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新生兒交流很重要,如何跟新生兒交流?

丨楠澤


新手爸媽們在照顧新生兒的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理需求之外,還要重視新生兒的情感和心理需求,這就需要爸媽們知道一些特定適用與新生兒交流的方式。

1、愛的抱抱。

爸爸媽媽等其他照顧的親人,在新生兒醒著的時候,要給寶寶愛的抱抱,聰明的寶寶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2、給寶寶按摩,舒適的撫觸操也是一種有效的傳遞愛的方式。

按摩除了能夠讓寶寶情緒更安穩、睡得飽、吃得好之外,通過按摩時親子間的親密接觸,也能夠讓寶寶通過種種撫觸的動作及眼神交流,感受到父母的呵護之情。

3、多與寶寶說說話,聊聊天。

新生兒寶寶最喜歡什麼?他們最喜歡看媽媽熟悉的臉,也最喜歡聽媽媽溫柔的聲音,所以媽媽們可以像寶寶聽得懂一樣地和他去聊天,寶寶也會給我們一些意外的驚喜呢。

比如給寶寶餵奶的時候,換尿布溼的時候,都是很好的眼神與語言交流的好機會。

4、給寶寶唱唱好聽的歌謠,念念有韻律感的唐詩等。

我就喜歡在小萌寶睡前輕輕哼唱自己編的搖籃曲,在新生兒的世界裡,只要是聽到了媽媽的聲音,不管唱什麼,唱得怎麼樣,都會非常享受的。

5、和寶寶玩玩親子游戲。

玩親子游戲可不挑寶寶的年齡大小呢,就像全世界寶寶都通用的經典遊戲“躲貓貓”,就是非常適合與小寶寶玩的親子游戲之一。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萌媽,斜槓型全職媽媽,在帶娃之餘利用碎片化時間,兼職自媒體寫作。目前是多家自媒體平臺的簽約作者,專注於學習並分享最接底氣的育兒知識,堅持日更,聽說每一位想實現科學育兒的父母都關注了“萌媽百寶箱”

萌媽百寶箱


新生兒的表達方式比較簡單:

1、哭

剛出生的寶寶餓了,拉了,尿了,唯一的表達方式就是哭。


2、面部表情

寶寶滿足、快樂、不舒服、害怕等都可以通過他的面部表情表現出來。

3、身體接觸

寶寶喜歡依偎在媽媽懷抱裡很自在,很享受和媽媽一起的美好時光。反之,他掙扎著要離開,就是不喜歡和你在一起。

那麼,怎樣跟寶寶交流呢?

一、仔細觀察

在各正種不同情況下,仔細觀察孩子的不同反應。你會慢慢了解他表達情緒的方式。

二、說出你對他的詮釋

跟他重複說“你是不是餓啦 ”,“你是不是想起來啊”之類的話。這也有助於寶寶語言的發育。

三、有效的傾聽與溝通

作為一個有效的傾聽者,需要全神貫注,包括眼神的接觸,散發出“我在聽”的訊息。溝通要用開放式的反應,比如通過一個微笑,皺眉等。

你給寶寶的回應越多,表示你越瞭解他。多用“眼睛”傾聽寶寶的聲音,你會發現,其實他們的世界也不是那麼的難以理解。


佳奇寶貝


正所謂理論歸理論,操作歸操作。

一頓操作猛如虎,做為一個超級奶爸,反正我是野路子,我都是這麼跟我兒子交流的。

新生兒剛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很脆弱也特別沒有安全感。

我就發現了,我兒子,抱在懷裡睡的挺安穩,一放下就會醒,我想他在懷裡就比較有安全感。

必須要抱抱。一定要抱抱。不然等他大了,就抱不動了。

摸摸小手啦,偶爾摸摸頭啦。帶他出去晃盪啦,推著他曬太陽啊。

我很懷疑他能不能聽的懂我說話,我想大概是不懂的。差不多等於自言自語。

做為一個鋼鐵悶騷直男,我都會用疊詞了,什麼坐車車,睡覺覺,吃奶奶。這些話如果不是對我兒子說,我特麼分分鐘想砍自己幾刀。

有兒子,真好,都讓我變的溫柔了。

我覺得一定要去回應他,比如他哭的時候,一定要回應他,讓他有安全感。他發出某種聲音的時候,也要回應他。不管有沒有用,說不定就有用了呢。

兒砸兒砸,你啥時候才會說話啊,啥時候才會叫爸爸啊,你爸爸我這麼能編故事,空有吹牛逼的本事都無處安放啊,什麼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這些你爸爸我一樣都不會。

但你爸爸我能跟你說數理化,能跟你講歷史,上下五千年,有二千五年還是有一點了解的。

坐等你長大。

(昨晚我抱著他,突然傻傻的對我笑,然後對著我嗯~了一聲,我也嗯~回去了,他又笑著跟我嗯~我倆就這麼嗯來嗯去。哈哈~)

(給自己打個小廣告,每次回答完,總有那麼一兩個人是對我有好感的,對,說的就是你,不要左看右看了,請不要吝嗇你的好感了,點個關注。畢竟像我這樣清晰脫俗的悶騷界的泥石流已經不多了,我的回答就像我本人一樣奔放。另外,本人主頁有很多好看的視頻,各種經典,經典中的經典,總有你喜歡的。謝謝,再次感謝)

謝謝,mua~


毛豆配叉燒


用哭來表達訴求:

在寶寶開口發聲前,能表達自己需求的方式就是哭,哭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能力,肚子餓了哭、尿布溼了哭、困了累了哭、冷了熱了哭、需要抱需要安撫的時候還是哭。

除了表達生理需求外,寶寶的哭也有“抗議”的意思。如果寶寶所處的環境過於吵鬧、光線過於刺眼,寶寶也會哭鬧。嘈雜的聲音、刺眼的光線對寶寶來說都是“刺激”,當這些“刺激”超過寶寶的負荷時,寶寶就會用哭鬧來表示抗議。


分辨寶寶的哭聲:

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新手爸媽們還聽不懂寶寶哭聲之間的區別,不知道什麼樣的哭聲代表什麼樣的需求。

領會自己寶寶的哭聲需要技巧,也需要經驗的積累。

杏媽在這裡向爸爸媽媽們介紹幾點分辨技巧,比如:寶寶在餓的時候,哭聲一般是短且延續、音調較低的;寶寶在難受的時候,哭聲一般是尖銳刺耳的;寶寶在感覺到尿布溼了的時候,哭的同時還會扭動身體。

其它交流方式:

哭是寶寶最主要的溝通方式,不過寶寶還有其它方式與您交流,這些方式會隱蔽些,爸爸媽媽們需要仔細觀察體會。

寶寶在出生時就能分辨聲音的差異,如果您經常跟寶寶說話,她會很快認識您的聲音。所以,在給寶寶餵奶、換尿布或做撫觸的時候,您記得跟寶寶說話,看看她對您的聲音做出的表情和動作,這也是“交流”。

新生寶寶的視聽能力無法很好的協調,但是當您在她旁邊溫柔的跟她說話時,她即使看著遠處,也會仔細聽著您的聲音,在“聽講時”寶寶的面部還會帶表情,甚至移動手臂或身體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幸運的話,在寶寶滿月前,您就可能看到寶寶的第一個微笑啦!

寶寶的“語言”有哭、有表情、有動作,細心的爸爸媽媽一定能從寶寶的這些變化中體會到寶寶的“小心思”。


兒科醫生鮑秀蘭


與新生兒的交流其實很簡單,我不是學醫也不會科學,但我親力親為帶大了一雙兒女!新生兒出生時睜開眼睛就是一副好奇樣子!不斷轉動眼睛觀察周圍一切,為什麼看完之後會哭,因為新生兒看到不喜歡的表情或環境!言歸正傳!與新生兒交流首先注重的是表情,母親身上有奶香味,所以新生兒會認定親切的人,但某些父親爺爺奶奶等親人第一次見新生兒,寶寶會哭,是見到了他們的表情!所以樣子醜也會嚇到寶寶!其次就是環境,新生兒接觸的環境很主要,燈光不能刺眼,牆壁不能有兇惡或大氣磅礴的掛畫,因為新生兒睜開眼的同時,腦細胞開始想象!也會受到驚嚇!空氣流通也會造成新生兒哭喊!最後是身體接觸,與新生兒交流最多的是身體接觸,有很多人都曾經試過,為什麼抱一抱寶寶就哭,很簡單,因為你的手粗糙衣服太硬或身體過熱滿身大汗的,新生兒皮膚很嫩,感應能力很強!說到這裡,很多父母大人都該明白了吧!所以希望各位父母親在新生兒出生頭一個月,母親的月子裡多陪陪寶寶,別顧著自己坐月子,也應該更細心照顧新生兒,離開母體新生兒哭鬧更厲害!現代新母親月子裡休息不夠或產後抑鬱都以為是寶寶哭鬧所致,都想著把寶寶放遠一點就能睡好覺!其實不是,母子連心!把寶寶放開,新媽媽睡覺都會驚醒,而且很心掛!所以新生兒交流身體接觸很重要!亂說一通,不喜別噴謝謝!





呆萌娃傻菇涼


新生兒,是指娩出母體並自臍帶結紮起,至出生28天內的小寶寶,也就是未滿月的寶寶。

很多人都認為,新生兒只會哭,一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並不需要交流。這樣的想法是大錯特錯的。

跟新生兒交流很重要,如何跟新生兒交流?

1、眼神交流

剛出生的寶寶,雖然看不清周圍的事物,但並不代表他沒視力。剛出生的寶寶其實就會看媽媽的臉了,到2-3周的時候,他會經常注視著媽媽。當媽媽注視寶寶的時候,寶寶會聚精會神的看著媽媽,眼睛也會變得特別明亮,顯得非常興奮,甚至會手舞足蹈。

所以,在月子裡的時候,媽媽應該經常和寶寶進行目光接觸,這是寶寶和媽媽之間的“心靈交流”,不僅可以加深母子之間的感情,還能促進寶寶的行為認知能力。

2、多和新生兒說話

寶寶的聽覺感受器在胎兒6-7個月時就已經基本成熟了,正常的新生兒一出生就會有聽力的。

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月裡,寶寶的聽力發育會逐漸成熟,他會對人們的語言特別敏感,總會認真的傾聽,對噪聲也很敏感。在這個月齡寶寶不但聽力非常好,而且能夠記住他聽到的很多聲音,會在聽到熟悉的聲音或語言的時候,把頭轉過去對著聲音來源。

媽媽可以在給寶寶換尿布、餵奶和洗澡的時候,儘可能抓住一切機會和他們說話,增進母子間的感情交流。

3、表情交流

新生寶寶能注意到不同的表情,如果你對他做出誇張的表情,他就會目不轉睛的看著你,而且有的寶寶天生就有模仿能力,當你對他作出吐石頭的動作時,他也會學著吐自己的舌頭。但在所有的表情中,寶寶最喜歡的還是媽媽的微笑。

寶寶通過這種模仿能力,會學習到更多的東西,所以爸爸媽媽也要儘可能的和寶寶進行表情交流,這樣可以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4、撫摸交流

剛生完寶寶的時候,醫護人員都會讓寶寶貼貼媽媽的臉,這是讓寶寶感受媽媽的溫度,也讓他有安全感。

寶寶最喜歡的就是媽媽溫柔的安撫和擁抱了。寶寶想要媽媽抱的時候也會哭,但通常這種哭聲比較平緩,但有一定的顫音,而且很有節奏,寶寶會不停的轉動頭部,等媽媽走到面前時,就會對媽媽露出特別期盼的神色,哭聲也變小了,但嘴裡仍舊哼哼唧唧的。這個時候,只要媽媽將他抱起,他馬上露出笑容或表現出很滿足的樣子。

對於新生兒來說,最重要是安全感的建立,而安全感的建立就來自於與爸爸媽媽的交流與陪伴。所以,各位新爸爸新媽媽,在護理新生兒的同時,別忘了還要與他們多多交流哦!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導語:新生兒說,不要因為我不會說話就不理我,我懂得的事情其實還是挺多的。

新生兒是指多大的孩子?

從出生到1歲是嬰兒,而其中最初的第1個月,是叫新生兒。新生兒是指出生第1個月,4周內,即28天之內的孩子。這個算法和孩子在媽媽肚子裡的算法是一樣的,足月40周實際上是隻有9個月10天,我們經常說的“懷胎10月”只能算是“懷胎9月”。

為什麼說跟新生兒交流很重要

交流得越多,孩子就能更好地學習語言。孩子學習語言是要有環境的,狼孩聽力沒有問題,但是因為沒有人的環境,他也不會人的語言,只會狼的語言表達。
有朋友家孩子聽力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因為是給爺爺帶的,爺爺不愛說話,錯過了培養孩子說話的最好時機,6歲了還說不太好,有自閉症的傾向。

而從情感上,孩子天生是敏感的,能夠感知到他的出生是不是受歡迎的,有人及時回應,他情緒才會穩定,有安全感。

如何跟新生兒交流?

第一要做到,在視覺上與孩子的交流。

新生的嬰兒一生下來剛開始對光線就有反應,但是視角只有40度。有一種少見的病是孕媽媽缺維生素A引起的孩子小眼角的病,視角就更小了。所以新生兒視線是很模糊的,只能看得清楚15-20釐米內的東西。然後視力會一天天發展,會看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遠。2周時可以看清半米的距離。3周時可以看較大的東西,視線還能追著走,會分辨顏色了。
一個月以後才會注視抱著的家人,能看到一米以外的地方了。3個月以後才有180度的視角。4個月以上才有立體視覺。

所以在新生兒時期,因為孩子只能看得抱著他的家人,抱著嬰兒的家人可以溫柔地多對孩子多微笑,用眼神與孩子交流。特別是陪伴孩子最多的媽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受重視的,是安全的。

第二要做到,在聽力上與孩子的交流。

聽覺是從胎兒4個月開始就有形成的,所以胎教從4個月就可以開始了。新生兒一出生就會有聽力的,因為出生3天后就會對他作聽力測試。

如果從出生開始,媽媽就經常叫他名字,和他說話,5-8天他就會對媽媽的聲音產生反應。8-30天聽力就會慢慢發育成熟,新生的嬰兒要到一個月以後才會分辨不同人的聲音。
1.新生兒只記得媽媽的聲音,所以媽媽可以多和寶寶說說話,你做的一舉一動都告訴孩子,鼓勵孩子發音,慢慢孩子就會有反應了。而孩子一有發音,媽媽也要第一時間回應。
比如說早上起來和孩子說"早上好啊,寶寶,晚上睡得好嗎“,
換尿布時說”媽媽給寶寶換尿布了喔“,
抱起孩子給孩子餵奶時說”肚子餓了吧,現在給寶寶餵奶了喔,“
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受重視的,是安全的,也時時在鍛鍊孩子的聽力,這也是剌激孩子的左右腦。。

2.平時抱孩子,最好用左手抱,讓孩子聽到媽媽的心跳聲,和他在媽媽肚子裡聽到的聲音一樣,會讓孩子有熟悉的感覺,增強安全感。

第三要做到,在肢體語言上與孩子的交流,
新生兒不會說話,但是有很多肢體語言和媽媽交流的。
比如會皺眉頭,嘴裡嘟囔著,那就是心情不好了,需要媽媽哄一鬨。
餓了,會扁著嘴,哭得悲悲慼慼的。要是再不理他,會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感動天地。
吃飽了,會咧開嘴笑得很開心。
吃撐了,會邊吐奶邊蹬腳表示抗議。
媽媽走過來,孩子就笑,以為媽媽要抱他了,如果媽媽沒抱,孩子就不笑了,甚至有可能會哭出來。
想睡覺時,目光呆滯,打哈欠,不理媽媽。等等,每個孩子個性不同,習慣性肢體動作可能會稍有些不同。
所以總結一下,我們要在眼神上,聽力上,肢體語言上和新生兒進行良好的溝通,這將決定孩子安全感,情商,語言學習能力等重要方面。
今日話題:你會和新生兒好好溝通嗎?歡迎留言討論。


格格巫育兒日記


有不少家長認為沒必要跟新生兒聊天,認為孩子根本聽不懂,說了也白說。

自己的孩子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剛出生那兩三個月她爸爸天天給她唱幾遍小蘋果,後來她爸出差兩次,一次一個月一次兩個月,回來後不認識了,她爸爸一唱歌立馬就去找她爸爸抱,幾個月的小孩記憶力竟然持續兩個月,我們當時都驚呆了!

還有兩個其他寶寶的例子,都是出生那幾天我去抱過,我那時候已經有自己的孩子了,對小孩比較喜愛也瞭解了,沒次抱他們我都是跟他們對話或者哼歌,估計經驗豐富抱的也比較舒服,我也不是經常去,隔幾天去此就抱一會,這倆孩子竟然認識我!

別人抱不找,除了整天在家抱孩子的人就只找我,而且只要我在附近就總盯著我看!我與其中一個已經至少一兩個月沒見了,見了後眼睛總盯著我看,我一說話就笑,很暖心!這個孩子最挑人了,感覺很神奇,明顯感覺她認識我能認出我的聲音來。

我也是見過不少同事朋友說過,小孩三歲以前,不用管他,反正他們也是吃了睡,睡了吃。其實,父母若是用心帶過孩子,還是能夠分辨得出,花心思養育的孩子與沒有花心思帶過的孩子之間的區別,幾乎是一眼都能看得出的。

有個同事說:“打懷孕起,就天天摸著肚子和寶貝說個不停,高興的,傷心的。寶寶出生後也是每天和他說話,我認為他聽得懂,兩三個月時看到我落淚他就也會哭,我高興他就笑。

走在路上 坐在車裡 躺在床上我都會把聽到看到的發生的講給他,可能是因為我自己帶孩子 一個人太寂寞了。他四個多月就會指著燈發出燈的聲音。

六個半月就能喊出爸爸媽媽。一歲就已經會唱字母歌,公園看見天鵝就背鵝鵝鵝的古詩。打會說話就咬字清楚,思維敏捷。三歲溝通無障礙。大人有時都被他問的一愣一愣的。”

和新生兒說話聊天的影響,說得大一點就是對嬰兒的素質教育,這東西不是立竿見影,天長日久,你就會發現,為什麼優秀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那是因為別人的父母在孩子身上傾注了你所沒有看見的心血,包括從嬰兒時期就開始的互動交流。

我覺得早期教育的重點是愛和陪伴,真心願意盡力而為。人生是場馬拉松,不要當成短跑來看待。所以請一定以及肯定的多給新生兒說話,即使寶寶在肚子裡時也應該多和胎兒講話。


西溪鬧鬧


其實,除了哦哦、嗤笑,還有很多與寶寶交流互動的方式!

生小崽子那會兒,我感覺寶寶的互動性比我這個木訥的媽媽還多,可是隨著進入母嬰行業,接觸寶媽多了,才知道,和新生兒交流的方式也可以多種多樣!

小手握握

在寶寶生命最初的幾周,他的小手會處於握拳狀,當我們用手指觸摸寶寶掌心時,他的小手會立即出現這樣的反射——緊緊握住我們的手。

被這樣一隻軟軟的小手握住,這樣的親子交流,帶來世間所有的安全感和滿足感。同時,這樣也可以以訓練寶寶的握持能力,鍛鍊寶寶人際交往能力。

捋捋耳朵

餵奶的時候,除了和寶寶眼神交流,我還習慣用食指去捋捋寶寶的耳朵。剛生下來的寶寶,耳朵多是緊貼腦袋的,多捋捋可以幫助寶寶而且儘快與腦袋隔開。

同時多透透氣,緊貼的異味也會少很多。而且,我發現小崽子很享受媽媽邊餵奶邊給捋耳朵。


看黑白卡

儘管新生兒視力可能只有19釐米的範圍,但是依然不妨礙我們準備不同形狀的黑白色卡,每個圖形讓寶寶看一分鐘,觀察寶寶的反應。

這樣可以刺激寶寶視力和記憶力,訓練寶寶對圖形、顏色的感知,開發寶寶形象思維、空間感知能力。

轉圈圈

橫抱著寶寶,向不同方向轉動,轉圈時一手托住寶寶背和屁屁,一手托住寶寶頭,讓寶寶臉朝上,配合寶寶喜歡的音樂和歌謠,更佳!

每次胖子幫著小崽子轉圈,嘴裡哼唱他自己都聽不懂的歌曲,小崽子就滿臉堆笑的回應。

這個遊戲讓寶寶接觸不同角度的視野領域,發展寶寶手眼配合的靈敏度和平衡感,為爬行和行走做鋪墊。

即使是月寶寶,對世界也是充滿了好奇,轉圈圈可以鍛鍊寶寶的觀察能力哦!但是,注意轉圈速度緩慢一些,以防寶寶眩暈。

互動一下,一開始,你是怎麼和寶寶交流的?


鄔家二小


有些新媽媽認為,新生兒剛出生,什麼不懂,看起來茫然無知,每天保證他的吃喝和睡眠就可以,不需要情感交流,這是大錯特錯。



剛出生新生兒似乎是無能的,但實際上他有有能力、有個性的,新生兒的所有感官都發育完全,並做好了使用的準備,所以,新媽媽和家人要早早的與寶寶說話、唱歌、做遊戲、這將有效地刺激大腦迅速發育。


多和新生兒說話

多用溫柔、親切、微笑的話語和寶寶說話,每次給新生兒換尿布的時候,可以邊換邊說,寶寶尿了,肯定感覺不舒服,媽媽這就給你換……吃奶的時候、洗澡的時候都可以,甚者哭鬧的時候,新媽媽都可以柔聲細語的安慰寶寶。

有些人肯定會說了,寶寶都沒有反應,自己一個人說來說去會不會很傻?真實情況是,剛出生的嬰兒,就具有了良好的聽力,並對他在母體子宮內曾聽到的聲音有明顯的偏愛,新生兒聽到媽媽的聲音顯得很活躍,這也是一種本能的反應。

新生兒不喜歡響亮的聲音或者噪音,這會使新生兒受到驚嚇,甚至啼哭。

多和新生兒身體接觸



所有的新生兒都喜歡被緊緊抱在懷裡的感覺,懷抱對嬰兒有一種鎮靜和撫慰的作用,媽媽的心跳聲音和體溫讓嬰兒具有安全感,因此當新生兒哭鬧的時候,新媽媽可以多多抱抱他,給予他安慰,而不是一些害人的育兒理論所說的,寶寶哭鬧時不要抱,否則就會慣懷寶寶,以後一直要媽媽抱等之類的話。

除了多抱抱新生兒以外,還可以多撫摸新生兒的皮膚,如腿部、後背、小手等;還可以多多親吻嬰兒的臉、手等,還可以讓赤裸的嬰兒貼近媽媽的肌膚,通過密切的肌膚接觸交流和嬰兒培養深厚的感情。

多用溫柔的目光和寶寶眼神交流

剛出生的寶寶可以注視自己的媽媽,他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媽媽,在嬰兒距離媽媽20--25CM時看的最清楚這個距離正好是媽媽懷抱嬰兒時媽媽的面部和嬰兒眼睛之間的距離,所以新媽媽要多多用溫柔的眼神多和嬰兒目光接觸,媽媽神情愉悅,嬰兒就會滿足地看著媽媽。

新生兒喜歡媽媽的味道



新生兒具有令人驚奇的嗅覺取向,能夠分別出媽媽的味道和媽媽乳汁的味道,並且對媽媽乳汁更喜歡,可以利用嗅覺去尋找媽媽的乳頭,嬰兒天生就有把人和物體區分開來的能力,嬰兒喜歡看到的是媽媽的臉而不是其他東西,因此新媽媽多和嬰兒早建立親密的親子聯繫,這會對嬰兒的將來產生影響,會給他克服困難的勇氣,隨著寶寶的成長,他將變得具有獨立性。

新爸爸也要多花些時間接觸嬰兒,以便嬰兒能夠與爸爸建立起親情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