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心臟科手術大突破,屬亞洲首例!


香港心臟科手術大突破,屬亞洲首例!

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隨著年齡的增長,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是正常的。因此,在很多人眼裡,心血管疾病似乎是老年人的專利。然而,一項由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聯合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等進行的、耗時10年涉及北京等17個省市的研究表明,中國處於職業顛峰期,即40歲到64歲的人群受到心血管病影響的比例比發達國家更大。

在中國,最致命的三種疾病是腦卒中(中風)、冠心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而以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心血管病是心臟和血管疾患引起的,包括冠心病、腦卒中、高血壓、心衰等。換言之,中國最致命三大健康殺手,心血管疾病佔去兩個。

香港心臟科手術大突破,屬亞洲首例!

圖源:網絡

但隨著醫療科技發展,嚴重的心血管病患也有治療的希望。今年,香港就有2個屬亞洲首宗的心臟手術病例。

為單心室兒童植入人工心

12歲的展冠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左心室幾乎沒發育,血液含氧量長期偏低,去年底更出現心臟衰竭。香港某醫院心胸外科及兒童心臟科團隊今年為展冠植入內置心室輔助器。

全球只有10+宗為單心室末期心臟衰竭兒童植入內置人工心的病例,而展冠是亞洲首例。

香港心臟科手術大突破,屬亞洲首例!

圖源:網絡

人工心一般植入左心室,但展冠的情況特殊,只能裝在右心室,須調整擺放位置,否則或令人工心無法運作,甚至危及生命。而且他長期血氧量低,肺部長出大量脆弱的側支血管,在手術期間容易因破損出血,增加手術風險。團隊在手術前評估死亡率達20-30%,幸好手術成功,展冠至今沒有嚴重併發症,只有一個小傷口感染。


經心尖微創修補二尖瓣手術

香港某醫院完成亞洲首宗經心尖微創修補二尖瓣手術。手術針對二尖瓣脫垂病人,該院至今已為5人做手術,全部人康復情況理想。

香港心臟科手術大突破,屬亞洲首例!

圖源:網絡

二尖瓣修補的一種方法是用人工腱索將脫垂部份拉回,令心瓣能完全閉合。此手術要開胸,傷口長達20釐米,即使選擇半開胸,或用內窺鏡和機械臂輔助,但手術需將心臟停頓,把血管接駁到人工心肺機,以體外循環維持生命。

而經心尖微創修補二尖瓣手術只需在病人胸側開一個4至5釐米切口,將微創手術儀器從心尖插入心臟,將人工腱索打入脫垂位置,拉緊固定在心尖外即可;手術過程需透過食道超聲波監察,確保放置人工腱索位置準確。

歐洲臨床研究顯示,新手術成功率高達98%,死亡率低於1%,嚴重併發症低於2%,相對傳統開胸手術2%死亡率及4%嚴重併發症機會低。新技術傷口細,不用體外循環,風險及併發症大減,病人康復更快。

最近,內地亦與香港醫療團隊合作,利用新型醫療器材在香港完成兩例經導管自膨式肺動脈瓣膜置入患者體內的心臟微創手術,使心臟病微創治療取得新突破。

此次手術採用微創方式,在病人大腿根部穿刺,通過導管將自膨式肺動脈瓣膜運到肺動脈處,並釋放在固定位置。與傳統治療方式相比,經導管肺動脈瓣膜置換手術無須開胸,也無須在手術前預先置入固定支架,減低了治療風險,減少患者手術創傷,同時縮短了病人的康復時間。

香港在心臟治療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尤其以心臟科最為出名:

1、香港心臟移植存活率居世界首位。

2、香港在全球首先將心室去纖顫器及單導管起搏設施應用於手術中。

3、在亞太區,香港率先為心力衰竭病人在起搏器的起動和導管拔除方面使用激光技術。

4、香港發明快速檢定心律不齊的貝斯概率監頻器。

5、開創心臟病新療法,利用幹細胞讓心肌細胞再生。

6、2010年,世界第一宗心臟和肝臟同時移植手術成功完成。


心血管疾病有很多,無論哪種都對我們的身體有危害。如果發現自己身體有異樣,尤其是出現呼吸急促、心悸、氣短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早診斷早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