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观察|“特普会”终于落地,为何7月共赴赫尔辛基?

亚太日报评论员、亚太智库研究员 孙成昊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造势,美俄两国官方终于宣布特朗普和普京会晤的最终安排——7月16日,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两个人不见不散。

这并不是两位领导人首次碰面。在2017年,特朗普和普京分别有过两次会晤,但都不是专门为对方而来,而是发生在两次多边场合的“会中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7月16日的会晤将是特朗普和普京专门为彼此准备的领导人峰会。

此次峰会的地点也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囿于美国国内政治的氛围,无论是特朗普访问俄罗斯还是普京访问美国都不是最佳的安排,因此在哪里举办这次会晤就成了“头等大事”。

两国最终选择了北欧国家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其中暗含许多微妙的含义。

华府观察|“特普会”终于落地,为何7月共赴赫尔辛基?

首先,从历史上看,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曾经在冷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调解”作用。1975年,时任美国总统福特和其他来自欧洲、北美的33个国家代表在赫尔辛基与时任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会面,签订了《赫尔辛基协议》,为改善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关系做出了努力。1990年,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也在赫尔辛基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会面,讨论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尤其是日益紧张的海湾局势。

其次,芬兰并不是北约成员国,这无形中减轻了普京前往会晤的负担。冷战期间,芬兰并没有选择加入与苏联在军事上针锋相对的北约,其角色相对其他大部分欧洲国家相对独立和超然,试图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中发挥平衡者的角色,甚至一定程度上受到更多来自俄罗斯的影响。特朗普在不属于北约成员的芬兰举行会晤是向普京释放出一种善意。

最后,从行程安排上看,特朗普7月中旬出访欧洲,去芬兰为顺路之行。7月是特朗普外交“欧洲月”,特朗普在7月11日-12日要前往布鲁塞尔参加北约峰会,然后13日再访问英国。在赫尔辛基会见普京这一安排变得顺理成章,在后勤上也省去一次专门出访的麻烦。而7月15日恰逢俄罗斯世界杯闭幕,普京将留在国内,从莫斯科前往赫尔辛基只需两小时左右的飞行时间,普京同样能从容安排。

华府观察|“特普会”终于落地,为何7月共赴赫尔辛基?

这一时间点的选择则彰显了特朗普对自己执政地位日益稳固的自信。尽管美国主流媒体仍在不断披露有关特朗普的负面新闻,但从一些民调来看,特朗普已经逐渐走出刚刚执政时的颓势。近期,虽然在移民政策上美国国内似乎出现“一边倒”的指责特朗普之声,但据“真实清晰政治”网站(RCP)综合民调显示,美国受访民众对特朗普工作的肯定比率基本稳定在40%以上。特朗普在共和党内更是拥有超高人气,超越了同期执政的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老布什、尼克松、福特等。因此,即使美国国内的“通俄门”调查仍在继续,特朗普也有足够的底气继续对俄寻求缓和,将会晤进行到底。

就这次会晤的成果而言,两国应理性看待。一方面,至少从目前看,在取消对俄经济制裁、反恐合作等具体议题上,美俄双方还没有太多可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做法,两国关系也不可能通过一次会晤就峰回路转。此外,特朗普仍然必须提防美国国内对“特普会”的负面炒作,甚至可能“好事变坏事”,进一步刺激国内“反特”力量“大题大作”,再次绑架本已脆弱的美俄关系。

另一方面,鉴于现在美俄关系处于一种“差无可差“的境地,两国元首在这一关键节点会晤并非毫无意义。“特普会”仍然存在“以点带面”促进两国关系好转的空间,也会对美俄关系未来的战略方向形成一定的引领作用。


作者简介:孙成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亚太智库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政治与外交,参与撰写《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太平洋足够宽广:亚太格局与跨太秩序》《美国大势》等著作,译有《国家不安全:恐惧时代的美国领导地位》、《操纵世界的手:美国

国家安全委员会内幕》、《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等译著。

华府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华府观察|“特普会”终于落地,为何7月共赴赫尔辛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