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買理財 注意這幾點才能收穫最大收益

還有一週,中秋節就要到了。而中秋節後再過一週,國慶節七天長假也將到來。隨著佳節的日益臨近,不少商家都準備大力促銷,欲借雙節這個悠長假期的良機大賺一筆。而銀行也不甘落後,多數銀行紛紛在節前推出了節日專屬銀行理財產品,這些產品通常收益會稍微高一點,以吸引更多投資者購買。

在現今投資市場風險高企的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作為穩健理財的代表,受到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青睞。比起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顯然更有競爭力,和股票、P2P相比,銀行理財的風險又低了很多,這些優勢使得銀行理財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與日俱增,不少投資者紛紛將資金從股市和P2P撤出,轉投銀行理財。

那麼,不少投資者要問了,節前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好時機嗎?都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事實上,節前是買理財的良機。這是因為,在當前我國經濟下行之下,央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市場流動性保持充裕,導致利率下降,各類理財產品收益率也相應地出現回落。儘管如此,但隨著“雙節”臨近,市民的消費需求將大大增加,銀行會面臨較大的提現壓力。為應對大量提現,銀行也會通過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來吸引更多資金,理財產品收益率或將出現小幅上漲,這顯然會吸引不少投資者。

雙節買理財 注意這幾點才能收穫最大收益

可見,節前是購買理財產品的好時機,銀行理財或出現銷售“小高潮”。不過,除了收益率,投資者還需要多仔細留意其他方面,只有擦亮眼睛,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獲取理想的收益。

1、產品何時起息。一般來說,中秋有三天假期,國慶有七天假期,所以節日之前是比較特殊的時間點。由於銀行過節也要休息,所以銀行在節前發行一些理財產品往往是節後才起息,這樣一來從節前購買日到起息日的這些天僅按活期計算利息,不享有收益,導致發生資金“站崗”的情況,間接造成收益“縮水”。所以,投資者在購買前一定要看清楚產品什麼時候起息,建議投資者儘量選擇節前起息的產品,實現收益最大化。

2、產品的贖回條件。實際上,不同的理財產品贖回的條件都不一樣,有的銀行理財產品不允許提前贖回,有的銀行理財產品允許提前贖回,但只能在特定的時間贖回,而且需要支付一定的贖回費用。如果投資者有較強的流動性需要,那麼一定要詳細瞭解產品贖回事宜(尤其是贖回條件和贖回時間),提前規劃好時間,然後再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資金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產品。

3、產品的結算期。不同的銀行理財產品結算期不同,理財產品到期日如在節假日銀行休息期間,一般都會延長至上班日才進行結算,而這樣會拉長資金佔用時間,同時也會拉低收益。還有的理財產品到期日和資金到賬日並非同一天,資金到賬日晚於到期日的情況也屢次發生,這也間接延長了投資期限,造成收益減少。所以,投資者一定要留意產品結算期,看清產品到期日和資金到賬日都是哪天,提前做好資金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