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G流量20元 運營商為5G時代做準備的新計費方式套餐?

點右側“關注”獲取最新圈內消息


以前的手機用戶出門都是醬嬸兒的:

“問下這裡WiFi密碼是多少?”

現在的手機用戶很多都是醬紫的:

“別連這兒WiFi了,又慢又不安全,用流量啊!”

漸漸的,月套餐包含10G或幾十G流量的用戶悄然間普及了,這也是套餐價格不斷優惠帶來的市場刺激。在流量越來越便宜的當下,業界都在期待運營商在服務和業務創新上玩出新花樣。

但是,近日中國移動推出的新計費模式“階梯式計價”似乎又將運營商收費帶入“花式賣流量”的模式中。

20G流量20元 運營商為5G時代做準備的新計費方式套餐?

按照運營商解釋,該新套餐月費18元,包含80分鐘的全國主叫分鐘數、來電顯示,全國被叫免費。套餐之外的國內流量採取單價模式收費,根據用戶每月的使用量分為4段,價格最低可至5元/GB,將在北京、上海、安徽、江西、河南、湖北、陝西率先試水。

看似是在為5G時代做準備的新流量計費

用戶是什麼反響?

20G流量20元 運營商為5G時代做準備的新計費方式套餐?


運營商一直在降費,用戶卻一直在喊貴。2014至2017的四年中,三大運營商流量資費均價分別為134.7元/GB、78.1元/GB、47.88元/GB、26元/GB,呈逐年大幅下降趨勢,近三年的降幅平均在40%的水平。伴隨“不限量”的熱潮,三大運營商更是使出渾身解數,資費的價格戰愈演愈烈,但為什麼,一再降費卻一直備受爭議?

20G流量20元 運營商為5G時代做準備的新計費方式套餐?


增量不增收的尷尬

早在2016年下半年,三大運營商的移動上網流量貢獻就首次超過了傳統業務,但是,在流量這一用戶剛需迅猛增長的態勢下,運營商的用戶ARPU值並未明顯上漲,且有下降過程。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中國移動ARPU值為58.1元,同比下降6.6%(去年同期62.2元)。4G用戶ARPU值為64.4元,同比下降9.6%(去年同期71.2元)。

而從更長遠來看,看似便宜的流量套餐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把消費習慣從圖片文字轉向視頻、直播和手遊等。

但事實上,每一次費繞資費的新舉動,都似乎從側面反映著運營商高層的一次公開觀點:“基礎電信行業價值彷彿一碗湯、湯一碗,倒過來叮噹響,倒過去響叮噹,倒過來倒過去,還是那碗湯,可每倒一次,行業價值下降一次。”

那麼,國際運營商在流量是怎麼做的?

通信世界此前報道過,最勇於嚐鮮的國際運營商AT&T,已經在視頻服務上大刀闊斧地改革,通過收購DirecTV及時代華納公司,改變了其“管道”角色,成為媒體內容的輸出者。收購時代華納可以說是運營商進軍媒體服務的一個標杆事件高質量的高清影視內容資源,促使AT&T從電視和媒體服務獲得的收入佔其總收入的比例越來越高。

日韓運營商裡KDDI早前就已發佈了在au賬號、au錢包基礎上的“au 生活設計”,推動移動電話、固話、食品、日用品、電、保險、住房抵押貸款等業務快速發展,正朝著“生活設計公司”的角色轉換。

那麼回看國內運營商的線上線下資源,可以說非常豐富。其實國內運營商在電視、閱讀、音樂、遊戲等更多業務上已早有佈局,希望強化對流量內容的掌控力度,但截至目前,在視頻、遊戲、音樂等領域,仍是幾家知名巨頭佔據了主要市場,運營商的影響力幾乎還很薄弱。而一騎絕塵的AT&T,已經可以在瞭解客戶對內容需求的基礎上開拓新的商機,在廣告、電子支付、位置服務等業務上實現盈利。

如何盤活自己的資源?恐怕要儘早走出“一碗湯”。

未經允許,謝絕複製、摘抄和編寫。


通信世界全媒體已入駐各大媒體平臺,搜索關注“通信世界”獲取行業睿智觀察

《通信世界》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人民郵電出版社主辦,是中國通信產業的前瞻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