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單|梁實秋看了《烹調原理》後,聯想泉湧,他到底想到了什麼?

《烹調原理》是臺灣哲學家張起鈞先生的著作,

被譽為“開哲學家研究食道之先河”“劃時代的著作”。

喜歡美食的梁實秋,看了這本書後,

確認過眼神,都是對的人(對美食有興趣的人),

於是,“聯想泉湧”,寫了《讀〈烹調原理〉》。

食單|梁實秋看了《烹調原理》後,聯想泉湧,他到底想到了什麼?

在這本《讀〈烹調原理〉》中,開始是講選材;二是講刀功;三是講烹飪的主體——煎炒烹炸;後來又講到素菜、高湯、生菜、菜包……講得高興處,用一句“令人產生聯想太多了,一時也說不完”緊急剎車完成文章,

最後說對吃東西不感興趣的人,趁早別看這本書,

實際上就是告訴對吃東西感興趣的各位,這本書是很值得看的。

食單|梁實秋看了《烹調原理》後,聯想泉湧,他到底想到了什麼?

書中涉及到的食物主要觀點有:

主食點心類:

餃子肉餡:多切少斬,要剁碎。不能剁成泥,如果把肥肉瘦肉以及肉皮剁成了稠稠的漿糊似的,就沒有味道。也不能用碾肉機。肉裡面也不能有筋之類的雜質。

食單|梁實秋看了《烹調原理》後,聯想泉湧,他到底想到了什麼?

炸醬麵:吃炸醬麵時會生拌進去一些黃瓜絲、蘿蔔纓。

菜包:白菜葉子要不大不小,取多半碗熱飯拌以剛炒好的麻豆腐,麻豆腐是發酵過的綠豆渣,有點酸。然後再和以小肚丁,小肚是膀胱灌粉及肉末所製成,其中加松子,味很特別,醬肘子鋪有得賣。再加攤雞蛋也切成丁。這是標準的材料,不能改變。菜葉子上面還別忘了抹上蒜泥醬。

禽獸蛋肉類:

肉:切肉需要更大的技巧。

獅子頭:一種鮮美無比的做法:七分瘦三分肥,多切少斬,芡粉抹在手掌上,搓肉成團,過油以皮硬為度,碗底墊菜,上籠猛蒸。上桌時要撇去浮油。然後以匙取食。

食單|梁實秋看了《烹調原理》後,聯想泉湧,他到底想到了什麼?

烤涮羊肉切片:大塊的精肉,蒙上一塊布,左手按著,右手操刀。要看看肉的紋路,不能順絲切,然後一刀挨著一刀的往下切,緩急強弱之間隨時有個分寸。如果像“一見熱就紛紛解體成為一縷縷的肉條子”,就沒有刀法,差評!

爆肚:有三種做法:油爆、鹽爆、湯爆。油爆是加芡粉蔥蒜香菜梗;鹽爆是不加芡粉;湯爆是水氽,外帶一小碗滷蝦油。肚,是羊肚,不是豬肚,而且要肚仁——剝掉草芽子只用那最肥最厚的白肉。

炒辣子雞:先要“去骨”,把骨頭剔得乾乾淨淨,然後油鍋裡爆炒,這時候要眼明手快,掂起“把兒杓”,把鍋裡的東西連雞連汁飛拋起來,這樣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魚蝦水產類:

螃蟹:選材很重要,以前要到前門外肉市正陽樓去,那裡有從天津運來的勝芳螃蟹;那裡的蟹潑澆蛋白,養得肥胖結實。這樣材質好的蟹,吃起來的滋味真是美!

“一個人到正陽樓,要一尖一團,持螫把酒,烤一碟羊肉,配以特製的兩層薄皮的燒餅,然後叫一碗氽大甲,簡直是一篇起承轉合首尾照應的好文章!”

食單|梁實秋看了《烹調原理》後,聯想泉湧,他到底想到了什麼?

蔬菜菌子類:

炒芥蘭菜加蠔油:青菜的刀法要適當,不得切得碎碎細細,煮得稀爛,像餵豬一樣。也不能一端下了咽,一端還在嘴裡嚼,否則,不管多麼嫩,多麼脆,滋味也不好受。

素菜:不該模擬葷菜取葷菜名,如幾乎可以以假亂真的炒鱔糊、松鼠魚、紅燒魚翅等。燒冬菇就是燒冬菇,燜筍就是燜筍。

西餐裡的生菜:一小盆拌生菜(tossed salad),萵苣菜拌番茄、洋蔥、胡蘿蔔、小紅蘿蔔,澆上一勺調味汁,從冰箱裡拿出來冰冷冰冷的,生吃也不錯。

烤箱食譜:

可以烤出很多東西,如烤鴨、烤魚、烤通心粉、烤各種點心、烤馬鈴薯、烤菜花等等。

調料湯汁類:

味精:湯裡素菜里加一點味精是可以的,不能濫用、多用。

高湯:為提味用的。用雞肉之類切碎微火慢煮而成;不可沸滾,否則湯會混濁。

開口湯:從前開封洛陽的館子,上菜之前先上一大碗“開口湯”,確是高湯。不只有西餐是先喝湯後吃菜,我們也有開口湯之說,也是先喝湯。

食單|梁實秋看了《烹調原理》後,聯想泉湧,他到底想到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