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黨章公開課」第九講:從“三個自信”到“四個自信”

「十九大党章公开课」第九讲: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主講嘉賓:謝春濤 中央候補委員

中央黨校校委委員、教務部主任、教授

謝春濤:大家好,歡迎來到十九大黨章公開課!

今天講的主題是從“三個自信”到“四個自信”。

十九大修改的黨章正式把文化自信寫進去。在這之前,尤其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之前,我們講得比較多的是“三個自信”,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週年大會上正式提出“文化自信”,這次寫入了黨章。

【視頻】朗讀黨章(節選)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謝春濤:過去講“三個自信”,我們非常認同。為什麼認同?為什麼自信?因為有理由、有資格自信。我們發展的巨大成功,就是自信的最重要依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這話說得底氣十足。我們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功,不就證明了我們道路走對了嗎?我們理論是正確的,制度有生機活力。

我們先看前三個自信。第一,道路自信。1956年我們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那之後我們就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共產黨人做了艱辛探索,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過去的教訓,進行新的探索,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毫無疑問成功了。當年有很多社會主義國家改旗易幟了,今天我們是依然在走社會主義道路,而且走得最好的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表現出了它的優越性,給我們中國人民,甚至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福祉,帶來了發展的機會。全世界範圍內,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過去若干年,誰比我們發展得更快、誰又比我們發展得更好呢?恐怕很難找到,所以我們道路走對了。

第二,理論自信。與我們的實踐創新相結合,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大大豐富發展了馬列主義。比如說過去社會主義,尤其是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經濟上往往被說成是“四個單一”,單一公有制、單一計劃經濟、單一按勞分配、單一農業集體經營,所謂僵化主要是體現在這四個方面。所以在同蘇東原執政黨人交流的時候,他們講發生蘇東鉅變第一個原因就是教條式的對待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表面上看還是當作指導思想堅持,但是僵化的堅持,沒有講過新話,還是一百多年前那些老話,甚至對新的現實解釋不清楚,怎麼指導實踐?中國共產黨人就是實現與時俱進,我們的理論經過實踐檢驗是正確的,所以有理由相信。

第三,制度自信。我們的制度有生命活力,當年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經濟方面、政治方面都建立了,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公有制為主體,國家對關係到國計民生方面決策有重大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再比如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也有很大的優勢。我們工業化進程發展得就是快,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誰也比不上。再看土地,讓農民感覺到越來越成為他們安心生活,甚至安心養老最重要的資源。土地承包權利每家農民都有,十九大這次又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農民歡欣鼓舞。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好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又不斷地對制度進行補充、完善、改革,越來越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所以我們強調這三個方面的自信,真是底氣十足。我們認清了為了國家、民族和老百姓,就應該這麼幹,不能被任何人所動搖。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這次為什麼又特別強調文化自信?我覺得認識更深刻了。支撐道路、制度、理論背後不就是我們的文化嗎?我們的先進文化,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還有不斷髮展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我們的文化力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

習近平主席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時候,在故宮裡就談文化自信。說到我們五千多年文明史,特朗普總統說埃及更長一點,習近平主席馬上接過來,中國是唯一的文明沒中斷的國家。我們古代的傳統觀念、文化,至今還在我們的骨子裡,至今我們還堅持認同。習近平總書記善於講中國故事,他不論講到哪,都使人容易聽得懂和接受。之所以有這個效果,很重要的一點,他是從中國文化角度講中國故事,容易講得明白、講得透徹。比如說他到歐美訪問,講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生生不息,也就決定了我們的道路、制度、價值觀等等很多方面跟你們不一樣。

這幾年,在對外交往的過程中,我嘗試從文化的角度講中國的故事,用中國的神話傳說去跟西方人講我們的文化。比如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等。大家想一想,這些神話故事表現出我們中華民族什麼樣的精神狀態?自強不息。西方哪有這樣的傳說?我記得有一次跟西方人特別講到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為什麼?為了公眾利益,為了治水。古往今來,中國人對為官就是這個要求,為官的人也往往會用這樣的要求來約束自己,忠孝不能兩全。家國情懷不也是如此嗎?沒有國哪來的家?肯定要愛國。這是中華傳統文化優秀的地方,中國共產黨不光繼承了,而且發揚光大。把這種觀念、要求發展成什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們共產黨人除了人民的利益,我們沒有別的利益。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的利益。人民高興、人民希望的事情我們努力去做;人民不滿意的事情也是我們黨所著力要解決的問題。我們黨這麼說,也這麼做,老百姓也就認同我們。這背後不就是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嗎?當然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發展了。

【視頻】朗讀黨章(節選)

全黨同志要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和不斷髮展黨歷經艱辛開創的這條道路、這個理論體系、這個制度、這個文化,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為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謝春濤:我們也不斷地吸收外來的先進文化。改革開放以來,在這方面我們做得更多、更好。所以,我們的文化兼收幷蓄,在各方面表現出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如果想清楚了,我們就一定會認同文化自信,一定會自覺地、努力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所以,強調文化自信,包括其他三個方面的自信,是真正對我們黨、國家、中華民族,也包括對於我們每個人負責任的態度。

今天就講到這,下一講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