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騎行,走進永濟鄉村田野,瞭解秋收時節農民的辛勞

9月29號,一早從永濟出發,一路向東騎行,路過幹樊村,參觀了三官廟,經孫常村時,看了破落的大鍋寺,在西坦朝村,瞭解了當地柿子的收購情況。在侯孟路口休息,吃飯後,騎車向北走,在王朔村,與村幹部坐談,瞭解該村發展蔬菜種植情況,在常旗營村的地裡,看到了一群村民正在摘冬棗,騎過一段砂土路,到了棗圪塔村,向東經牌首村,土橋村,當地村民正在忙碌著下棗、收棗,向北,朱家莊村,石橋村,到處都是忙活的景象,雨後忙著摘棗,收棗,這一片地方,全是棗園了。


百里騎行,走進永濟鄉村田野,瞭解秋收時節農民的辛勞

繼續往北騎行,經廉家莊村,到了關家莊村,看到了村民正在摘棗、摘葡萄。一問葡萄收價,一斤六元,哈,這麼貴,我都有點驚訝。到了西卿頭村,才知該村大量種植這種叫克倫生的葡萄,收價都在六元上下。

百里騎行,走進永濟鄉村田野,瞭解秋收時節農民的辛勞

在西卿頭村的葡萄園邊上,這位農婦正在幫她弟弟摘葡萄。她說,今年葡萄價格好,這種克倫生葡萄無籽,看著紅,吃著美,這一串葡萄都在二三斤,這一畝地要產六千多斤,一畝能收個三萬六,好著哩。

百里騎行,走進永濟鄉村田野,瞭解秋收時節農民的辛勞

在西卿頭村收購點,人來人往,從地裡摘下葡萄,用三輪車運到這裡,收購點內人們正忙碌著分選葡萄,裝箱,發運。該村種植葡萄兩千多畝,正成為農民勤勞致富的一大主導產業。

百里騎行,走進永濟鄉村田野,瞭解秋收時節農民的辛勞

在常旗營村的地裡,一群村民正在摘冬棗。這位婦女,身上背個包,雙手一摟,大把冬棗就摘下來了。

百里騎行,走進永濟鄉村田野,瞭解秋收時節農民的辛勞

常旗營村,種植冬棗面積較小,村裡沒有收購點,還要送到外村去賣,價格才8毛多錢一斤,很便宜了。

百里騎行,走進永濟鄉村田野,瞭解秋收時節農民的辛勞

在土橋村冬棗收購點,人們正在用選果機對冬棗進行挑揀、分類,好的,大的,留下,裂口、小的,淘汰了。

百里騎行,走進永濟鄉村田野,瞭解秋收時節農民的辛勞

收購冬棗現場,一袋一袋的冬棗,準備發運。

百里騎行,走進永濟鄉村田野,瞭解秋收時節農民的辛勞

騎車走進王朔村,路邊長著綠油油的玉米,也有一些蔬菜地。

百里騎行,走進永濟鄉村田野,瞭解秋收時節農民的辛勞

路邊這塊地裡,這位農民正在收割韭菜,旁邊盛開著韭菜花。他說,割下這些韭菜,去周圍村裡叫賣,那韭菜花是留種籽的。

百里騎行,走進永濟鄉村田野,瞭解秋收時節農民的辛勞

經瞭解,王朔村主要種植的還是小麥、玉米,其它還有200畝土豆,400畝香菜,200畝韭菜,70畝朝天椒。上圖就是一片香菜地,對外實行定單銷售,最低價五毛,確保農戶收成。

百里騎行,走進永濟鄉村田野,瞭解秋收時節農民的辛勞

這是西坦朝村地裡的朱柿,個小,味甜,主要當軟柿子吃,收購價在0.5元至1.4元之間,論大小、品質。

該村號稱三晉柿子第一村,種植柿子6500畝,主要以早熟胎裡紅柿子為主。

百里騎行,走進永濟鄉村田野,瞭解秋收時節農民的辛勞

在孫常村大鍋寺,看到的是一片破敗的景象,沒有了曾經的佛殿,只留下了這株娑蘿樹,已有上千年樹齡了。

百里騎行,走進永濟鄉村田野,瞭解秋收時節農民的辛勞

這是幹樊村的三官廟,北有一座大殿,南有一座舞臺,現在修整一新。

百里騎行,走進永濟鄉村田野,瞭解秋收時節農民的辛勞

這一路騎行,感受最深的是農村變化很大,村莊整潔,農家建設一新,道路通暢,農民嘆息掙錢難,農村田地變成了大果園,種植糧棉很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