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1498-1573)为文徵明的长子,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洲(今江苏苏州)。以明经廷试第一,授秀水训导。官国子监博士。工书画,尤精篆刻,能诗,有《博士诗集》二卷。

在中国书画艺术史上,文彭以篆刻享名。虽然文人刻石章的风气可能早到元代的大画家王冕,但篆刻史上公认的文人篆刻鼻祖却是文彭,尤其是在使石章成为篆刻艺术主要载体的演进史上,文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助推作用。篆刻宗师的大名也多少遮蔽了文彭在书画诗文等方面造诣。事实上,文彭所处的时代,却是以诗文书画与其父文徵明并称的。陈田在《明诗纪事》己签卷十七中评文彭诗说:“博士七言,音节清亮。”詹景凤则认为,文彭书法“真、行、草并佳,体体有法,并自成家,不蹈父迹,才似胜之”。传世的文彭书作有辽宁博物馆藏《小楷赤壁赋》、故宫博物院藏《行草五律诗》轴、上海博物馆藏《隶书有美堂记》等约二十余幅。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的书法艺术,从小受到其父文徵明的影响,楷书得文徵明亲授,行草书则学孙过庭、怀素,也参入了一些祝枝山的笔法。他擅长的书体要多于文徵明,篆、隶、楷、行、草均能。这件草书《渔父词》中可以看到取法怀素的痕迹,但比起怀素《自叙帖》,书写要从容许多。文彭倾向于意随笔走,没有特别的刻意做作。技巧在长期的磨练中已极为稳定,随著书写的行进自然流露。与文徵明的擅长精工细琢不同,文彭的这件作品轻松洒脱,散散淡淡,如同一路小跑,姿态轻快,线条流淌出来,舒卷闲暇。作品用笔以中锋为主,墨痕淡雅,不施浓墨,并且不以枯笔干涩为尚,而以适度的滋润为准绳。因此作品的整体面貌平静淡雅,不拿腔拿调,也不是表演式的书法舞蹈。总之,文彭的这件草书,是明代文人书法家平和自然、不激不历、功力老道、温文儒雅的草作典范。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释文:

槲叶新罾舴艋船,冲风逐浪去如烟。无姓字,少牵缠,侬住吴淞不记年。

轻移短棹泊江隈,鱼唼浮花水面来。欲下网,且徘徊,只恐鱼惊去不回。

黄梅时节雨绵绵,赪尾鲂鱼常满船。随大小,且新鲜,只是城中不值钱。

吴淞江上是侬家,每到秋来爱荻花。眠未足,日先斜,妻唤船头看落霞。

八月斑鱼逐晓风,家家方尺钓鱼砻。虾作饵,竹为弓,须趁朝来日影红。

钓得鲈鱼不卖钱,船头吹火趁新鲜。樽有酒,月将圆,落得今宵一醉眠。

三尺丝纶七尺竿,江头风雪正漫漫。冲浪去,破冰还,只怕官司不怕寒。

腊月捱冰上白鱼,冲风冒雪欲何如。肤砍裂,手仍拘,免得求人乐有余。

夜深结网一灯红,吹笛临舟搅睡浓。雪夜月,雨晴风,都在渔家一醉中。

无利无名一老翁,笔床茶灶任西东。陆鲁望,米南宫,除却先生便是侬。

山逺江深无四邻,烟波惟有一渔纶。鳬鴈侣,鹭鸥亲,自是人间快活人。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款识:余有别业在吴淞江之阖闾塘,尝深畊于此。偶阅黄太史《渔父词》,因而纵作,聊以自述其乐耳,非欲争胜于太守也。庚申(1560)秋七月十三日书,三桥父彭。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附文彭草书《渔父词》立轴欣赏

文彭 1555年作 草书《渔父词》十三首 附有释文

《渔父词》是文彭自己所作。“渔父”为词牌名,通用的别名即“渔歌子”。这组词本身清新洒脱,超然尘外,不妨让我们点一壶清茶,悠闲地品味这淡泊自足的出世情怀。词曰:

甪直西来是阖塘,分明身在水云乡。云淡淡,水苍苍,云水相忘一钓航。

槲叶新罾舴艋船,冲风逐浪去如烟。无姓字,少牵缠,侬住吴淞不记年。

春暖融融雪乍消,江头泼泼长新潮。风渐起,浪初高,网得红鲜破寂寥。

轻移短棹泊江隈,鱼唼浮花水面来。欲下网,且徘徊,只恐鱼惊去不回。

黄梅时节雨绵绵,赪尾鲂鱼常满船。随大小,且新鲜,只是城中不直钱。

吴淞江上是侬家,每到秋来爱荻花。眠未足,日先斜,妻唤船头看落霞。

八月斑鱼逐晓风,家家方尺钓鱼砻。虾作饵,竹为弓,须趁朝来日影红。

钓得鲈鱼不卖钱,船头吹火趁新鲜。樽有酒,月将圆,落得今宵一醉眠。

三尺丝纶七尺竿,江头风雪正漫漫。冲浪去,破冰还,只怕官司不怕寒。

腊月捱冰上白鱼,冲风冒雪欲何如。肤砍裂,手仍拘,免得求人乐有余。

夜深结网一灯红,吹笛邹船搅睡浓。雪夜月,雨晴风,都在渔家一醉中。

无利无名一老翁,笔床茶灶任西东。陆鲁望,米南宫,除却先生便是侬。

山远江深无四邻,烟波惟有一渔纶。凫雁侣,鹭鸥亲,自是人间快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