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週年# 農業改革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但耕地有限,大量農業勞動者成為剩餘勞動力。於是利用剩餘勞動力從事非農業生產的鄉鎮企業在農村蓬勃發展起來,推動了經濟增長加速。我曾於80年代中期參與了與世界銀行合作的鄉鎮企業調查和多次其他調查,深度調查過各地上百家鄉鎮企業,親眼看到那些昔日的農民怎樣迅

#改革開放40週年# 農業改革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但耕地有限,大量農業勞動者成為剩餘勞動力。於是利用剩餘勞動力從事非農業生產的鄉鎮企業在農村蓬勃發展起來,推動了經濟增長加速。我曾於80年代中期參與了與世界銀行合作的鄉鎮企業調查和多次其他調查,深度調查過各地上百家鄉鎮企業,親眼看到那些昔日的農民怎樣迅速走向市場成為產業新軍,成為經濟的重要支柱,並深深被農民迸發出的學習、創造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所震撼。在江蘇無錫,農民們從上海請來國有企業退休技工和工程師作為他們的技術指導或企業領導,生產出了質量不亞於國企,但更價廉物美、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在浙江義烏、東陽、永康,昔日的莊稼地上出現了全國性的小商品、服裝、衡器批發市場,不少國外客商也來到這裡成批採購鄉鎮企業產品。在四川江津,農民在包產到戶的同時辦起了果園和良種奶牛場,使村民收入提高了幾倍。在山西原平,一位眼光遠大的鄉鎮煤礦礦長不僅想到採煤,還想到了維護生態環境和未來20年煤炭資源枯竭後怎樣永續發展,帶領企業把煤礦所在地的山嶺改造成大面積的林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