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立體的迷宮、攝影的天堂 作者:阿懶懶


1933是個年代也是一個名字,

代表著虹口區沙涇路的1933老場坊。

1933原來是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場。

1933年,由工部局出資興建,

著名英國設計師巴爾弗斯設計。

花費了白銀三百三十多萬元。

1933-立體的迷宮、攝影的天堂 作者:阿懶懶


百年之前,這樣的格局與規模的宰牲場

只在英國、印度與中國各有其一。

如今,僅存上海一座,

其餘均隨風而逝了。

1933-立體的迷宮、攝影的天堂 作者:阿懶懶


這座老場坊融匯了東西方特色,

整體建築是古羅馬巴西利卡式風格;

而外方內圓的基本結構也暗合了

中國風水學中 “天圓地方”的傳統理念。

“無樑樓蓋”、“傘形柱”、“廊橋”、“旋梯”、“牛道”等

眾多特色風格建築融會貫通,

光影和空間的無窮變幻

呈現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建築奇葩。

1933-立體的迷宮、攝影的天堂 作者:阿懶懶


1933老場坊上下有5層,牛道與人道交織,內圈長廊與外圈長廊又通過多重走道相連,總之就象進入了迷宮。同時,巨大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在陽光的投射下,營造出一種非現實的感覺。追逐光影的攝影師,在這裡永遠不會乏味。

如今這裡成為創意、設計、餐飲的聚集區。

1933-立體的迷宮、攝影的天堂 作者:阿懶懶


1933-立體的迷宮、攝影的天堂 作者:阿懶懶


1933-立體的迷宮、攝影的天堂 作者:阿懶懶


地鐵4號線、10號線至海倫路站(2號口出站),出站後步行10分鐘左右

1933-立體的迷宮、攝影的天堂 作者:阿懶懶




探尋老上海的花樣年華

分享和歷史擦肩而過的情懷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