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日軍用的陰損招數,空降“飛機草”種子,百姓糧食顆粒無收

抗戰時日軍用的陰損招數,空降“飛機草”種子,百姓糧食顆粒無收

戰爭是一種殘酷、殘忍,並且無情的人類活動,為了獲得戰爭勝利,人類使出了各種能夠想到的招數,在這些招數中,有些是靈機一動的小技巧,比如中國古代城牆的臺階高度;還有一些是喪盡天良的陰毒招數,比如英國人送給印第安人的天花毛毯;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是荼毒久遠的陰損手段,比如抗戰時日本向中國西南播撒的飛機草種子。

抗戰時日軍用的陰損招數,空降“飛機草”種子,百姓糧食顆粒無收

冷兵器時代,打仗看上去是一刀一劍地硬拼,哪邊士兵力氣大,哪邊人數多就能贏,但實際上戰爭最終還是鬥智,哪邊肯動腦子就有更大幾率獲勝。鬥智,除了表現在陣法,計謀上,某些建築細節更能體現出鬥智的痕跡。中國古代大城市普遍都有城牆,城牆作為綜合防禦平臺,肩負著最後一道防線的使命,所以在建造城牆的時候,能工巧匠們投入了大量心血。比如有些城牆的臺階高度不一致,一階高一階低,或者一段臺階很高,下一段又突然降低,不熟悉的人基本沒法好好走路,一定會摔跟頭。

抗戰時日軍用的陰損招數,空降“飛機草”種子,百姓糧食顆粒無收

這種設計對於第一次攻上城牆的外敵來說就是災難,他們不熟悉城牆的這些“機關”,磕磕絆絆,東倒西歪,很快就會遭到守軍的反擊。外國的城堡也有類似的設計。

歐洲領主一般都住石質城堡,要打入城堡內部,一定要通過螺旋上升的塔樓。而這些塔樓的旋轉樓梯都是順時針的,因為敵人一般從樓下往樓上攻擊,設計成順時針的樓梯能限制敵人右手兵刃的揮舞空間,己方防禦人員則可以充分利用右手空間。這種依託建築物的防禦方法在中古時代很受歡迎,中世紀之後,一些生物戰法開始融入戰爭中,比如英國殖民者對印第安人的天花攻擊。

抗戰時日軍用的陰損招數,空降“飛機草”種子,百姓糧食顆粒無收

1763 年,法國將加拿大割讓給英國,英國人接收加拿大,遭到了當地印第安人的全面抵抗。

英國駐北美總司令傑福裡•阿默斯特想到一個辦法,他寫信給在前線進攻印第安部落的亨利•博克特上校,傑福裡褪去了自己紳士的身份,殘忍地建議:“能不能設法把天花病菌引入那些印第安部落中去?”他給自己找的理由是:“在這時候,我們必須用各種計策去征服他們。”

博克特接納了這條建議,他先是從醫院蒐集到一批天花病人用過的手帕和毛毯,然後又向印第安人首領發去和解倡議,希望用贈送毛毯和手帕的方式來建立友誼。印第安人比較淳樸,沒有多想,就收下了這批毒物,幾個月後,印第安部落爆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瘟疫,他們對這種疾病毫無抵抗力,人口銳減,戰鬥力急速下滑,英國人打贏了正史記載的第一場生物戰。進入近現代以來,尤其是塑料發明之後,戰爭的損招又進化了。

抗戰時日軍用的陰損招數,空降“飛機草”種子,百姓糧食顆粒無收

炸藥發明後,金屬彈片一直是人員殺傷的主要方式,人體被金屬彈片打中後,只要用x光一照,醫生就能很清楚地取出彈片。有鑑於此,有人發明了塑料炸彈,塑料彈片嵌入人體後,幾乎無法通過儀器識別。為了救人,醫生只能將手指探入傷口,手動尋找彈片。這會造成二次傷害,極不人道,所以現在國際法禁止戰爭雙方使用塑料炸彈。

抗戰時日軍用的陰損招數,空降“飛機草”種子,百姓糧食顆粒無收

說到不人道,當年的侵華日軍可謂壞事做絕。為了打擊中國抗日軍民的士氣,造成中國大後方的後勤困難。日本從東南亞引進了一種叫“飛機草”的植物,這種植物繁殖能力極強,是一種破壞力驚人的入侵物種,一旦落地生根,立刻就跟農作物搶奪營養,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歉收和絕收。這種東西如果能食用,危害還不算大,可是飛機草卻有毒,接觸之後會讓人發炎和過敏,就是家禽家畜吃了也會中毒,所以飛機草是一種純粹的生物武器。

抗戰時日軍用的陰損招數,空降“飛機草”種子,百姓糧食顆粒無收

在滇西大反攻前後,日軍派飛機到雲南大量空投飛機草的種子,造成了當地農作物嚴重減產,抗戰軍民的糧食很快就出現了問題。由於飛機草繁殖能力強,它的出現會持續破壞農田的生態結構,荼毒深遠,如果不盡快斬草除根,一塊良田基本就廢了。為了去除飛機草的不良影響,大量人力不得不投入除草工作,反過來又影響了下一波糧食的種植,導致大後方的後勤持續困難。一直到今天,飛機草也是中國不得不面對的一大威脅,早在2003年,飛機草就被我國列入了第一批《外來物種入侵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