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長江流域,為何武漢過江大橋的數量多於南京?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那怎麼能比?武漢是長江流域唯一地跨大江的大都會!雖然重慶的朋友可能會跳出來,但是重慶的長江江面才幾百米的寬度,還不如武漢的漢水!

武漢地跨三江五湖,大江大湖大武漢,全世界都沒有第二座這樣的城市。武漢的城市規模世界第一!而且兩岸都是城市,兩岸都是中心城區。

南京的城市佈局和武漢很不一樣,南京雖然也建設跨過了長江,但是總的來說江北的大廠六合還是郊區。南京的市中心還是在長江南岸中山路一帶。也就是說,南京的城市規模頂多也就是個漢陽的規模,遠不如武昌漢口。

所以,兩岸的過江需要,交通流量,南京完全沒法和武漢比。自然,兩個地方的長江大橋數量就差好遠。


武大東湖


南京和武漢都是跨江發展城市,都是省會城市,長江從城市穿行而過。但是,長久以來武漢人過江很方便,南京人過江則一直是大難題,直到兩三年前才有所緩解。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這與兩個城市不同的發展理念有關。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武漢很多年前就開始跨江發展,是個真正的跨江城市。南京呢,發展重心一直在江南,江北地區被拋棄了很多年,充其量南京就算是個濱江城市。幾十年來,只有一座1960年建成的長江大橋作為城市通道。號稱全國第一堵。


雖然後來南京又建了二橋三橋以及再後來的四橋五橋,但不是過江要收費,就是遠離市區發揮不了城市交通的作用。南京人過江依然靠大橋。很多年前南京就流傳一些過江難的段子,說下午下班開車回江北,堵在大橋上一夜,第二天早上到家洗把臉藉著開車再回江南去上班。

直到大約10多年前,江南可開發空間不多了,政府才將目光開始投向江北,一下子規劃了17條過江通道,包括橋樑、隧道、地鐵等。



還不錯,這些年南京過江通道建設很快,兩條過江隧道通車了,兩條過江地鐵也通車了,現在開車過江坐車過江都方便了。等大橋維修結束,相信會更方便。


凡塵往事


提到過江大橋就不能不談及我國曆史上“第一座”跨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這是由前蘇聯專家援助修建,於1957年建成通車,至今為止已過六十餘年。



就目前為止武漢江面上巍然聳立“十一座”過江大橋,南京僅“五座”,可以說武漢在過江大橋數量上碾壓南京。

但這並不能說明武漢經濟、城建就比南京發達。武漢地形是三鎮鼎立、長江、漢江分流而過,在百年前武漢就是武昌、漢口、漢陽合併而成。與南京不同的是:“武漢更注重的是沿江經濟發展”。

現在的武漢長江大橋,每天有300列左右火車通過大橋, 平均每5分鐘通過一列; 橋上日均來往汽車10萬多輛, 平均每分鐘有70輛汽車通過。



另外根據武漢地鐵線路規劃,可以看出長江兩岸發展都比較均勻,三鎮協同發展,每天來往車輛需求現當大。可南京就不同,南京走的並不是沿江經濟,長江基本上分隔出不一樣的南京。

所以說南京發展道路跟武漢不同,過江人數以及車輛沒有武漢密集,經濟需求也沒那麼大,修建再多過江大橋也是浪費資源。


最後,武漢、南京都是長江流域重要城市,希望在未來發展中能夠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為地區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感謝大家閱讀我的回答,喜歡可以點贊、關注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南京長江段江面寬,地形複雜,大橋勘探選址異常困難,已建成的三座公路橋,一座公鐵兩用和一座混速鐵路大橋,還有在建的五橋,無論是長度、難度還是資金投入都是武漢大橋的數倍!經過專家組調研,南京綜合考慮,規劃了20多條過江通道以隧道為主。

南京江底地質結構複雜,第一條隧道是‘’南京長江隧道‘’建了五年,這期間江南已經建成了地鐵①②號線共60多公里,施工中遇到洞內加固難題,多次滲漏塌陷,引進的德國最先進盾構機也不得力,頻繁磨損、泥沙堵塞,小毛病不斷,還多次送國外大修。‘’上元門過江通道‘’也修了兩年半,中途遇到技術問題停工近一年,地鐵③號線因此延遲一年開通。

施工單位邊幹邊學,刻苦專研,獲得無數的研究成果和發明專利,盾構機也完全自主設計生產,已經成為中國製造的名片,有大量國家求購。接著的‘’揚子江隧道‘’是雙層設計,用國產盾構機一年貫通。目前還有五條過江隧道在建,規劃的更多。

南京的長江大橋不是最多的,南京的過江隧道肯定是最多的,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最重要。





漂飄12


武漢與南京比、其長江流域寬度大幅窄於南京、武漢的江面寬度僅與南京外秦淮河寬度相差不大、長江流域本身就是上游最窄、到下游接海一望無邊,重慶冮面僅百米不到、比外秦淮河窄很多、所以重慶長江大橋和南京外秦淮河河上都建了三十多座大橋、而在武漢二橋當期投資僅12億元、而南京二橋投資37億、是武漢的3倍多、而到了南通建一座公路橋要百億元之多、所以武漢南京長江大橋投資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在南京建一座公路長江大橋的長度和淨高几乎是武漢的三座橋、再者、從綠色長江和環境保護要求、長江上應該儘可能禁止使用橋樑、否則將破壞長江生態、以人為本、橋樑太多給人一種壓抑之感、而南京釆用的儘可能使用隧道


懂你的貓


在大南京建一座長江大橋的費用和難度,可以在武漢建五座大橋,武漢江面狹窄,水域淺,所以武漢狹窄江面只能停靠3千噸以下小火輪,大南京航運管理局在長江流域一百餘公里長的寬闊江面內管轄著近百個深水良港區,可以航行和停泊10萬餘噸的大海輪數100艘呢,百里港區的南京港號稱中國內河第一大港,所以武漢建橋再多費用也不大。還浪費納稅人的錢,犯罪啊!武漢人民的災難啊。所以,你說誰的建橋投資大?以下圖為大南京風景圖:









貓咪858585


湖北人天天吹武漢,除了武漢湖北還有什麼?舉全省之力到處吹,敢比江蘇?阿Q!一個江蘇等於兩個半湖北。武漢發達嗎?外貿連前十五都進不了,還死吹



用戶8619188575851


多謝提問,

從武漢的名字的由來可以略知一二,武漢是在1927年初,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與漢口(轄漢陽縣)兩市合併作為首都,並定名為武漢,即使到今天也只有百年曆史,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中,動輒使用超過五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城市名字也相當的多,現在的武漢是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合而成的,並且武漢三鎮分別在長江、漢江交匯處的兩側,合併後,隨著經濟發展必然出現不同地區城市職能的分工,各地間的交流就日益增加,所以橋樑建造一直在進行,武漢發展城市環路交通,過長江、漢江需要三座橋樑,現在建成與在那的橋樑有11座,2017年,武漢GDP為1.34萬億(江漢區:1150億元 江岸區:1076億元 武昌區:1060億元 洪山區:920億元 漢陽區:896億元 江夏區:756億元 東西湖區:723億元 黃陂區:685億元 新洲區:670億元 礄口區:645億元 青山區:457億元 蔡甸區:395億元)

南京,歷史上主要經濟活動在長江南岸,現在南京市南北長,東西相對窄,這樣過江大橋就相對比較少了,2017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715.10億元,下面是各區的GDP數量


江楓漁燚


武漢和南京都是長江流域的重要發展的城市,然而過江大橋的數量多於南京的原因很好理解,下面列序號解答:

1、武漢三鎮兩岸都是主城區,需要更多的橋樑來連接兩岸群眾的往來。南京長江兩岸,江南為中心城區;江北的六合區以前是縣,浦口區是開發區;跟中心城區相比,江北人口少於江南,因此在橋樑數量上不如武漢。主要是定位不同。

2、武漢長江大橋是全國第一座長江大橋,在祖國腹地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武漢的天元地理位置的優勢區位,使得高層更為重視。處於南北之間,一條長江阻隔了武漢兩岸,建起了更多的大橋更是為了南北交通的通暢而修建。

並非狹義的給予武漢人專享,反觀長江流域有的城市都只有一座長江大橋,這與地理位置和產業佈局有著密切的關係。

武漢是國家中心城市,在往後的時間裡,都將確定更好的成績。隨著南京大力支持江北發展,未來有可能大幅增加過江通道。



以上都是個人觀點,歡迎各位朋友關注交流並評論探討!


民間查訪專員


第二點,武漢修橋技術在世界上十分有名。武漢大橋局人才濟濟,十分了得。直言,近水樓臺先得月呀。

第三,武漢過江地鐵、過江隧道等等也領先於南京。

第四,按照孫中山丶毛澤東等偉人規劃、設想,武漢將建成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工業丶商業丶文化中心,一一東方的芝加哥。最近武漢又在強勢崛起也不足為奇。你知道有多少大學在武漢市嗎?據說原來有一百多所大學,現合併不少,還有八十多所(不含各種軍校)。南京大學也不少,但比武漢略遜一籌。

我不是南京人,也不是武漢人。

邀請我談此問題,我談的對不對,都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