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路 老牌美食街

云南路 老牌美食街

在上海,如果缺失了市井生活的體驗,無論如何都是遺憾的。

寫過吳江路上,曾經集結天南海北的小吃美味,也去過壽寧路的小龍蝦一條街,城隍廟的老上海民間風味,今天,我們就來到雲南路,重拾上海市井文化的記憶。

百年曆史

雲南路包括雲南南路、中路和北路,長1261米,南起大境路壽寧路,北迄延安東路。

中路南起延安東路,北迄南京東路;北路南起寧波路,北迄芝罘路。先後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同治五年闢建,直到19世紀70年代全程築通。

從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起,雲南路周邊的戲院、茶館以及娛樂場所,市面逐漸興旺起來,售賣飲食小吃的流動小販也開始增多。

云南路 老牌美食街

上世紀八十年代 雲南路美食街

到上世紀二十年代,雲南路上出現了一批固定攤位,這就是雲南路美食街的雛形。其中,最早的固定飲食攤,是1928年周仲勝在雲南南路、淮海東路口西側擺設的水餃攤。

買大餅油條多了,再過去就是天蟾舞臺,背後也都是排擋;山東的朝天鍋一樣,蓋子不蓋上的那種,裡面腸咯、肺咯、肚子都有的。當年沒現在那麼考究,排擋就是一排長凳,大家這麼坐著吃。

上世紀四十年代,在眾多飲食攤位中,兩條長凳、三塊鋪板撐起了小紹興雞粥攤。一些當年的知名演員,成了小紹興的常客。

小紹興的奧秘

小紹興的白斬雞好吃,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好吃”背後,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傳說。

章潤牛,小紹興的創始人。

當年他在雲南路上擺了一個雞粥攤,燒了點粥;當時雞沒有幾隻的,燒了大概五、六隻雞掛起來。

一不小心,燒熟的雞,掉進了下面一個盛滿涼水的桶。掉下去,再拎起來,立即斬給客人吃,哎,沒想到,這個味道要比直接熱的好吃,雞肉也嫩。

云南路 老牌美食街

小紹興的“秘方”就此誕生了。

至此,在他們的廚房製作工藝中,多了一個過濾器——燒好的雞,都要冷卻過,再拿出來斬了上臺面,裡外一道嫩!

消沉的歷史

雲南路上從事餐飲的商販,大多數是戰亂時期從各地來到上海的,他們帶來了家鄉獨特的飲食風味;同時,經濟實惠的特色,也讓這條美食街有了更多平民化的色彩。

“合作食堂”

上世紀五十年代,正值社會主義改造時期,雲南路上的小攤販們,聯合起來成立了集體所有制的“合作食堂”,統一經營,自負盈虧。

云南路 老牌美食街

曾經的雲南中路270號 小金陵

但是,公私合營後,雲南路上飲食店實際上在逐年減少,金陵酒家、三和樓、老正興等菜館先後歇業,西新菜飯店、百樂門菜飯店,則兼併入敘雅飲食店。

六十年代後,這裡的攤販逐年減少,品種也越發單一,特色也漸漸消失。1978年以前,在金陵路以北的雲南路上,僅有七家飲食店。

慘淡到什麼程度呢?

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雲南南路合作食堂職工創制以素代葷,小葷大素,利用代用食品,克服困難,做好供應。“文化大革命”時期品種單調,質量下降,特色消失。

擁擠的人行道

改革開放後,沉寂多年的雲南路又回來了,人行道上又出現了一大批臨時搭建的簡易店鋪;許多風味特色小吃也逐漸恢復,慕名而來的食客絡繹不絕。

云南路 老牌美食街

雲南路,來了金陵路到延安路這裡一塊,一條街的攤位都是擺在人行道上的,所有的棚都連在了一起。

除了人家門口是商店、住戶,還有就像上海浴室這裡,門口是不能堵住的,其他都是連成了一片。

兩個長板凳,一個木桌子,人們也就這麼面對面坐著,在棚下面享受各種美食,只記得這家店是買油豆腐粉絲湯的,而那家呢,是賣湯糰的。

只有小紹興,門口雖然也有棚,但是,它是可以堂吃的。當年這裡的雞都是活殺的,殺雞的地方就在隔壁的餘慶裡,負責的還是一個老紹興。

云南路 老牌美食街

20年前雲南南路77號 小紹興飲食總公司

從殺雞、拔毛、洗、弄乾淨,再燒,燙雞、冷水浸——你別說,當年餘慶裡裡面,還圍了不少人看他們忙活!

大世界酒釀圓子

說起這個湯圓,當年雲南路有上海灘很出名的一家店,“大世界酒釀圓子”。

老上海儕曉得這地方,這家人家門面小的很,店堂非常深。做過酒釀圓子的朋友儕曉得,酒釀是最有講究的,燒過頭了,爛得就像粥一樣。但是,這家人家做的酒釀圓子,酒釀的米不爛,一粒粒非常清爽,而且甜味夠,不會酸。

云南路 老牌美食街

不僅如此,大世界酒釀園子店供應的原露桂花甜酒釀,還被評為新亞集團優質產品。

“鮮得來”

和小紹興一樣,另一塊老字號——“鮮得來”排骨年糕,也利用本人的母校、光明中學的地下人防工事,重新做起了生意。

云南路 老牌美食街

印象當中,就在我們學校隔壁的弄堂,上面是氽年糕的,下面就是我們說的防空洞——一度懷疑,這裡是否和我們學校地下的乒乓室相通。

悶伐?現在想想蠻悶的,有排風扇也沒用的,空氣不好;但是就是要下去吃,三五十個人排隊,這種場景並不在少數。排不到的,就站在別人邊上,看人家吃,吃好了,立即上去位置搶好!

“鮮得來”最早恢復經營,一套排骨年糕,2角3分左右,一塊排骨是1角7分。當年吃“鮮得來”是非常扎臺型的事,為啥?當年排骨還是緊俏商品,買肉都要憑票麼!

云南路 老牌美食街

如今的鮮得來,排骨二塊、年糕二塊、單檔湯一碗已經是22元了

熱氣羊肉

云南路 老牌美食街

1986年,雲南路上首家專賣熱氣羊肉的個體戶火鍋店開張。其靈活新穎的經營方式,吸引了一批顧客。

“鄉下頭送一隻羊過來,擺在自家店門口,一片片肉披下來,再端上吃客們的餐桌,這種做法是原來國營店沒有的。”

端上吃客們的餐桌,這種做法是原來國營店沒有的。”近來大熱的上海小說《繁花》裡,也有對熱氣羊肉的文字,讀起來頗有味道:

“半小時後,阿寶走進雲南路一家熱氣羊肉店,叫了兩斤加飯酒,一盆羊肉,一客羊肝,其他是蛋餃,菠菜等等。李李進來了,面色蒼白,嘴唇乾燥。阿寶一指菜單說,渾身發冷,現在可以補一補,來一盆羊腰子。”

“大世界美食街”

1991年9月,上海在籌備黃浦區旅遊節期間,創辦了“大世界美食街”,從此,這條南起金陵東路,北到延安東路的雲南路,就成了上海聞名的美食一條街,並且用過多個名字,包括“上海美食街”、“雲南路小吃街”等等。

云南路 老牌美食街

從那一年開始,雲南路上先後恢復了小紹興雞粥店、小金陵鹽水鴨店、長安餃子樓、鮮得來排骨年糕店等,各具特色的15家餐飲企業。在就餐時間,幾乎每家店門口都會大排長龍。

正宗上海生煎

2008年12月,嶄新的雲南路美食街,又一次亮相,這次新增了洪長興、德大、五芳齋、大壺春、燕雲樓等,滬上老字號餐飲品牌。

大壺春,專門經營生煎饅頭,老店原先開在四川路漢口路轉角上;2009年,他們在雲南路開設了新店。

云南路 老牌美食街

關於這家店的店名,有一種傳說:在上世紀30年代,店主原想把名字叫“大壼春”(讀“kun”第三聲),想和當年走紅上海的“羅春閣”一較高下;但是,沒想到大家不熟悉這個“壼”字,直接唸錯成了“壺”——大壺春的名字,就這麼不脛而走。

店主也是將錯就錯,索性在店裡放了一把大壺,裡面放的是大麥茶——這下有勁了,人家吃生煎有湯,他沒有,但是有大麥茶,一口生煎一口茶!

大壺春的特點

大壺春生煎的特點,就是裡面沒有肉皮凍,出來的饅頭,裡面都是一個個肉圓子。

云南路 老牌美食街

老底子生活條件不好,有些食客還有意思咧,皮子在店裡吃好,裡面的肉圓留幾個,帶回去,晚上還可以燒個湯!

另外,它的生煎,皮底香脆,有點像鍋貼這樣,特別好吃,不是現在這種“死皮”,硬硬的。

懷念那一碗雞粥

寫雲南路,回憶這裡棚棚下的一個個美食攤位,很自然地想起了那些年在雲南路混跡的日子。

當年放學比較晚,就會約上同學去雲南路吃點再回家——沒辦法,上海人說“長髮頭”,胃口也大;但是,就因為這個,當年還被班主任批評,作為“生活奢侈”的典型在班級裡做了檢討——現在再去看望老師,常常會拿這件事當段子笑話來說。

云南路 老牌美食街

那些年喝碗雞粥真心不容易,多數是站在馬路上端著喝,小紹興的窗臺,都是要搶的位置;有一趟印象特別深,外面天冷風大,被好心服務員請到二樓包房吃,突然有種受寵若驚、上檔次的感覺。

如今,雞粥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了,但是,即便再回小紹興,那雞粥也沒有了當年的味道,想來,不是雞粥變了,而是我們變了……

圖片整理自網絡

點擊回顧上海各區縣老照片:

云南路 老牌美食街
云南路 老牌美食街

看懂上海粉絲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群(申請時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樣)。

等儂來吃一杯老上海的茶!

云南路 老牌美食街

點擊“閱讀原文”還可下載看看新聞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