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涼,對心腦血管的影響不是一點點


天氣漸涼,對心腦血管的影響不是一點點

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腦梗塞等)是影響健康的頭號殺手,在提倡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天氣變化給心腦血管帶來的影響。有研究表明:氣溫每降低1℃,收縮壓就會上升1.3mmHg,舒張壓會升高0.6mmHg。而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之一,很容易誘發腦出血和心絞痛發作,血壓波動較大時又容易誘發腦梗塞,可以說心腦血管疾病的復發、加重與氣象條件有關。

當溫度低於或高於某一臨界溫度時,隨著溫度的降低或升高,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漸升高。明顯的變化是在冬季,由於天氣寒冷,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氣溫較低時,寒冷會刺激血管收縮,血流阻力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使血液流速減緩,容易形成小血栓,造成血管堵塞或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塞等疾病發作。同時,在寒冷刺激下人體內激素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從而引起血管痙攣、斑塊破裂、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誘發心肌梗死、腦梗塞。此外,隨著氣溫驟降導致人體血管收縮,血壓突然升高,原來硬化脆弱的小動脈承受不了強大的內壓,引起血管破裂,發生腦出血。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多發季節,心肌梗死、心衰、心源性猝死、腦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在冬季復發的概率比其他季節要高出2~3倍。

不同患者對天氣和季節變化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差異。有人對英格蘭和威爾士死亡率記錄進行分析後得出:在氣溫低於-10℃的環境中,由於溫度下降而死亡率急增,並且這種關係在老年人中比年青人中更為突出。一方面,老年人處於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時期,自身調節功能又難以跟上突然的氣候改變,面對短期內氣候變化,承受力弱,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另一方面,對於已有心腦血管疾病潛在危險的老年人,其動脈硬化、血管彈性下降以及各種臟器功能減退,對氣候驟變的耐受性更差,極易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加重與惡化。就此,中國科學院針對由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中心及北京市氣象局、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提供的相關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分析研究了老年人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年際變化及其與氣象變化的關係。


天氣漸涼,對心腦血管的影響不是一點點

圖1 北京地區1987~1996十年氣溫平均曲線




天氣漸涼,對心腦血管的影響不是一點點

圖2 北京地區兩個老年組心、腦病死率的年際變化圖


從圖2可以看出男性的死亡率比女性高,心臟病的死亡率則比腦血管病的死亡率略小;同時,死亡率變化有明顯的年際變化,在1990~1991年達到峰值後經下降再緩升到1995~1996年再次達大值,年際間的變化較明顯。將圖1和圖2進行綜合比較,在60~64和70~74歲兩年齡組,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大體與同期的年平均氣溫呈反相關趨勢,在降溫期死亡率總是明顯升高的,而在增溫時段死亡率呈下降趨勢。

其實天氣不同對心血管疾病影響也有差異。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關於心肌梗塞發作率的研究報告指出,緯度高,平均氣溫低的地方,心肌梗塞的發病率高。既往也有研究隨機抽取高血壓、冠心病和腦卒中患者住院病例144例,其中男性125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70歲,最大89歲,最小40歲,60歲以上佔85%;平均患病時間10.3年。對患者性別、年齡、患病史、歷次發病時間及與季節和陰天、雨天、雪天、潮溼、降溫、寒冷、高溫、悶熱、晴朗、溫暖適宜等10種天氣的關係進行問卷調查。採用相關分析、χ2檢驗和Wilcoxon符號秩檢驗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陰天、悶熱、潮溼、高溫對冠心病影響最大;降溫對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影響顯著。天氣的影響還與患者性別呈顯著相關。應用χ2檢驗對8種天氣影響疾病的顯著性進行分析,影響男性患者的天氣主要為悶熱、陰天和降溫,影響女性患者的天氣主要為悶熱和陰天。

秋冬季節天氣變涼,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也是心腦血管病病發的一個誘因,這時候一定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使身體適應氣候的變化,及時瞭解和掌握天氣情況。很多老年人都有晨練的習慣,現在天氣漸涼,鍛鍊身體不宜過早,儘量控制在10點以後,因為早晨氣溫比較低,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的痙攣,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多喝水,保持心情舒暢,保持按時睡眠,避免熬夜,不要抽菸,不要過量飲酒,這些也是增強抵抗力的好習慣。


1.陳輝,田生春,李鴻洲等.天氣、氣候變化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氣候與環境研究》.1999.4 (1) :19-24.

2.謝靜芳,葉琳,秦元明等.氣象環境變化對心腦血管疾病復發的影響.《中國公共衛生》.2007.23 (4) :447-44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