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用人準則:鐵打的皇帝,流水的官員

乾隆用人準則:鐵打的皇帝,流水的官員

要說到這些皇帝中誰最有個性,那麼一定非乾隆莫屬,因為他的手下任職都非常的有特色。其中包括一品二品大員在內,常常都是經常變化,升來降去的,可能這位官員今天還是非常威風的一位高官,明天可能就因為犯了一個錯被貶為普通老百姓或者是去充軍,他很有可能再過一天,又回來繼續坐原來的高官位置。除了天子,他自己任何一個官員的職位都不是固定的,隨時都有可能變化的,並且變化的可能性非常的大,要的就是犯了錯就必須要罰,立下了功勳就必須要獎賞。

乾隆用人準則:鐵打的皇帝,流水的官員

在乾隆期間。這些做官的人當中,沒有受過處分的人,簡直就是特別特別的少,基本上是沒有。他的第一位軍機大臣是鄂爾泰。乾隆皇帝曾經讚揚過他,而從乾隆皇帝的這番表現中可以看出來,他非常喜歡這位軍機大臣,可是在乾隆做皇帝不久之後,就發現鄂爾泰在背地裡搞別的勾當開始對他有意見,並且一直尋找機會去找他犯下的錯誤。在幾年以後,他終於等到了時機,當時一位河南的官員希望把田文靜從賢良祠中撤出來,乾隆立刻認識到雅爾圖這一請求是有自己的目的的,他一直都是鄂爾泰的部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請求,很顯然能看出來他的意思就是以李衛和鄂爾泰一直都不合得來,所以就借這樣的事情,來表達自己對李衛的不滿。乾隆以這件事情為藉口把厄爾泰狠狠的訓斥了一番。

乾隆用人準則:鐵打的皇帝,流水的官員

再到後來鄂爾泰的一位門生又發生了一件洩密事件,把重要的軍事機密告訴給了別人。乾隆追根究底,終於把鄂爾泰的兒子給查清楚,讓他不要再做官,同時厄爾泰也被降職處分。雖然他這麼做,但是他也是知道孰輕孰重的。日後有別人和他提起鄂爾泰的時候。他也知道賞罰分明的去誇讚這位曾經自己很喜歡的軍機大臣。之後的軍機大臣是訥親,因為訥親年輕,所以乾隆經常誇他年輕有為,為此,他經常去讓訥親做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給他一次表現的機會。訥親也沒有讓他自己失望。他辦事非常的仔細認真,不過在第一次清軍發動的金川戰役中,他就因為進攻失敗而變的非常害怕,自己就坐在遙遠的帳中去指揮他們打仗,而自己卻不願意到前線和士兵們一起共同殺敵。這件事給皇上知道了,那還得了。皇上並沒有想起他之前立下的功勳。立刻令人用他祖上賜的刀將訥親除死,並且讓前線的軍兵圍觀著行刑的過程。這件事發生了以後,整個朝廷中的官員都非常的震驚。

乾隆用人準則:鐵打的皇帝,流水的官員

乾隆這麼做也是有道理的第一,他懲戒了一些不聽話的官員,讓他們判亂的心徹底死掉。第二是讓軍兵明白訥親的命運都這樣,一個經常做事受到皇帝誇讚,而且辦過很多大事的人都被處死,如果你們不去勇猛殺敵,下場比他還要慘。所以說,當文武百官聽到這件事情之後,不僅擔憂自己的性命,也擔憂日後的仕途將會是怎樣。而且就算是自己非常喜歡的妃子,她家裡人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乾隆皇帝也會嚴厲的去懲罰,即便是妃子替家裡人求情,乾隆也是不予理睬,甚至這位妃子都要跟著倒黴。

乾隆用人準則:鐵打的皇帝,流水的官員

​所以,在乾隆皇帝心情不好的時候,什麼辦法都不能夠挽救一個已經犯了錯的人,而朝中大臣也是非常認真的做著自己的事情,生怕出了差錯,就會像之前被處死的人那樣。不過這也是當時乾隆所在時期社會發展繁榮的原因之一。不過他這樣做也是有一定不好之處的,因為也許沒有人再那麼突出的去表現自己,如果做錯了事惹怒皇帝,那麼第一個倒黴的將會是自己。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