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報母仇,二十年後連殺仇家三人,張扣扣強求庭審直播,對此你怎麼看?

愛灑紅塵


應該說張扣扣案是一段時間裡的社會熱議話題。但如果不是頭條給我推薦這個問答,我還不知道有這麼一件事。

看到這個問題之後,我在頭條上也搜索了一下,對張扣扣案的來龍去脈有了大概的瞭解,這當中既有張扣扣從小玩大的村裡玩伴的口述,也有央視的報道。當然,也看了一些社會上對張扣扣的聲援。

張扣扣的玩伴口述相對帶有主觀色彩,雖然儘量地用客觀事實來進行掩飾,但從口述的思路中還是明顯偏向被殺三父子的一家。央視的報道比較客觀,也不說誰家好,誰家壞,但有一點不太好的就是一些明顯有失公允的專家看法也報道出來,或許是因為專家的看法只代表專家個人的立場。而來自於社會的聲援幾乎都是特對張扣扣母親案早年的受到不公正判處,而罔顧了張扣扣連刃三人的事實,而且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我覺得他們聲援更多的想法是因為早年法院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妥做法,而並非是張扣扣的本人,我覺得在法治國家建設已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這些人的看法沒有多大的意義,畢竟時代已經不同了。

至於張扣扣為什麼要求法院要進行庭審直播呢?我認為是他自己覺得母親案有些冤屈,而自己是子報母仇,從另一種角度上是孝行,值得社會的同情,因此要求法院直播。

按我個人的看法,張扣扣的母親案確實是判得冤。當年是因為兩家人的恩怨,吵架、打架,張母先捱了打,繼而打了人家,又被人家打,並在返回家不久後死亡。法院的判決是判處王家不滿十八歲的小兒子七年,附帶民事訴訟賠償九千多元。 而法律專家認為早年的判決合理,認為王家小兒子符合從輕判處的條件。且別說王家小兒子是否頂案,我覺得專家也混淆從輕判處的概念。從輕判處是案情性質相適應刑罰的從輕判處,而不是整個法律條款的從輕判處。要是像專家的說法一樣,張扣扣有自首情節從輕判處10年,專家你認為合理嗎?

就這案件本身及結合1979年的刑法及1983年的人大決議,正常情況下傷害現場致死判死刑,兩家人打架致死判死緩,張母負有一定責任並且事後才死亡的,判無期徒刑或15年,那麼從輕判處是相對於無期徒刑的15年或相對於15年的12至14年,而不是條款最輕的七年。所以我認為適合從輕判處是12年至15年之間,七年明顯是量刑不當,何況1996年國家還處在“嚴打”的時期。至於賠九千多元就更不合理,1995年、1996年命案附帶民事訴訟賠償的區位在10萬至50萬之間,一般10至20萬區間偏多,因種種原因並且受害者負有責任的在5至20萬區間,顯然,確實是賠少了。再者,王家父親和二兒子案發現場參與打架,且二兒子是主要引發事件的當事人,也應列為共案次犯,其父可免予起訴,王家二兒子免予起訴或判1至3年。而要是像張家所說一樣是王家二兒子敲打張母的,那王家二兒子的判決應該在15年和無期徒區間。所以不僅是張家認為冤判,我個人也認為明顯量刑不當。

但是,現場直播對張扣扣案本身有幫助嗎?我覺得沒有什麼判助,因為這是兩個案件,且別說是事隔那麼多年,就算是張母案案發現場,連刃三人也難逃重刑,因為這不存在什麼自衛問題,法院該怎麼判還是怎麼判。我個人覺得在正常情況下,張扣扣是難逃死刑的,但因為有自首情節及受社會的同情,最後可能有50%的機率會判處死緩,而無期徒刑有概率,但很小。至於像張父期望一樣,無罪開釋,那是不可能的。這案件直不直播都一樣。

當然,像這麼一件受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案件,庭審也有必要現場直播。


林岱基


今年春節陝西漢中這一起殺人案令人震驚,22年前殺人者張扣扣13歲,他看著自己的母親與鄰居爭吵的過程中被鄰居一棒打死,而最終法院的判決也是對鄰居進行了相對很輕的處罰。

22年過去了,張扣扣的人生基本是一個失敗者的面貌,而母親被打死埋下的仇恨的種子並未消解,最終釀成了這一樁慘案。


最近庭審,張扣扣方要求庭審進行直播,並不是一個無理的要求,法庭雖沒有可以進行直播的規定,但也沒有禁止直播的規定。張扣扣案直播也有一定好處,可以讓大眾更關注正義的流程。

但張扣扣最終被如何判罰,應該以法律規定為準,而不應該受其他佐控。雖然從情感上來說,一個站在哪個場景的兒子做出那種事情,也有可以理解的部分。但生命權畢竟是最基本的,三條人命。還是應按照法律進行審判。

你支持庭審直播嗎?你覺得如何判罰張扣扣最合理?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張扣扣殺人案,一場22年後的報復。

2018 年 2 月 15 日,張扣扣在自家樓上觀察發現王自新、王校軍、王正軍和親戚正準備上墳祭祖,隨後張扣扣戴上帽子、口罩,拿上事先準備好的單刃刀尾隨跟蹤伺機作案。在王校軍、王正軍上墳返回途中,張扣扣持刀先後將二人刺死,而後張扣扣又持刀來到了王自新家裡,將坐在堂屋門口的王自新刺死。在逃離現場前,張扣扣還放火焚燒了被害人王校軍的轎車。

這個案件引發社會公眾的關注與熱議。11月16日上午,張扣扣案在庭前會議向法院提出希望對庭審的全過程進行網絡直播,否則將保持沉默。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直播錄播庭審活動的規定》第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可以選擇公眾關注度較高、社會影響較大、具有法制宣傳教育意義的公開審理的案件進行庭審直播、錄播。

其中不得進行庭審直播的案件主要有以下情形:

(一)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未成年人犯罪等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

(二)檢察機關明確提出不進行庭審直播、錄播並有正當理由的刑事案件;

(三)當事人明確提出不進行庭審直播、錄播並有正當理由的民事、行政案件;

張扣扣殺人案案發後,新聞媒體對此都進入深入報道,央視亦對此熱按進行報道並且挖掘22年前的舊案,在互聯網上引發社會公眾的關注。

張扣扣殺人案所引發的關注度及熱議,完全符合法律規定的社會公眾關注度高、社會影響較大的要求。並且張扣扣案件集中體現私力救濟、合法維權與刑事犯罪之間的界限,如何通過法律途徑及方式進行合法維權,對於社會公眾極具法治宣傳教育。通過庭審直播可以提高司法透明度、提升司法公信,讓司法公正看得見、能評價、受監督。在張扣扣案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未成年人犯罪等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情形,對於其提出的庭審直播要求,應當予以支持。


葉律師


對於張扣扣要求直播,我是給予支持的,當然我說的也不算!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眼睜睜看著自己母親被殺,兇手卻只坐了幾年牢,對於受害者家屬張扣扣確實感覺到不公平。張扣扣為母報仇確實解了自己心中的仇恨,但是也給自己帶來了牢獄之災,也許面臨的是死刑!

我為什麼支持直播呢,因為案件不涉及到國家機密,而且這件案子備受公眾關注!對於這案件,三分之二的公眾都是現在張扣扣一方,用道德為張說話,似乎有仇必報是必須要做的事!而法律是不講人情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我支持直播,看看法律如何平等公正嚴明的處理這一案件!


而這件案件背後的故事,張扣扣二十年都經歷了什麼,在當初定案後,對於一個未成年的身心發展,相關社會單位有沒有及時跟蹤並引導一個未成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如果有,至於釀成今天的悲劇嗎?

希望大家轉發擴散!


草根點評


張扣扣是個有血有肉的真正男兒,我很敬重。

我不禁想到了水滸傳中,武松為了給大哥武大郎報仇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之所以殺西門慶和潘金蓮是因為縣大老爺收了西門慶的銀子,不秉公辦事,造成的。

反過來說張扣扣的事,有這麼大的冤情。而且不是哥哥被殺,而是媽被殺。我雖然不知道內情,但我相信殺人動機的模式應該是一樣的。

我很支持讓張扣扣庭審直播。不光是個人的冤仇問題,也是弱勢群體的生存問題。也是社會的正義是否能伸張的問題。

這件事也告訴和我們,有勢的人你們也不要囂張,以強欺弱,如果你們能得到回報,那你們的代價會更慘重。


校外老師


雖然張扣扣犯了國法,但我敬他是條漢子,也支持他直播庭審的最後請求。


說來張扣扣在很久以前就陷入死結,他自己解不開,也沒有旁人替他解開。於是這個死結越來越緊,逐漸深深地嵌進肉裡折磨著他。他日夜忍受著這份痛楚,找尋不到其他出路,也沒人幫他指明一條出路。於是,走投無路的他只報仇雪恨才能得到救贖。

無論是誰親眼看到母親被人打死,最後兇手卻只被判處七年有期徒刑,都會心懷怨恨的。據張扣扣的姐姐張麗波所說,王家老大王校軍是個當官的,是他利用權勢指使證人顛倒黑白。明明是王家老二王富軍用棍棒打死自己母親,最後卻推到了還未成年的王家老三王正軍身上。

所以,張扣扣有理由相信,殺母兇手並沒有被繩之以法,至少沒有罪有應得。畢竟,六年徒刑和一條人命之間,是完全沒有等價性的。當年真相究竟為何,我們已無從得知,但光是從判決結果來看,刑法的矯正正義的社會功能確實沒有實現。

於是,被複仇佔滿身心的張扣扣,參軍入伍強身健體,並且年滿三十也沒有娶妻生子。終於,他抱著同歸於盡的決意,將王家三兄弟揮刀砍死,以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


張扣扣是明白的,現代社會並不允許同態復仇,無論殺人動機是什麼,殺了人就得償命。但是,他想向整個社會告白內心,他張扣扣並非濫殺無辜的殺人魔。所以,他才請求網絡直播庭審過程。

我完全支持直播庭審,因為本案並不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更不涉及商業秘密,完全符合公開審理的條件。況且本案在社會上已經引起巨大反響,為了回應公眾關切,直播庭審是最好的選擇。

另外,直播本次庭審,也能正告整個社會,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將會造成什麼惡果。以此告誡身居高位者不能恃強凌弱,居中裁判者不能顛倒黑白。只有秉公執法,才能維護社會和諧。


冰焰


如果直播不違背法律規定,我支持直播。

13歲目睹自己母親被亂棍打死,到底誰是真正的兇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打死母親的人”因未成年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他心有不甘,大年三十,他有預謀的殺死了王家三兄弟。


事情很簡單,但張扣扣並未如其他殺人犯一樣被唾棄,而是被人敬稱為漢子。因為公眾的樸素心理認為“他做了正確的事兒”。

案子一出,傳出來“因為老王家有人,案子判的不公,張扣扣需要自己報仇”。 但是,現實生活中,除去未成年人,故意殺人被判處十年以下的並不少。譬如前段時期母親摔死自己孩子的案子,還有非誠勿擾王佳殺夫案”…

所以是否張扣扣母親的案子存在問題尚不確定的情況下,不希望有人拿這為張扣扣推脫責任。

假設張扣扣在母親去世後,參軍娶妻生子,過上正常的生活,也許他心中的仇恨不會讓他變成“魔鬼”,這就涉及到未成年人的父母如果犯罪,未成年人的監管問題。


我想張扣扣的直播可能帶來最大的益處是“告訴人們孩子不是什麼都不懂,家長們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而不是成績,是否有出息” 。

即使為了這一點,我支持張扣扣案直播。


秘語相傳


個人完全贊同張扣扣的要求,個人覺得他只是想把他那內心裡20幾年的想法告訴大家,他想在廣眾下找答案,35歲的人而且事情已經過去20多年了,他肯定問過自己千萬次能不能這樣做,那麼是什麼樣的一個點讓他選擇了憂鬱了多少年多少次的決定,是他為母不平嗎?或者是他個人覺得當年的兇手沒得到正法,又或者因為他一時想起媽媽起殺心報仇?在情感上我理解張扣扣的做法,不贊同他的這種方式,是什麼讓他最終選擇這麼一種報復的方式而且是殺3個人,是他沒去嘗試其他的方式,還是他嘗試了一直沒得到回應呢?他能這麼做肯定知道自己的下場,抱著必死的心做的事最後還怕什麼呢!




豬豬俠87443754


張扣扣為母報仇,三命在手,其在作案前已報必死之志,現在求生欲怎樣,未可知,後悔與否,未可知,實則他已經沒有了後悔的權利與機會,如不出意外,張扣扣將會領到死刑判決,死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張扣扣要求直播挺審,動因並不大可能是為了博得大眾的同情,為自己免死。

張扣扣案發之初,網絡上一片喧囂,時過境遷之後,也不乏冷靜和理性的聲音。最近一部在某酷上播出的電影《扣扣事件之古宅魅影》,男主即是張扣扣之精神創傷的再現,童年失母的創傷,壓抑了20年的仇恨,策劃了20年的復仇計劃,最終經過心理治療,放下仇怨,走出陰霾。

心理問題不能依靠法治來解決,法治不是萬能的,張扣扣的悲劇在於,自13歲失母之日起,沒有人走進他的內心,他內心每天的跌宕起伏,仇怨交錯,沒有人看得到,沒有人幫他解,他自己,無能為力,越陷越深,掉入死扣,無法自拔。

所以,張扣扣要求挺審直播,可能是有話想說,想把自己積鬱了二十多年的怨恨情仇,為什麼一意孤行走向不歸路,從什麼時候產生了報復殺人的念頭並無力自拔,期間有沒有放棄過,促使他放棄這個惡念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放棄了又拾起,直至那一夜“你讓我沒法過年,我也不讓你過年”的神鬼齊喑的殘忍殺戮,他想告訴全世界,這九成以上,是他對社會最後的交代和遺言。

這很重要,對他,對普羅大眾,都很重要。這可以讓我們看到他的一直被忽略的、被當成空氣一樣存在的內心世界,看到一個童年遭受殺母之痛的孩子,扭扭曲曲的成長軌跡,有利於警醒社會警醒他人,怎樣防範和避免這一系列的不幸和“意外”,讓內心失範的秩序,迴歸正途。

另外,庭審本來就應該直播。張扣扣這樣影響的案件,更應該直播。

大家可以看一下最高法院的庭審直播網站。

放一點《扣扣事件之古宅魅影》的片花截圖,一部很好的警世之片,有興趣的可以去某酷看一下。


潘衛霞律師


張扣扣案庭審直播是必要的,凡是引起民間廣泛關注的案件,庭審直播都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張扣扣家境非常普通,因為自己年幼時目睹母親被打死,故當兵回來後為母報仇。而對方家族勢力明顯好於張扣扣,張扣扣一家沒有得到應有的公正結果,所以才導致了當年的慘案。

所以,當事人張扣扣主動要求庭審直播,說明他充分認識到自己犯罪的嚴重性,並且充分尊重法律,希望能得到公正的審判。

總之,違法犯罪的行為應該堅決禁止,無論是以何種理由。但是,任何人都有要求法律公正的權利,任何人也都有監督法律公正的權利,張扣扣也一樣,他犯罪但認罪而且尊重法律,同樣也值得被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