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科學家稱基因工程或能滅絕蚊子種群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新媒體專電 法媒稱,科學家24日說,他們首次成功利用基因編輯工具在實驗室中消滅了攜帶瘧疾的一整個蚊子種群。

據法新社9月24日報道,所謂的基因驅動技術是通過強迫進化發揮作用的,它確保了經基因工程改造的特徵能傳遞給更多的後代。

報道稱,在對岡比亞按蚊進行的實驗中,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對一種名為雙性基因的基因進行了微調,以便讓每一代中都有更多的雌蚊喪失叮咬或繁殖能力。八代之後,就再也沒有雌蚊了,由於缺少後代,種群就此滅絕了。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帝國理工學院生命科學系教授安德烈亞·克里桑蒂說:“這一突破錶明,基因驅動技術可以發揮作用,為抗擊困擾人類數百年的一種疾病帶來了希望。”

報道稱,此前,該團隊和其他研究人員曾試圖在實驗室中通過基因編程讓蚊子滅絕,卻遭遇了“阻礙”,因為基因變異對這項高技術工程產生了不利影響。

克里桑蒂說,下一步將是在一個模擬熱帶環境的封閉實驗室中測試這項技術。他在一份聲明中說:“至少需要再等五到十年我們才會考慮在野外對蚊子進行基因驅動實驗。”

報道稱,在實驗中被瞄準的雙性基因是在數千萬甚至上億年前形成的,如今仍被許多昆蟲所攜帶,僅發生過微小的變化。

研究人員說:“這表明,該技術未來可以專門用來對付其他攜帶疾病的昆蟲。”未參與該研究的一些科學家稱,這一突破來得很及時。悉尼大學臨床講師卡梅倫·韋布說,“控制蚊子的傳統方法——尤其是使用殺蟲劑——正變得越來越無效”,這主要是因為蚊子的抗藥性在增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