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國的鋼鐵重錘——“卡爾”600毫米重型臼炮


“卡爾”重型臼炮,是德國萊茵金屬公司於1935年研發的一款武器,重量124噸,車長11.37米,最大射程1000米。以德國炮兵將軍卡爾·貝克的名字命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出名的德軍重型臼炮。其600毫米的巨大口徑和短身管豬鼻式炮管成為其典型特徵,卡爾臼炮是戰爭歷史上所建造的最大口徑的重型臼炮。德國人制造出這樣的超級變態炮的創意是為了打破法國馬其諾堅固防線對德軍的圍困和束縛。

從一九四○年十一月至一九四一年八月,萊因金屬公司一共建造了六門“卡爾”臼炮,並分別起名為:一號炮“亞當”、二號炮“夏娃”、三號炮“多爾”、四號炮“奧丁”、五號炮“洛奇”、六號炮“迪沃”。

儘管“卡爾”的身管短粗,但它仍然是個龐然大物,其戰鬥全重高達124噸,超過2輛虎式坦克的重量。炮班的人數為19人,其中指揮官1人。車長11.37米,車寬3.16米,車高4.78米。短而粗的炮管,是它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徵。

車體由前至後分為三個部分,前部為駕駛室及發動機和變速箱,駕駛室在車體前部左側,駕駛員後部設副駕駛員席,中部為炮身支架和火炮,後部為發電機、燃油箱、火炮操縱裝置。火炮炮管向後呈"倒坐觀音"狀。車體的最後設2個登車梯,說明上下車的乘員還是比較多的。車體的裝甲厚度不詳,估計在10毫米上下,可防輕武器的攻擊。

火炮本身的重量高60噸以上,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火炮的俯仰竟然靠手動來實現。這樣一來,將火炮升到最大仰角,起碼需要4~6分鐘的時間。其規定射速為6 發/小時,即每10分鐘發射1發炮彈。除了搖炮費勁之外,裝炮彈也挺費勁,要用吊車將2噸重的炮彈頭吊到炮尾的彈槽內,再用專門的推彈杆推彈入膛,然後再將發射藥推入炮膛。


由於口徑巨大,其炮彈的個頭和重量也十分了得。600毫米炮最初用的彈丸為混凝土貫穿彈,彈頭長2.51米,重為2.17噸 。採用1裝藥時,射程為2840 米;採用4裝藥時,初速為220米/秒,射程達4320米。到了1942年,為了增大射程,又研製出輕型混凝土貫穿彈,彈頭重1700千克,內裝炸藥220千克,採用9裝藥時,最大射程可達到6640米

"卡爾"巨炮參加了塞瓦斯托波爾攻堅戰,當德軍對塞城久攻不下時,先後祭起了"卡爾"大炮和"多拉"大炮這兩面大旗。1942年4月18日,幾輛"卡爾"到達指定射擊位置。德軍第22工兵連用了22天為它構築射擊陣地。德軍運去了72發重彈和50發"輕彈"。6月2日起,這種"超級巨炮"開始轟擊。在半個月的時間內,這122發彈全部打完。後來又運去79發彈,射佔75發

"卡爾"巨炮參加的最後的戰鬥是,1945年4月11日第428重炮兵連在柏林以南50千米處迎擊蘇軍潮水般地進攻。在強大的蘇聯紅軍的進攻面前,幾門"卡爾"巨炮顯得十分渺小,根本無法阻擋蘇聯紅軍的鋼鐵洪流。"卡爾"巨炮也紛紛成了蘇聯紅軍和盟軍的戰利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