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出手遊,綜藝改編遊戲能否長遠?

最近,備受讚譽的《舌尖上的中國》同名正版手遊在iOS平臺正式上線。遊戲定位是策略經營類型。其中包含了八大菜系的上百種菜式,玩家可以在其中體驗完整的美食製作銷售流程,還可以組建宴會廳,並且參加“食神大賽”等。

《舌尖上的中國》出手遊,綜藝改編遊戲能否長遠?

說起綜藝節目改編的遊戲近年來不在少數。如《爸爸去哪兒》、《最強大腦》、《一站到底》、《中國好舞蹈》等同名手遊,還有前段時間由《明星大偵探》帶火的“劇本殺”系列手遊。與綜藝節目關聯的手遊開發早已開始,並且隨著行業的逐漸成熟,圍繞綜藝節目IP的變現手段也逐漸多元化,由於手遊的發展勢頭強勁,手遊開發自然成為節目製作方和手遊公司越來越重視的點。儘管綜藝節目大IP層出不窮,但製作出的手遊層次和品質卻不一而足。

自2014年以來,與熱門綜藝相關的手遊頻出,給了用戶在電視屏幕以外參與節目的途徑。其中做的比較突出的要數大IP《爸爸去哪兒》,在第一季即將接近尾聲之時發佈了同名手遊,電視節目本身的火爆帶動了手遊的下載量,引發了大量的關注,周留存平均數值超過90萬次,下載量達到1.5億次。

《舌尖上的中國》出手遊,綜藝改編遊戲能否長遠?

從第二季開始,同名手遊《爸爸去哪兒2》由此前的試水變成了IP衍生品中的重要環節,上線當天就在App Store免費榜中排名第一,4天下載量超過千萬。在遊戲的情節設置與畫面上,都與電視節目緊密相連,幾乎與之同步,給玩家提供了很好的沉浸式體驗,之後大電影的上映也使得該遊戲在各方面一直保持著較為平穩的趨勢。

也許是《爸爸去哪兒》在手遊方面的成功刺激了其他綜藝節目,此後《中國好舞蹈》和《最強大腦》也出了同名手遊。

前者顯然想借《中國好聲音》的影響力吸引流量,在遊戲中採用了Unity3D核心技術,極力還原節目炫酷的舞臺場景。然而製播分離的模式以及無法有效整合產業鏈各端的資源形成聯動,加之此前市面上已有不少舞蹈類遊戲,所以《中國好舞蹈》並未如預期般大火,口碑也一般,甚至被看作是“縮水版的《勁舞團》。”

《舌尖上的中國》出手遊,綜藝改編遊戲能否長遠?

而另一款遊戲《最強大腦》在製作方面還是可圈可點的。遊戲分為記憶、數學、邏輯、音樂、反應五個板塊,玩家每過一關即可獲得相應勳章,並解鎖知識卡片,獲得各種榮譽稱號。玩法非常有趣,也與節目緊密關聯,但其最先在iOS中上線,等到安卓首發時節目已經快要完結。與iOS相比,開源的安卓在中國的普及度更為廣泛。對於玩家而言節目結束之後玩遊戲沒有同步時的感覺好,所以《最強大腦》失去了不少植入廣告的機會,沒有收穫太多的關注。

《舌尖上的中國》出手遊,綜藝改編遊戲能否長遠?

至於在前段時間火爆的《明星大偵探》的基礎上衍生的劇本殺遊戲,雖然趣味性和懸疑性十足,但也因為遊戲流程的複雜和遊戲過程的燒腦無形中提升了門檻,而與陌生人語音交流的方式也使一些玩家不太適應,加之缺乏優質的劇本,用戶存留度也不是十分理想。

《舌尖上的中國》出手遊,綜藝改編遊戲能否長遠?

要知道,手遊市場是極其複雜的,各方利益的牽扯導致了不同的結果。

在綜藝節目頻頻成為熱門的今天,開發與之關聯的手遊顯然已成為一種潮流。但是一些手遊似乎只為了IP而出現,其本身並不值得推崇。即使IP大熱,市場和企業也該保持理性,不然很容易陷進一個燒錢圈錢的怪圈,最後也並不能收穫真正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