前水質雖已經合格,但是洩漏部分的富集問題也不容小覷,首先,洩漏的碳九可能流向海岸、礁石、養殖區等滯水區;其次,可能附著在海草、魚類、泥土、海鳥上;最後,也可能累積到動物油脂和肝臟中去。因此,涉事海域治理是長期系統的工作。

據泉港區農林水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已於4日下發緊急通知,要求暫緩起捕、銷售和食用轄區肖厝村海域水產品,提醒廣大市民群眾暫緩起捕、銷售和食用該區域的海產品,是否能夠食用將由權威機構進行檢測。同時,泉港區環境保護局也通報稱,目前,事件調查工作已全面展開,委託專業機構對水質、海產品進行取樣檢測,各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全力以赴做好相關工作,確保事件依法依規得到穩妥處置。

福建泉港碳九洩漏後環保局大樓噴水 官方回應

泉州泉港區碳九洩漏事件發生後,據泉港區環保局發佈通報稱,11月5日凌晨3: 00以來,泉港城區空氣自動監測站各項大氣指標已恢復正常,並持續改善向好。經泉州市環境監測站應急監測,在東港石化下方向上西村點位,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VOCs) 含量均低於企業廠界標準4mg/m3。11月5日,海水水質監測點石油類含量均符合第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化學需氧量均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符合養殖水質要求)。

但自從碳九洩漏以來,當地多名村民稱,這幾天,受影響魚排仍有石油類物質漂浮在水面,魚排受損嚴重,刺激性氣味也未完全消散。而部分搶救魚排的漁民也因頭暈、嘔吐等身體不適症狀住院,肖厝小學有幾名學生也因要避碳九或出現頭暈、嘔吐、喉嚨痛的情況請假,一些村民認為這些症狀與碳九洩漏有關,擔心其損害身體健康。此外,有村民稱,在4日晚,看到泉港區環保局大樓外有高壓水槍噴水,擔心空氣質量檢測受影響。

對於村民的顧慮,11月8日上午,北京青年報記者致電泉港區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稱,碳九洩漏後,受影響的魚排也會逐步清理,但有些在邊邊角角的殘留不好清理,需要較長時間。至於村民出現的頭暈、嘔吐等症狀是否與碳九洩漏有關,該工作人員稱,未接到相關上報,將進行了解。

而關於環保局大樓噴水是否影響空氣質量檢測結果,工作人員稱,環保局周邊有馬路在開展檢修,噴水是為降低工地揚塵,並非為了改變空氣質量監測結果。“空氣質量檢測點也不止環保局大樓一處,還有其他幾個檢測點。而且空氣質量檢測公佈的數據是用於衡量企業廠界標準的揮發性有機物,其餘指標如PM2.5、PM10未公佈。”

工作人員表示,針對碳九洩漏的各項處置工作目前仍在進行中,空氣質量及水質檢測每天也都在進行,檢測結果也會適時通報,以通報為準。

光明時評:泉港碳九洩露,事實不該成謎

11月4日凌晨,福建東港石油化工公司6.97噸碳九洩漏。泉州市泉港區南埔鎮肖厝村漁民稱,空氣中瀰漫著嗆鼻氣味,漁排泡沫被洩漏物腐食,養殖魚跑了很多,受汙染後也不敢販賣。5日,泉港區農林水局發佈《關於暫緩起捕、銷售、使用轄區肖厝村海域水產品的緊急通知》,稱待水產監測報告出來後再做決定。

根據涉事石化公司的通報,在裝卸作業時,因軟管墊片老化、破損,故而發生碳九洩漏,可見這是一場典型的“人禍”,對化工品的管理疏忽,石化公司的責任是跑不掉了。

化工品碳九洩漏,對大氣、海洋生態的破壞,當地漁民首當其衝。部分養殖戶提到,一家的損失可能就高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考慮到化工品洩露對水質的長久影響,後續需要投入的清汙成本,以及對當地水產品品牌的損傷,此次洩露造成的實際損失可能會相當大。

上述還只是金錢上的損失。至於化工品外洩造成的健康傷害,目前難以估量。據調查顯示,在搶救漁排過程中接觸過洩漏物的部分漁民,已有出現身體不適住院的狀況。出現不適症狀的並非個案,儘管目前沒有明確調查顯示漁民的身體反應是由碳九造成,但碳九對居民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化工品威脅公共健康,那在洩露發生的第一時間,當地為何沒有采取緊急措施讓漁民遠離汙染物?

洩漏發生在4日凌晨,當天泉港區農林水局發佈《通知》,不過內容相當簡短,只是要求暫緩捕撈、銷售和使用汙染水域的水產品,對洩漏物可能的致害後果,沒有任何風險提示,甚至連洩漏物的名稱也未通報。而在涉事石化公司的《承諾書》中,同樣沒看到基於化工品對身體、環境的明確警示,讓漁民無法以正確的方式及時止損。

按照應急響應的規範流程,發生化工品洩露,而且是在洩漏量高達6.97噸的前提下,一方面當地應逐級上報,另一方面,如果對身體有傷害,還需隔離汙染源。不具備專業知識的漁民,可能並不清楚碳九的潛在危害和預防。從這個角度看,泉州市泉港區官方難以逃脫瞞報的嫌疑,至少在信息公開和汙染通報上存在重大疏漏,放大了汙染的嚴重性。

不管是不是隱瞞的結果,此次事件直到目前為止,信息並不算多,而官方的說法似乎也無法服眾。

比如,11月5日泉港區農林水局局長提到,“油汙已全部清除完”,但根據社交媒體中當地居民提供的一些現場圖,卻構成對此結論的反駁。油汙清完是事實,還是為了降低事情的負面影響而進行的誇張說法?足夠透明的信息公開,以及遵守環境汙染事件應急流程的處理方式,才能讓外界信服。不作風險提醒,不告知漁民如何應對,這不是對公共健康負責的善後邏輯。

而在洩露事件之外,還有一些更深層次需要追問的便是,為什麼化工廠與養殖區如此比鄰?

事發地的肖厝村很早就是泉州海上“養魚第一村”,但後期陸續興建了一些石化工廠,這些工廠選址是,是否進行過風險評估和意見徵集?另外,還有媒體報道中提到,該地一直存在“廠村混雜”的情況,搬遷工作尚未完成,這意味著化工廠的安全隱患,威脅的不只是養殖業,可能還有諸多居民。

所以,在這起事件中,除了最大限度補償漁民損失外,一方面,對為何沒有風險提示,該有個說法;另一方面化工廠為何挨著養殖區,環評手續是否合法等,都需要接受全面的拷問,才能避免更多損失的出現。



來源 | 科技日報 北京青年報 光明網(圖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