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在沙縣文化街入口處,有一排的修表攤、六位師傅,一年四季,無論颳風下雨,還是豔陽高照,他們一般都雷打不動地坐在自己的攤位前,如城區裡的一道風景。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一張椅子、一個攤櫃、還有這些陪伴了他們多年的修表工具,就是六位師傅們的全部家當。每天早上8點多,他們就開攤了。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今天一大早,廖師傅就迎來了一位阿婆,阿婆是他的老熟客。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阿婆要換一條錶帶,廖師傅幾分鐘就幫她搞定。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廖師傅說,現在來他攤位修表的,很多都是像阿婆這樣年紀的人,他們年輕的時候,就戴手錶,這習慣一直延續至今。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廖師傅今年59歲,有著40多年修表的經驗。至今,他坐壞了八張的竹椅,換了四個的攤櫃。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廖師傅有6個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大。17歲時,為了幫助父母養家餬口,他初中沒讀完就輟學,跟著父親學習修鐘錶。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修鐘錶,需要耐心和細心。廖師傅年少時,學習修鐘錶吃了不少的苦,每天早出晚歸,跟在父親身旁。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廖師傅跟父親學習了三年,才出師,可以獨當一面。後來,他接過父親的攤櫃,在府前廣場這一路段擺攤,修表,一直做到了現在。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廖師傅說,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生意比較好,沙縣戴手錶的人多,那時候,大都修的是“中山牌、上海牌”等國產機械錶,這些表一般也就是30、40元一塊,貴一點的就是100多元。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BB機和手機的普及,人們的生活習慣也隨之改變,手錶、時鐘,這些記錄時間的儀表,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如今,手錶似乎也變了味,對一些人而言,手錶不再是像以前那樣用來看時間的,更像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徵。因此,拿名錶到廖師傅這裡來修的大有人在。廖師傅很得意,40幾萬的手錶,他都修過,大幾萬的手錶,經他的手修好的,更是多得去。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讓廖師傅最為自豪的還是他的兒女們。廖師傅生育有二女一男,靠著修表的手藝,把他們撫養成人。他和妻子,現在還有7個孫字輩孩子。說這些的時候,廖師傅是滿臉的歡喜。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手錶的構造精密複雜,維修是個技術活,精細活,修的時間越長,經驗也就越豐富。廖師傅說,只要眼不花,手還靈活,他可以像他的父親一樣,修到80多歲。儘管現在的生意大不如從前,但他還是願意每天與其他的修表師傅一樣,開攤,收攤,等候顧客的到來。他似乎很享受這樣的美好時光。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黎師傅是修表攤裡最為年長的,至於他的年齡,他不願向人透露。修表攤裡的其他師傅,都叫他大哥,有的也叫他老頑童。他也是從十幾歲開始修表,這手藝一直做到了今天。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吳阿姨是黎師傅的小學同學。黎師傅修的這塊手錶,是她結婚時,丈夫送給她的新婚禮物。這塊瑞士表,陪伴吳阿姨有36年了。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特別有紀念意義的一塊手錶,經過黎師傅1個多小時的細心修理、校正,秒針、分針又開始走動,有了滴答聲,吳阿姨彷彿又回到了過去那段難以忘懷的日子。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47歲的張師傅,是這個修表攤裡最年輕的。他在十幾歲時,因為一次意外,造成腿腳不便。20多歲的時候,為了謀生,他向自己的一個修表親戚學了一年,就開始了營生,這一堅持就是20多年。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張師傅的孩子才上幼兒園,全家的生活,都指望他。現在,修表的生意很淡,時不時來張師傅這裡的,也都是些老熟客,有時候,一些簡單的校正,張師傅還不收錢。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因為修表,王大爺與張師傅成了忘年交,十幾年的交情,王大爺有經過修表攤時,都會來看看張師傅。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這一處修表攤的六位師傅,各有各的經歷,各有各的人生苦樂。在這裡,他們各自憑藉自己的手藝,招攬生意,形如兄弟,沒有特殊情況,他們一起開攤,一起收攤,他們目前沒有一個人帶有徒弟。面對越來越難做的生意,他們也沒更多的想法,每天來到這裡,風雨無阻,因為總有人,需要他們。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智能手錶時代,沙縣這些修表師傅卻在秒針滴答中堅守!


手機無處不在的今天,曾經紅火一時的修錶行業已走到了十字街頭。曾經的輝煌,只停留在他們的記憶深處。感謝,記錄光陰的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