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蛙火热的背后,是孤独的90后

养蛙、养老公,90后们在游戏里弥补现实的孤独。

养蛙火热的背后,是孤独的90后

不经意间,朋友圈中大多数女生晒出的信息,从许墨、白起、李泽言,变成了一只只绿油油的青蛙。一款《旅行青蛙》,让李泽言的老婆们纷纷跑去养蛙了。《旅行青蛙》尚未推出正版汉化,但玩家们依然玩得不亦乐乎。不管是《恋与制作人》,还是《旅行青蛙》,用户都在游戏中扮演着一个角色,与游戏内的角色进行着互动,弥补着属于90后的孤独。

孤独的90

先来看两条数据:

养蛙火热的背后,是孤独的90后

脉脉数据研究院对上万名职场人进行了一次“孤独感”调查,并联合小猪短租,共同发布了《2017年度职业数据白皮书:孤独经济》,调查显示,61.47%的人,平时会感觉孤独,其中,22-30岁的年龄孤独比例是60.8%;

养蛙火热的背后,是孤独的90后

淘宝发布的《中国空巢青年图鉴》也显示,我国的“空巢青年”人数已超过 5000 万,把这群人聚集到一起,规模相当于我国第 11 大省市。男性青年“空巢”的比例达到了 64%,几乎是女性的两倍;而 90后则是“空巢青年”的主力军,人数超过了六成。

从1979年到2015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了35年,而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只能与父母对话交流,没有兄弟姐妹,在成长道路上孤独一人,由此产生较高的孤独感。据英国《卫报》网站2015年的一篇报道称,许多人是以独生子女的身份长大的,他们有着寂寞孤独的回忆,偶尔还有幻想的朋友。长大后,90后又孤独的工作在陌生的城市。

孤独,仿佛成了90后的代表心理状态

如今使用社交媒体的多为80后以及90后,绝大多数人将其作为人际关系的主要沟通方式。社交媒体的发展带来的不是孤独的减轻,而是孤独的加剧——网络上粉丝朋友很多,但现实中能谈得来的朋友却很少,“网上活跃,网下落寞”成为不少人的现实写照。我们的社会一定意义上进入了威尔曼所说的“网络化的个人主义”时代。在互联网世界中,人们以个体为中心建构关系和生活。虽然我们通过社交媒体很容易打破空间制约与人交往,但实际上我们是远离了群体,变成一个个孤独的个体。

孤独需要弥补

近年来,直播一直是一个火热的名词,为什么直播那么火?其中一点,便是在直播中,粉丝们并不在乎主播到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们享受的是与主播在一起时的愉悦,是与主播互动时的愉悦。与主播交流是温暖的,消解着孤独,让孤独寒冷的夜晚不再空虚寂寞。这一点,体现在观看直播的时间主要在夜晚。

养蛙火热的背后,是孤独的90后

触及人们情感的内容总是会受到欢迎,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生活类、秀场类和电竞游戏类在用户观看内容类型偏好上位居前三,分别占比27.9%、23.0%和15.9%。

生活类直播弥补的是人们理想与现实生活间的遗憾。可能你的理想是住在海边,打打鱼,吃吃海鲜,那观看渔民主播直播的出海捕鱼,可能可以弥补你只能每天上下班,一人蜗居在一小间房的遗憾;看着别人从买菜到做菜,可能弥补着你没有时间,只能叫外卖的遗憾;观看游戏直播亦是如此……观看直播,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迁移。

在《旅行青蛙》中,那只蛙没有设置任何与玩家的对白,也不受玩家控制,玩家的任务就是割庭院里的三叶草,给蛙买食物和用品。蛙与“娃”同音,那只蛙就像玩家自己的“娃”,蛙被玩家视作自己的孩子。贴近现实的生活场景、需要被照顾的“孩子”,都刺激着90后,既消解着他们在现实中的压力,也承载着他们的情感。

养蛙火热的背后,是孤独的90后

正如知名搞笑幽默博主@独孤风翳发的微博中所写的“#旅行青蛙# 我妈在家念叨我的话,我打开手机再念叨给我的蛙,压力转移,完美~ ”。类似的游戏,还是多年前的偷菜,菜是自己的宝贝,辛辛苦苦浇水施肥,还有提防被别人偷走。

养蛙火热的背后,是孤独的90后

之前的《恋与制作人》,用完美苏式的人设,情话对白,让广大少女谈了一场虚拟的恋爱。如今一只绿油油的青蛙让广大少女化身老妈妈……养蛙、养老公,看直播,90后用他们的方法,弥补现实的孤独。90后是脆弱的,从情感入手,触及他们的情感,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反响。佛系青年便是如此。

养蛙火热的背后,是孤独的90后

图片均源自网络,部分来源见水印。

《2017年度职业数据白皮书:孤独经济》,脉脉数据研究院联合小猪短租发布

《中国空巢青年图鉴》,淘宝发布

《英媒称独生子女是中国最孤独的一代》,参考消息网

《新媒介即新社区:网络化个人主义理论探析》逯义峰, 杨伯溆. 新媒介即新社区:网络化个人主义理论探析[J]. 新闻界, 2016(3):38-41.

张洪忠. 直播“网红”:后结构主义范式下的陪伴[J].教育传媒研究,2017(1):28-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