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民营企业“活下去”不易,“放管服”需进入新阶段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经济|民营企业“活下去”不易,“放管服”需进入新阶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10月27-28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第84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召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原文 :《稳定预期释放民营经济活力》

作者 |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贾弘睿 蓝管秀锋

图片 |网络

助力民营经济摆脱困境

民营经济发展的困境不解决,将影响大局。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邵秉仁认为,由于近几年多种因素的叠加,民营企业问题逐渐显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民营经济的这种状况继续恶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就很难稳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认为,改革在不少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有一些改革举措落实不够有力,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经济|民营企业“活下去”不易,“放管服”需进入新阶段

优化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具有迫切性。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认为,我国虽然经过了40年经济体制改革,但目前仍然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调查显示,5分制下,政策的公开、公平、公正方面,国有企业评分比非国有企业高0.36分;金融服务方面,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高0.76分;二是政府过度干预问题。下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需要解决政府过度干预和参与资源配置的问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毕儒博认为,尽管近些年中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但是借贷成本是非常高的。与之相比,国企一直在亏损,但是它们却能够轻易获得贷款。此外,还有一些领域存在垄断,制约了公平竞争。

经济|民营企业“活下去”不易,“放管服”需进入新阶段

改善民营企业面临的政策、舆论环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认为,当前社会舆论、政府管理和涉及的诸多政策都打上了“所有制烙印”,在企业之间也形成了一条很深的“所有制鸿沟”,国有企业为规避风险倾向于在体制内交易,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受到阻碍。面对这样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民企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感觉受到不公正待遇,由此缺乏信心、缺乏安全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也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亟须改革为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但是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等方面,还总是面临着一些方面的干扰。

以降低制度性成本为重点破解民营企业“活下去”的困境

经济|民营企业“活下去”不易,“放管服”需进入新阶段

适度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避免一刀切。邵秉仁建议,在当前实体经济不振的情况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应有所取舍,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应坚持分类施策、定向扶持,避免一刀切。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要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同时,减税让利、藏富于民已经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要真正降低企业和个人税负,给企业家和社会以稳定的预期。

经济|民营企业“活下去”不易,“放管服”需进入新阶段

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重点重塑“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过去40年,“中国制造”依托低成本优势快速崛起,今天,“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减弱。“中国制造”要重塑新的综合成本优势,关键在于通过系统的制度变革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一是着力大幅降低民营企业税收负担、社保费用负担,以支持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活下去”;二是着力解决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相匹配的普惠金融问题,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三是着力破除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垄断格局和利益藩篱,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经济|民营企业“活下去”不易,“放管服”需进入新阶段

以大幅降低企业税负为重点改革税收制度。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秘书长靳东升认为,我国对经济领域征税主体框架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税制改革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尽快启动税制结构调整和对经济领域征税及社会领域征税的全面改革。一是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保持所得税和货物劳务税双主体结构总体不变,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和向社会广泛征税的比重;二是税制改革中要更加注重整体推进,综合改革;三是努力实现中国税制的国际化,遵循国际税收规则,引领国际税收标准,实现中国税制的国际化;四是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考虑信息化、网络化和大数据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实施税制结构再造、组织结构再造和税收征管流程再造;五是进一步建设公平、简化和高效现代税制。

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

发挥国有经济的基础保障作用和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深圳市委原常委、原副市长张思平认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同在一个生产链中,国有企业在上游,在重型制造;民营企业在下游,在消费品制造。但深圳的情况有所不同,深圳国有企业不在上游而在基础领域。2003年前后深圳国有企业已经退出了高科技、工业、商贸、物流、建筑等领域,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为国民经济、城市发展、民营经济起到一个保障作用。因此,在深圳产业体系当中,民营经济是主体,国有经济是基础保障,两者都很重要,共同支撑着深圳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

经济|民营企业“活下去”不易,“放管服”需进入新阶段

优化营商环境,让营商环境像海南的空气一样清新。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思涛建议尽快从机制上消除六大现象,优化营商环境:一边下大力气招商引资,一边关起门来打狗;一边下大力气招商引资,一边招商项目难以落地;一边花力气招“二女婿”,一边“大女婿”闹着要走;一边花力气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一边原有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一边推进“极简审批”,一边人为设置门槛;一边喊着创新服务企业的方式方法,一边不担当不作为。

经济|民营企业“活下去”不易,“放管服”需进入新阶段

加快推动“放管服”升级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王露指出,优化营商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经济发展新方略,也是十九大之后“放管服”改革的新目标。以往我们只是强调对政府审批事项数量的控制,现在更加注重的是企业营商环境“质”的提升;以往只是强调从政府自身角度来改革,现在重视从政府的服务对象——企业角度来改革。所以说,对营商环境的关注意味着 “放管服”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33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经济|民营企业“活下去”不易,“放管服”需进入新阶段经济|民营企业“活下去”不易,“放管服”需进入新阶段
经济|民营企业“活下去”不易,“放管服”需进入新阶段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