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界扛把子”海底撈上市,“學不會”的祕密是否能延續?

“火鍋界扛把子”海底撈上市,“學不會”的秘密是否能延續?

9月26日,火鍋連鎖企業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盤中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港元(約879億人民幣),成為國內最大的餐飲類上市企業。

中國的餐飲類上市企業不多,且市值都不大。在A股上市的廣州酒家(60304.SH)、全聚德(002186.SZ)、西安飲食(000721.SZ)等企業市值均在百億元以內。與海底撈同為火鍋連鎖企業、同在香港上市的呷哺呷哺(00520.HK)市值則為120多億港元。相比之下,海底撈已成為餐飲企業中的“巨無霸”。

近幾年,國內餐飲企業上市的腳步近乎停滯。市場競爭激烈、標準化程度低、合規性差等問題一直讓餐飲企業無法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更多青睞。

但海底撈的出現似乎與眾不同:無論是“火鍋界扛把子”的標籤,還是獨特“家文化”的塑造,各種光環曾集於其一身,讓“海底撈你學不會”的形象深入人心。與此同時,海底撈也正試圖從“大家庭”走向“大企業”,快速增長的店面數量、無人智慧餐廳的試水都表明了其轉型的決心。

這不禁令人好奇:海底撈的成長過程中都經歷了怎樣的變化,轉型過程中又會面臨怎樣的挑戰?

海底撈以獨特的服務理念和“街舞甩面”等新花樣樹立起了鮮明的品牌形象。很多人提到海底撈,最先想到的就是各種關於其熱情服務的故事。但是,與消費者的印象相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海底撈成功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服務。

業界普遍認為海底撈成功的原因是其“強大的全產業鏈佈局與開放生態。”

在產業鏈佈局方面,海底撈此前已將火鍋底料業務在港交所分拆上市,公司名稱為頤海國際(01579.HK)。除為海底撈提供底料外,這家公司還開發了小龍蝦調味料、拌飯醬等多種複合調味料產品。財報顯示,頤海國際今年上半年的營收超過10億元,同比增長近60%,淨利潤增長則達170%。

此外,海底撈還分別成立了負責倉儲和物流的蜀海集團、負責裝修的蜀韻東方、負責供應羊肉的扎魯特旗海底撈,以及負責人力資源管理的微海諮詢,由此完全控制了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這有助於海底撈“向C端和其他餐飲B端滲透,利用火鍋行業的在供應鏈和渠道優勢,迅速拓展業務提升市場空間。”

餐飲行業有4萬億的巨大市場,卻只有幾家企業在A股上市。其實不難理解背後的原因:以人為價值提供主體的服務業,很容易觸及管理的邊界,基本上沒有做得很大的企業,這是行業天生分散的屬性決定的。

但海底撈算是一個小特例,因為火鍋底料可以工業化生產,海底撈不需要大廚。在整個餐飲行業中,海底撈的管理成本較低,最大的管理對象是服務員,而海底撈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有一套獨特的文化邏輯去管理好服務員。所以,海底撈相比其他餐飲公司,做大的可能性略微大一些。

根據海底撈的招股書顯示,此次IPO募集的資金,有約60%用於業務擴張,約15%用於償還貸款。這也意味著,海底撈卯足了勁兒要在開店速度上跑贏競爭對手。如果是這樣,海底撈接下來面臨的挑戰或許是:如何讓超過20000名甚至更多的員工高效運轉起來,以及海底撈獨有的“家文化”是否能傳承、延續或是做出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