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印度能夠發展成超級大國,那麼美國會不會壓制印度的發展?為什麼?

杜達特洛夫斯基


美國作為霸權國,世界老二都是心懷戒心並切實壓制。印度如果成了老二,那自然會引起美國的壓制。不過,這裡邊有兩個問題,第一美國是否能確保第一的位置,第二是美國保住第一,但是不是還有其他國家成為第二?而印度最多當三國。第三,美國壓制老二過程中,印度可能是得利的漁翁。

首先看第一個,現在西太平洋地區大國日漸崛起,如果美國不加遏制,至少在經濟上超過美國那就是近20年的事兒,說不定更早。與此同時,西太大國在教育、科技、軍事方面都在大踏步向前發展,等到經濟上超越美國之後,各方面全面趕超美國,或許也只是時間問題,當然質量上還有些欠缺,但是架不住規模與數量龐大。而且就算質量上也不能說都不行,光誇耀不對,但是全面否定也不合適,好壞雜糅才是真。

第二個,美國會對西太大國不加遏制嗎?肯定不會,美國對西太大國制衡是必然的,這個時候,印度顯然不是美國主要針對的目標,總不能把極大力量都得罪了,雖然美國是第一,但是同時制衡這麼多國家,也受不了,而且說不定為了制衡西太大國,印度也成為了美國拉攏的對象。只要有西太大國在,印度絕對是美國借重的 對象。那西太國家要是衰落了呢?這就涉及第三個問題了

第三,美國為了致使西太大國衰落,必然也是要耗費許多功力,如果美國戰略目標足夠堅定,倒不是沒有壓制住西太的可能,不過美國自身也會戰略透支,最後美國與西太大國雙雙衰落。這個時候,就硬了那句老話,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印度撿個大便宜,自己成了世界老大。美國當然也沒那麼傻,真要和老二鬧掰,那買賣就不划算了。

總之,各種現實條件下,都不會有美國壓制印度的可能。不過我們可以創造條件,將美國眼球集中到印度。唉,有點難,您各位出出主意。


北玄武


印度發展成超級大國,就目前100年沒有可能。

一、超級大國首先要強族,一個強族是在磨難中發展強大起來的!

  • 印度各族在歷史長河中沒有激烈的血與火的考驗。
  • 印度次大陸處於熱帶地區,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廣大民眾沒有飢寒交迫的磨礪,無論是印度還是巴西均存在這個問題。



二、印度沒有闊土支撐資源自足,沒有騰挪的空間。
  • 印度沒有闊土,不能形成縱橫馳騁、大開大合的民族英雄情節。
  • 沒有雄厚的資源支撐。
  • 這就是超級大國常說的強族闊土基礎。



三、沒有社會大變革的機遇。類似大航海時代,殖民地及工業革命的大時代,沒有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大變革、大動盪、大洗牌的歷史特殊時期。
  • 在上述大變革時代,英法依靠工業革命和殖民地,實現了小國走向強國的特殊時期。
  • 德國錯過了殖民前期的積累,導致第一、第二世界大戰的失敗。



  • 當前,沒有出現大變革的任何社會跡象。
  • 沒有大動盪、大洗牌,就必須遵守當前的規矩。
  • 當前資本市場,是什麼?在資本、金融控制下的低廉資源和廣闊市場。

在資本金融市場大背景下,美國不允許任何大國改變規矩,也決不會允許類似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強勢崛起。美國不願意中國崛起,同樣不願讓印度崛起。當前世界還不能承受這樣巨量人口,中印佔五分之二的人口和巨大市場同時崛起。

  • 印度雖然人口眾多,自身市場寵大,但美國不會同意印度做為世界強國開始爭奪全球資源和市場,不允許印度制定新的規矩。
  • 中印可能同時改善民眾生活質量,但不會與美國共同發展為超級大國。
  • 資源和市場就那樣大!

社會也必須遵守自然規則,食物鏈決定了金字塔層數。

  • 自然界食物鏈每層能源傳遞不會超過百分之二十,總層數不能超越五層,這是自然規則。
  • 不論社會如何發展,金字塔規則不可改變,獅王不會是多個。
  • 人類社會進步,實際上只是在發現利用資源過程,不斷提高效率。
  • 國家行政就算太冗雜也只能是國--省--市縣--鄉鎮--村。

人類社會只是地球大自然的一個部分,自然規則適用人類社會!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在歷史上,一個大國的崛起,往往會挑戰原有的國際格局,擠壓原有大國的國際空間。因此,長期以來,崛起中的大國,也往往會受到原有大國的壓制。

歐洲中世紀以後,先後崛起西班牙、荷蘭、奧地利、法國、英國、普魯士、俄國等國家,而這些國家無不是挑戰原有的霸主國家而崛起的。到了近代,日本挑戰清朝,也確定了在亞洲的霸主地位。而美國的崛起,雖然沒有直接挑戰英國,但也是在原有格局被破壞之後才確立的。

而另一方面,一個大國的崛起,也必然受到原有大國的打壓。德國的一戰二戰,西方列強幹涉蘇俄等無不是這種情況。

因而,在當代,如果印度崛起,勢必也會得到當代霸主美國的壓制。因為印度無論以何種方式崛起,無論是否觸動了美國的利益,但總有一天,他會威脅到美國的地位,會擠壓美國的霸權。因而,美國不可能坐視其崛起。

如果真的到了印度崛起的那一天,如果屆時美國還是超級大國,則美國必然會從各方面限制印度的,這是亙古不變的歷史規律。在這個過程中,美國限制成功,則印度必然會有所止步,而限制失敗,則一個新的大國就會出現。


蘇綻



當然了,老大是最忌諱老二,美國對有可能挑戰自己的國家都心存戒心。這也是所謂的昔底德陷阱的含義。也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這裡的戰爭包括軍事戰爭與經濟,金融的戰爭。


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強國時,遭遇到的挑戰就是二戰中的來自德國的挑戰,這就是通過戰爭來結束這種挑戰,之後的挑戰就是來自蘇聯的挑戰,這次是使用“冷戰”來對應蘇聯的挑戰,最後拖死蘇聯。期間美國還遭遇了日本的經濟挑戰,美國利用自己的政治,軍事地位逼迫日本簽定廣場協議,讓日本20年發展停滯,從老二變為老三。


現在印度的經濟不斷髮展,但這種發展遠遠不能挑戰美國的存在,所以美國現階段要利用印度來干擾老二的發展,美國不但不會限制還要幫助印度。但是這種發展如果超越了美國的控制,或者對美國產生了潛在威脅,美國就不是扶持印度的發展,而是要遏制印度,不僅軍事上會遏制,而且經濟,金融等多方面會遏制。如果讓這個對手成為自己強大的敵人,會給美國帶來巨大的威脅與損失。美國也是一個非常具有危機意識的國家,一旦認定你會威脅美國,就馬上變臉,對其採取遏制的手段。


橋本看日本


當然會!戰略利益面前,是講不了多少情面的。

不過,壓制歸壓制,但是是分性質和程度的,得看實際的戰略威脅有多大,看戰略競爭的程度有多深。

沒有了制度競爭的因素,美國和印度真要到了硬碰硬的競爭階段,基本上就是全球大市場裡“真金對白銀”的經濟交鋒。容易被忽略的一面是,如果印度人才大量回流的話,對於美國可不是一個小損失。現在美國硅谷的高端人才中,印度裔人才可是重要力量,印度裔高管的數量比華裔高管還要多得多

當然,上述種種,都是建立在印度能和美國真刀真槍地來上幾個回合的基礎上。現在的美國戰略,顯然不是要等到印度自然生長到國力能和美國等量齊觀的時候再與印度爭個高下,而是要提前下手,不給印度這樣的機會

尤其是特朗普這種一點虧都不願意吃的性格,更會將壓制要趁早、防患於未然的招數用到極致。

而且,能有讓美國全面進行壓制的遭遇,其實對於印度來說未嘗不是件幸事。畢竟,能讓美國感受到戰略威脅壓力的,得靠實力,怎麼也得GDP達到美國的半數吧。而現在,印度GDP還只是美國的四分之一。

印度確實有人口紅利,但低效羸弱的行政體系和有著天壤之別的城鄉差異,讓印度的人口紅利很難快速發揮出來。


涵一


如果美國等到印度成長為超級大國以後才去壓制印度的發展,那就來不及咯。按照美國維護其全球霸權的行為模式,美國會在任何國家的經濟規模達到美國的60%前後改變對這個國家的政策,對其進行預防性的遏制。

美國比任何歷史上的帝國都警惕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但美國的策略不是如何與一個和自己實力相當的國家避免你死我活的衝突,而是要防止任何國家壯大為與美國等量齊觀的國家。

二戰後一共有三個國家達到了美國經濟的六成以上,美國對其中處在亞洲的那兩個採取了相似的經濟壓制政策,試圖利用新的經濟關係破壞這兩個亞洲經濟強國的增長潛力,一個已經成功,另一個正在進行中。如果印度跨過60%這天美國的心理警戒線,美國的政策也是一樣,而跨過這條線和成為超級大國,之間的距離還跟遙遠。

唯一作為超級大國後才和美國對抗的是蘇聯,那是因為蘇聯的超級大國地位來自於二戰,那時候美國也還不是世界霸主。

作為不是結論的結論,成長中的經濟體達到一定規模後,擔心和霸主國過早爆發對抗性衝突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論如何,成長國要認識到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或者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出現,不能以自廢武功為手段,否則修昔底德陷阱固然可以避免,但國家發展前途也就葬送了。


葉海林


印度會不會成為超級大國不知道,但是印度經濟總量在若干年後會大概率成為世界第三,因為在開放和穩定的國際環境中,經濟發展不是難事,國家經濟總量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第一人口數量和素質,第二國土面積,第三地理位置,

印度人口數量世界第二,素質也不差,很多美國的高科技公司ceo是印度人,甚至包括谷歌和微軟,印度國土面積三百多萬平方公里,排名世界前列,印度佔據印度洋,地理位置優越,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已經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三隻是時間問題,

有人會疑問高科技和國家體制對經濟的影響,其實在開放的環境中必然會不斷學習和影響,經濟發展最怕封閉,朝鮮韓國一個民族,看看區別,

美國圍堵印度不符合事實,不能把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說成圍堵,二戰後的美國與他國經濟衝突分為兩個類型,

第一是國家對抗,最明顯的是美國蘇聯對抗,在這個背景下貿易和技術限制是應有之舉,難不成其他國家與對抗國家會毫無障礙的做生意?

第二是貿易衝突,比如上世紀九零年代,美日貿易衝突,就是因為日本貿易順差太大,美國不滿,隨後兩國多次談判,解決衝突,這也符合常理,換成其他國家碰到這個情況也是同樣的反映,大家做生意憑啥你賺錢,我不賺錢?

到目前也沒有發生這個情況,一個國家既沒有與美國對抗,也沒有賺美國錢,卻是經濟蓬勃發展,然後美國因為不爽無故圍堵這個國家,


萬事皆空70


美國的國家戰略

防止任何國家發展起能挑戰美國的能力,是美國的國家戰略,何況超越?印度並沒有會特別例外的理由。美國當今盡力拉攏印度,不過是兩個目的:一是為了搶俄羅斯軍火市場,並壓制俄羅斯的國際空間。二是為了圍堵東方大國。這與當年美國與東方大國交好圍堵蘇聯如出一撤,不新鮮的。



其實美國拉攏印度本身就已有防的成分。如果中俄印因為發展需求走得更近,加上謀求發展的歐洲,就會不但形成亞歐大陸與美比拼的局面,美國現有的中東中亞存在也陷入重圍。

印度的潛力

網上流行調侃三哥,其實印度的潛力真的很大!

語言、人口、科技、市場,印度這些潛力優勢被討論很久了,印度也以此為基礎保持了不錯的發展勢頭,併成了世界主要大國之一。印度還有兩個特別的優勢:

一是地緣優勢。與俄羅斯有強大且關係不順的歐洲為鄰、東方大國來自海上的壓力不同,印度遠離世界主要大國,只要其不主動生事,巴基斯坦對其影響很小的。而且印度洋上無強勁競爭者,且是世界能源通道。即使是強大的美國,在大西洋、印度洋兩岸競爭下,也很難向印度洋投射力量。印度政策如得當,他就是離世界油庫中東最近的大國,周邊的非洲、中東中亞、東南亞將為其提供廣闊空間,能充分的將印度的潛力轉化為實力。

二是當今世界主要玩家中美歐俄的競爭態勢已拉開,實力、能力、潛力都龐大,對沖之下結果如何不可預知。而且四大玩家都競相示好印度,印度可以坐享漁利。

雖然兩面派不討人喜歡,但四大玩家都無餘力壓制印度。

當然印度也不是沒有挑戰。僅僅如何與伊斯蘭文化相處就是考驗。伊斯蘭文化可稱是世界最大的X因素,而印度是唯一被其包圍的世俗文明。

五十年後世界誰當家?



美國無疑最有希望。但美國在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理念下,現在是真的同時懟上歐中俄,稍有不慎,被壓縮回美洲不是不可能。

但即使真如此發展,也不是朝夕之事。正如印度要與美俄中歐站在同一起跑線也還需要時間。也許至少還要五十年:


印度要引入資本建立起完整的自主的工業。

印度要完成從種姓制度到現代文明的改造。

印度要將人口優勢轉化成真正的生產力與消費力。

印度要形成可以擴展的價值觀與模式。

正如前文所論,印度有空間與機遇條件,也許完成這些都不難。只是,那時候,還是美國來壓制他嗎?

這才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懸念!


bashanlaike


當然會!

作為守成的大國,肯定會極力壓制所有挑戰者,以維護自身的安全——不論價值觀是否一致。

美國構築“蝴蝶型安全體系”,即以美國為頭,北美為冠,拉美為身,大西洋和太平洋為兩翼。

但這樣,在全球體系中,印度洋成為了美國的軟腹,是距離美國核心力量最遠的地方,也是美國力量最為薄弱的地方。

偏偏這裡非常重要。

按照地緣政治學說,哪裡是世界的中心還有爭議,但“中東地區”是備選之一。

中東是亞歐非三大洲的連接點,又是世界的“油庫”,一旦控制這裡,不僅可以控制交通,還可以控制能源供給,這絕對是其他世界大國的噩夢——當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了這一地區,逼迫歐洲不得不尋找新航路。

所以至今中東地區戰火不斷,一方面是大國對這裡的爭奪,另一方面,其他大國也不允許這裡走向聯合。

印度就在中東旁邊,美國又怎麼會允許這裡出現一個超級大國呢?


雁去無痕ty


如果印度成為超級大國,勢必就會危及美國的霸權地位,美國當然會壓制印度的發展。國際關係中沒有永恆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對於美國而言,在國際上最大的利益就是維護美國的全球霸權,這也意味著任何一個國家成為超級大國都會成為美國霸權的障礙,成為美國的眼中釘和肉中刺。

當然,這只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前提取決於兩點。一是印度能夠發展成超級大國;二是印度發展成超級大國之時,美國的霸權依然存在。綜合這兩方面的因素來看,印度最多算是美國的遠慮而非近憂。

一是印度離超級大國還有多遠。儘管目前印度的發展面臨機遇,無論是國際環境中其他大國不將印度視為首要威脅甚至還紛紛拉攏印度;還是國內條件方面印度存在人口紅利、市場規模等優勢。不過至少從目前印度的發展水平來看,至少落後中國10-15年,而要追趕美國更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解決好國內等級制度、貧富分化等問題。

二是美國和印度的關係從未親密過,美國從來沒有把印度當成過自己人

。這也意味著不要指望美國不把印度崛起當作威脅。一旦印度實力增強對美國構成威脅,美國會毫不猶豫的進行打壓,這是國際關係中霸權維護的鐵律。不要說印度,即便是美國的盟國日本崛起,也被美國視為威脅而進行打壓。

印度能否崛起,印度何時能夠成為超級大國,恐怕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如果非要加個期限,大家覺得什麼時候有可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